高铁客运设施设备管理问题探讨
作者:王明光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08
        要:设备管理客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取得最佳的设备投资效果。本文结合高速铁路对设备管理的新要求,提出了客运设备管理的设想。
        关键词:高速铁路 客运站 设备管理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沿途经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24个车站。设计时速380会计做帐公里,在济南局管内设置有济南西、泰山西、曲阜东、滕州东、枣庄西五个客运站。
        随着京沪高铁开通运营时间的不断临近,高速铁路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客运站房的设施设备管理和运用,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提升客运设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刘谦现状是怎么回事        高铁客运站房空间,已经从等候式转向危险的近义词>上海小吃一条街通过式中国的变化作文,客运站是旅客立体交通换乘的场所。提升客运服务质量,获取旅客认同,依靠的是软件服务与硬件设施两部分。客运站设施设备正是起重要作用的硬件部分。其目的是实现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取得最佳的设备投资效果。高速铁路带来的是客运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对客运组织的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如:自动售检票系统取代了人工售检,客服系统逐渐实行旅客自主服务等。高站台、无柱雨棚、无障碍通道、客服集成系统、自动售检系统等新设备设施的大量投入,标志着传统客运设备设施的管理也将面临高速铁路所带来挑战。优化客运服务设备设施的布局,有效利用设备提升客运服务质量,优化客运设备管理,将直接影响到客运服务质量及铁路的公众形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在客运站逐步投入使用,对改善客运站场旅客购票、乘降环境及提高客运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应。但随着客运设备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充,传统的客运设备管理模式已逐渐显现出不相适应,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对设备管理的新要求。
        首先,管理体系未形成。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站段对设备管理重视力度不够,设备的
基础管理较为薄弱。二是站段客运设备管理台帐不详;三是各站段客运设备管理部门不统一,存在多头管理情况;四是站段上报设备设施更新改造计划及大修计划,缺乏有效的依据支持;五是站段设备的管理台帐老帐死帐居多,未及时予以更新;六是客运设备缺乏有效地监控管理机制;七是客运设备维修保养未建立起正常的工作机制。
        其次是设备管理权限和职责不明。由于客运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管理权限不明,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客运设备台帐不清、资料不全;二是站段设备管理权限不明,哪些应该管,哪些不应该管,不二分清楚;三是客运设备报修流程、报废审核、竣工审核等流程缺乏有效监控管理机制;四是设备使用状况、维修情况不清;五是客运设备维修反应滞后。
        由于设备管理权限不明,直接造成客运设备更新信息沟通不畅,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客运设备厂家信息缺失不全;二是计划下达信息沟通不及时;三是客运设备设施施工进度、质量不详;四是客运设备维修站与站段之间信息沟通不早畅。
        设备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客服引导系统集成等新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设备管理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部分设备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新设备设施的认知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学习,把握不了设备使用及维护,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管理知识。
        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客运设备管理的系统化、专业化、市场化,将是实现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提供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1.提前介入,把握质量
        客运站的设施,凡是为旅客服务的,不管行政管理上如何划分,客运工作者都应视为客运设备。因此,在站房间的建设阶段,客运站的设备管理人员就必须从应用的角度,提前介入。
        提前介入阶段,不仅仅是只管客服系统等纯客运使用的设备,要全面的了解、研究、掌握客运站的所有设施设备。站房区域内面对旅客使用的设施设备,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会引起旅客服务质量问题。站房的设计方案,经历了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等多个阶段,在客站的建设期间,对设计方案进行大的修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就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候车室的设施布局是否合理?查询、引导、饮水、卫生间配备及设置位置是
否满足使用要求?安检仪的位置是否合理?能否保证进站畅通?候车室进出的门庭位置是否是旅客进站的最佳位置?保洁用品及保洁设备的存放、充电是否有设计?售票厅的窗口设计数量及高度、设备配备是否考虑了扩展空间?是否考虑了取款机?站台上是否考虑了保洁用水?等等一些细节问题,在建设阶段,通过积极的沟通,完全可以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掌握所有设施设备的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单位的资料,参与安装调试,为应用设备做准备。
        2.注重验收,反馈信息
        验收阶段,大到站房建筑,小到台阶水管,按使用状态进行验收。到售票、引导、广播、监控、照明、空调、查询、自助、消防等各个系统,必须进行动态试验,按照运营状态进行调试验收,把问题处理在验收阶段。接管使用后,强化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做好设备使用的各种信息记录,通过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提高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同时设备使用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强化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3.设备维修的专业化、市场化
        客服系统、自动售检系统大量投入使用,其系统的集成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其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维修保养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建立高效的维修保养体系,才能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高铁客运站的设施设备,集中了高科技技术、信息、水电、暖通、建筑、机械等各类设施设备,每个站不可能建立起能包括所有工种的专业维护保养队伍,原有的客运设备维修保养组织方式,由于技术人员缺乏、备品储备、应急反应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客运组织高效、快捷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维修体制。
        设备维修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可以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减少设备使用单位备品配件的储存及维修人员,从而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资金占用。
        4.设备常态化管理
        由于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势必提高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目前客服系统中集成平台、引导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客票自售检子系统的大量运用,其系统及设备可靠性、故障处置的及时性,对客运组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为减少客运设备故障,降低设备维修成本,防止设备的意外损坏,通过状态监测技术和故
障诊断技术,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设备整体维修和保养。同时通过预知维修,强化厂家的设备巡检,及时对设备故障隐患进行处置,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在最佳状态下正常运转。
秋瓷炫捐出礼金
        客运设备常态化管理机制,可以提高设备的日常管理效率、减少设备故障率,从而实行设备效能最大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备品库存。
        5.重视设备管理人员的培养
        在客运设备管理中,设备管理人员更侧重的技能是熟悉现场客运业务、懂得设备使用及保养、具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及必要的管理知识。为了确保设备管理的执行效率,必须有计划地、分阶段地实行设备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储备方案。
       
        作者简介:
        王明光,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现就职于济南铁路局客运处,从事铁路客运设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