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图
一、广西文化
1.语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壮文: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按照所操语言划分,可以分为3个区,即普通话区,粤语区,土话,客家话区。
普通话区(以桂柳话为主):桂西南,桂中,桂东北,桂北,桂西北,桂西南。粤语区(以白话,平话为主):桂西南,桂南,桂东南。壮语区:桂西南,桂北,桂南,桂中。客家话区:桂东南,桂南。
广西堪称是中国方言最多的地区。主要方言就有桂柳话,白话,壮话。在各个地方方言虽属同类,但是,有些相隔2公里的地方的方言大家都互相听不懂。
以壮语为例,仅在扶绥县,壮语的就有东门话,昌平话,山圩话等,不过一般我们之间还是可以听懂对方的语言,还可以互相交流。而在较官方的壮语-武鸣县的壮语虽是同一语系,各个乡镇之间的方言就互相听不懂了,我有个在山圩的朋友,他在武鸣读高中,他说他基本上听不懂那里的话。
方言虽多,但是作为壮族自治区,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壮语。
壮语:壮语是广西特有的语系,壮语属壮泰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在广西,壮语的应用
已有千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壮族语言与文字的发展,于五十年代制定通过《壮文方案》并在壮族地区推广使用,拉丁壮文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壮语武鸣(桂西南)话为标准音。但是,近20年来壮语的应用的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以桂西南扶绥县为例,壮语的应用一般都是在村里,其次是镇上,在县城中应用壮语的人数就更加少了,县城一般用的是白话。在各地同样也类似的情况。
我们调查研究还发现:壮语的应用人数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比较南宁和百就可以知道,南宁的发展水平比百要好,而应用壮语的主要是在武鸣,马山,上林等县应用得多,而在百,壮语在各个县通用。壮语在年轻人中应用的越来越少,特别是90年代生人。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1) 壮族越来越受到的同化影响,在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壮族人越来越感觉到壮族和汉族区别已经不大,他们觉得自己和汉族同胞的生活几乎是一样的了,而且,壮族有没有很特殊的禁忌(如:回族同胞不吃猪肉),这就使得壮族相对其他少数民族更容易被。
顺丰快递电话查询2) 随着各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东盟经济贸易区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壮族同胞觉得用与其用壮语交流不如用白话,普通话交流,体现自己不是乡巴佬(很多事实表明,很多居住在乡镇,城市的壮族人认为:讲壮语是乡巴佬的体现)。伴随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越发频繁。在各地的商业活动中,更多从事商业方面的人觉得运用白话或者普通话更能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能帮助他们得到利润。
3) 很不幸,家长不愿教孩子们人壮语,而孩子们也不想学壮语。这种现象在城镇中十分普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以我家这个小家族,我的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一代人,我父亲,叔叔,姑姑这一代是20多岁走出农村的一代,而我和我的堂哥堂则是在乡镇成长起来的一代。我的两个堂哥因为曾经在农村生活过5,6年,我和哥哥10岁之前一直随父母亲生活在村里,所以还是会壮语的。而我的1个堂弟和2个表弟,一个表妹,他们不会说,只能听懂一部分。我父亲,叔叔,姑姑这7个小家庭里面,应用壮语作为日常家庭用语的仅有我一家……我叔叔,姑姑他们说:反正我的小孩是注定要在外面发展的,不会壮语影响不大。而且,现在这个社会,你也没必要一定要会壮语,用白话,普通话一样可以很好地和人们交流。而我的堂弟表弟们就说:会来也没有什么用的。
2.服饰
传统的壮族服饰的基础调是黑(如下图),因此壮族服饰有“壮黑”的说法。
改革开放以来,壮族的服饰由平时穿着转向节日或者大型活动作为盛装。服装颜也由黑扩展成红,蓝,金等丰富的彩(如下图)。
作为壮族人,我是实在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有穿过壮族的传统服饰的,我父亲那一代人也仅仅在小时候穿过。我爷爷的那一代人40多岁的时候也开始逐渐不穿壮族服饰了,取而代之的是衬衫,中山装。
由于造价昂贵,穿着后不便劳动等原因,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的服装已经由日常服饰演变为节日盛装,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点对于文化方面的多元性发展肯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不得不承认,要想使少数民族服饰成为人们的日常服饰基本上是行不通的,服饰的同化比起语言,节日方面的同化更加普及。
台风级别其实,壮族服饰向盛装化发展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壮族服饰在发展的同时没有丢掉自己的特,而且在颜搭配,造型上有了很大程度的创新,打造了如今流行的蓝装,红装(见上图),这种没有丢掉优秀传统并大胆创新的发展值得我们肯定!
