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申请书
如何做好企业战略管理
  如何做好企业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的任务双学位是什么
  战略管理的任务之一是制订战略的愿景和使命,任务之二是设置目标,任务之三是制订战略、实施目标,任务之四是执行战略,任务之五是评估与调整战略。在这样的过程中,还要反馈在每一个阶段中,都会有改变,或者改进,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修正。从任务一到任务五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这使得战略实施过程得以充分保证。
  二、愿景和使命
孙佳仁  作为愿景来讲就是要指出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明确界定公司的未来,这就是愿景。市场和顾客,是企业战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没有一个很好的市场,没有顾客的需求,再好的愿景也是没有用处的。愿景并不是非常遥远的战略,使命有了愿景,然后就要把它落实,所以要谈到企业的使命。使命的背后是一种文化。
  企业使命的重要性。首先要保证目标一致,为资源的更好配置打下好基础,调整利益相关体间的分歧,解决管理者间的不同观点,为目标和战略打下基础。指导企业更好地发展,这是企业的发展方向问题。
  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不同的,愿景要回答的是企业要成为什么样的公司;使命所回答的是企业的业务。战略愿景考虑的是企业未来的经营道路,公司试图形成的一种形式,这是愿景考虑;
  使命考虑的重点在于目前的经营活动,那就是企业目前的业务是什么,包括目前的业务和所服务的顾客的需求。再强调一点是,没有顾客,什么都是空谈。当然顾客中最重要的是顾客的需求和偏好,他们目前的需求以及偏好、将来的需求以及偏好都会影响企业使命的设定。
  三、企业的目标
  目标是要把愿景转化成具体的.效益,同时还要为效益提出一个衡量的标准,包括一些财务数据以及一些其他的数据。把目标具体化,就出现了财务目标和战略目标。但不管叫什
么目标,它都是很具体的。战略就是管理的一个博弈计划,它要考虑如何确定企业在已经选定的市场上的位置,即市场定位问题、成功地竞争获得优异的业绩效益。
  四、战略的制订
  (一)制订和确定战略时要考虑的几个如何
  如何对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做出反应、如何面对同行业的竞争、如何对新的市场环境或者市场条件做出反应、如何在一个长期或相对长的时间内,在业务上获得发展、如何实现绩效目标。企业对一些消费者的偏好做出了反应,对竞争做出了反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做出了反应,但是如果拿不到一个很好的绩效,也等于零。有很好的理念却没办法实施是不行的,所以绩效问题是很关键的。
  确定战略时要考虑的如何让企业的利润增长,或者如何增加你的业务,如何取悦顾客、如何面对竞争对手、如何对变化的市场做出反应、如何去确定业务的定位,获得能力、如何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或者财务目标。
  高层管理人员如何指导公司的业务应该用一种协调的、在全公司范围内实行的博弈计划,
来规范管理人员和员工各自独立的行动和决策,使经理人员和员工之间有一个更好的默契。否则,不是做不好就是人员流失。当然这不仅仅个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一个组织形式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战略问题。
  (二)企业战略的定义
  要对战略下一个非常精确、非常准确、勿庸置疑的定义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公司对战略的理念、对战略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企业战略是高层所考虑的战略计划或博弈计划。它的目的是建立公司在其市场领域的位置,成功地和其经营对手进行竞争,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着眼于公司的业绩。就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一样,每个人通过成绩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通过发表论文到自己的位置。叶公好龙的寓意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企业也是这样,它通过在市场上的销售,到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同时要考虑你不是一个人,而是在和竞争对手竞争,同时它还体现在顾客对你有没有需求,顾客没有需求,有再好的主意也没用。但是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最终还要使企业获得效益。
  五、战略的实施和执行
  建立一个组织先要考虑怎样建立一个组织。一个新的战略,就需要一个新的组织结构,这里的组织实际上是组织结构,用来推进新的战略实施。
  对组织进行调整但在很多情况下,当一个领导人提出新的战略的时候,组织上得不到保证,所以他需要对组织做手术,希望能够在新的战略、新的基础上,得到圆满的实施。另外在战略实施中还需要考虑资源配置问题,怎样通过预算,将资源更好地分配给关键部门,实现战略。
  制订与战略相配套的政策、程序和体系就是支持战略实施的政策和运作的程序、体系。虽然有了一个很好的理念,但是如果相关政策不改变,也是难以实现的。企业文化是保证战略的实施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考虑怎样鼓励员工,使他们努力地为所设定的目标奋斗。一些企业现在很重视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保证战略的实施的,通过文化,通过人,我们把制度规范化。
  六、战略的监督、评估和纠正
  战略管理的第五项任务就是监督、评估和纠正,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去保证复杂系统
的正常运转,这需要一个监督评估和纠正的过程。这是一个无终点的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战略过程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战略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管理,不是一个平面,也不是一个静态的,这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战略管理不同于一般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区别点。
  需要强调一点,战略、战略的管理、或者叫战略管理,它和一般管理的区别是有一个战略的意识、战略的思考,但它和一般管理也有共同点,那就是管理。只不过它是把企业中各个部门的战略汇总到一起,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管理。不要以为战略管理就是一个新的管理,就不需要过去的管理,仍然需要,只不过它是在一个统一、大的管理之下建立的一个更好的管理方式。
  企业战略管理六种分析方法
  一、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的战略管理分析工具,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
境。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 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改革开放的性质
  二、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之安迪·格鲁夫的六力分析模型
  六力分析的概念是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Andrew S. Grove),以波特的五力分析架构为出发点,重新探讨并定义产业竞争的六种影响力。他认为影响产业竞争态势的因素分别是:
  1.现存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2.供货商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3.客户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4.潜在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5.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
  6.协力业者的力量。
  透过此六种竞争力量的战略管理分析,有助于厘清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点出产业中竞争的关键因素,并界定最能改善产业和企业本身获利能力的策略性创新。
  三、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新7S原则
  新7S原则(Principal of New 7S),由美国管理大师达·维尼提出,强调的是企业能否打破现状、抓住主动权和建立一系列暂时的优势。新7S原则的经营思维架构,具体包括:
  (1)更高的股东满意度(Stockholder satisfaction)。这里的“股东”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即客户的概念,包括过去企业最重视的股东、市场导向管理中迅速得到重视的顾客以及近几年人本管理的主角即员工。
  (2)战略预测(Strategic soothsaying)。要做到客户满意,公司就必须用到战略预测。了解市场和技术的未来演变,就能看清下一个优势会出现在哪里,从而率先创造出新的机会。
  (3)速度定位(Speed)。在如今超强竞争环境下,成功与否在于能否创造出一系列的暂时优
势,所以公司快速从一个优势转移到另一个优势的能力非常重要。速度让公司可以捕捉需求、设法破坏现状、瓦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并在竞争对手采取行动之前就创造出新的优势。
液晶显示器不亮  (4)出其不意的定位(Surprise)。经营者们要做的工作,是探寻价值创新的道路,而很少去控制和管理现有的业务运作。
  (5)改变竞争规则(Shifting the rules against the Competition)。改变竞争规则可以打破产业中既有的观念和标准模式。亦步亦趋,是被动应战,常常取不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