从“壮黑”的朴素发展到如今华丽的盛装,壮族服饰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得到了全国同胞的喜爱。
3.风俗节日
春社节 又称“保阳节”,含有“春祈”之意。二月初二这天,各村或宗族合资杀猪宰羊,到社坛或土地庙祭祀社王或土地公,祈求神灵保佑全村平安、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古有“春社,城乡醵钱祀土神,老幼聚饮散福”之俗。
三月三歌圩节 许多地方举行歌圩活动,歌节期间,男女老少到村边的山坡、草坪、晒场、树下,互用山歌对答,歌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凡。山歌内容广泛,有情歌、赞美歌、农事歌、古歌等,歌手们根据对方唱歌歌内容,随编随唱,表现壮家人民的聪明和才智。参加者多为未婚的男女青年。大家以歌代言,以歌会友,以歌择偶,以歌倾诉衷情。许多青年或歌技出众者,在歌圩上到了意中人,最后通过抛绣球互表爱意。有的地方,此日祭祀先人,各家各户做五糯米饭,备上祭品去拜山(即扫墓),纪念祖先。
中元节 中元节是专门祭祀祖先亡灵的一个节日,又称为“鬼节”。七月十三日、十四日两天,各家各户都杀鸭或备肉,用纸剪成船、鞋、衣服、人、马、钱等祭祀用品,祭祀亡灵,以求庇护。
庆丰节 十月是稻谷收割进仓的季节,为庆祝丰收,酬谢神祗,时间一般在十月初十(时间各地不一,有的为初七、初十、十一或十二)。有的地方的人们热情好客,主人在家中
备好酒菜,客人不管认不认识主人,都可到主人家中与主人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冬至节 冬至是壮乡人普遍过的一个节日。是日,各家备牲醴,祭奉祖先,举家欢饮,名“吃冬”或“过小年节”。有的地方冬至节时家家户户自制糍粑,邀请亲朋好友,过得相当隆重,有“冬大过春”的说法。
送灶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为送灶节。传说,天帝派灶王到人间掌管各家烟火和监察人们的品行。每年是日,灶王都要返回天庭述职,禀报人间情况。人们为了讨好灶王,使它“上天言好事,下天降吉祥”,便用牲醴祭奉之,祈求家人平安,生活美满。届时,各家必杀一只大公鸡以祭,让灶王上天时作座骑用,送灶王上天。除夕还得祭迎灶王返回。所以,壮家都趁灶王离去期间,各家修建新灶,打扫卫生。
以上是几个极具代表性的节日,特别是三月三歌圩节。作为刘三的故乡,壮族人们一直能歌善舞。壮族的民歌相对其他民歌,有一种自然的淳朴质感,让人听了耳目一新,如同游走在如画的桂林山水之间。
如今的三月三歌圩节,在武鸣,百等地还是有着大型的歌唱活动,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歌圩节的内容变成了唱歌而不是对歌。更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年轻的一代壮乡人的身影在歌圩节上越来越少了。看到如此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年轻人仿佛失去了吸引力,我们越发觉得有些心痛。
与歌圩节一样,其他的节日都是如此,许多有意义的风俗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了,越来越简化的节日活动让人们觉得节日有点无趣了,在年轻人之中更是如此,“过节日无非就是吃个饭而已”这种想法被年轻人广泛接受了。
二、广西经济
2000年至2011年,广西的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是,2000年:16名;2001年:16名;2002年16名;爱鸟护鸟的宣传语2003年:16名;2004年:16名;2005年:17许志安 郑秀文名;2006董洁谢霆锋年:19名;2007年:18名;2008年:19名;2009年:18名;2010年:18名;2011年:18名。可以看出广西凡宇少年之名GDP在全国的31个省份直辖市中的排名一直处在16-19名,处于中等水平。
该报告将现行GDP“单一追求数量属性”改造成“数量质量综合度量”的评判工具,独立创制出涵盖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管理质量五大子系统的“中国GDP质量指数”。其中,社会质量强调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环境质量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生活质量强调居民生活水平、幸福感等;管理能力强调政府对GDP生成的调控能力。
在该报告中,按GDP质量指数排序,GDP排名在第13位的北京在国内各地区GDP质量排名中位居首位;四大直辖市中,上海、天津也位居前10名,重庆名列第11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大GDP数量强省,也均排名前1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