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文艺
263
音乐是文字之外表达思想情感的另一种方式,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寄托。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人感受到无限的快乐,也能够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它没有文字的直白,需要想象,即它来源于生活,又抽象于生活。是通过一个个音符和符号作为表述途径。在经过对现实的思想情感的提炼,凝结成相应的节奏律动和由音高组成的旋律,实现对不同的时代下的社会、政治、文化、情感和生活进行相应的音乐表达。对这种表达方式出现之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劳动与生活。对其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充分认识,会有利于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进步。从古至今,音乐一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也不断的发展变化,从最初的单纯的乐器演奏,到后来的电子乐器,再到如今的各种音乐形式,音乐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在听音乐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不管怎么变化,音乐始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音乐的起源
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这个时期的人类还没有文字,只有简单的语言,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茹毛饮血,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在这个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开始学习制。在人
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制作各种乐器,如笛子、竽、瑟、篪、篪、琴、瑟等。
所以首先是音乐起源于劳动的说法,强调在劳动和舞蹈中身体动作的节奏应该为音乐的起源。如磨坊工人歌,纺织歌,船工歌等,持有这一观点的有外国学者沃拉斯切克和K·毕歇尔等人。而在中国古代也有相似的说法,如《淮南子·道应》中“今夫举大力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劝重力之歌也”。这就是早期劳动号子的记录。
音乐源自模仿:人类是高级动物,本身就善于模仿。于是就有学者认为,最初的音乐就是人类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而形成的。而模仿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熟悉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别人的声音,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是一种无形的快乐。在中国古代也有相似的论述,如《仲夏季·古乐篇》中记载“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乐”,即尧帝命令质作乐曲,于是质就模仿山林溪谷的声音,制作歌曲。以及“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即根据鸟的鸣声,规定音高标准等说法。模仿说在探索音乐的起源的命题探讨中具有巨大影响。他们认为,人类最初的音乐形式是一种模仿声音的语言,这种语言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招贴海报有学者认为:人类最初在没有语言的时候靠什么交流?推断是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还有学者认为音乐是起于人类对异性的求偶,因为求偶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发出某种声音向对方发出情感的信号。
乐器的记载也很久远:古代的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重要的人类文化发祥地之一。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已出现原始宗教,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独立的部落,称为雅利安人。当时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今伊朗、伊拉克一带),在公元前四千年已有了较为发达的音乐。当时生活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了类似竖琴式的乐器和几种管弦乐器。在当时的宫廷里已产生了专业的歌手和较大型的乐队。后来,这些较先进的音乐文化逐渐流传到埃及、希腊、印度和中国等古老的国度,并在这些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不同形式的、具有民族彩的发展。虽然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发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的发展方向都是由世俗音乐逐渐趋向于宗教音乐,并最终形成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这种音乐风格的形成,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从而激发了人们创作的热情。因此,在中国古代,民族音乐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在中国古代,民族音乐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一时期,各民族的音乐家们,为了适应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由此,所谓音乐起源可见是丰富多彩的。
二.音乐的形成于发展
最古老的歌曲大约在3400年前以楔形文字写在叙利亚乌加里特,它是“ Hurrian 歌曲”。希腊人将音乐与宗教和神话联系在一起。在希腊文明中,音乐是庆祝活动,宗教仪式,婚礼,游戏,葬礼和宴会的一部分,被称为“座谈会”。音乐也被认为可以抵抗身体和精神疾病。在公元前27年至公元305年的古罗马,音乐是其文化中不同活动的一部分,包括游戏、宗教活动、葬礼和节日等。希腊人和伊特鲁里亚人是罗马音乐中的主要影响者。中世纪的时期从5世纪罗马帝国的衰落到15世纪的美国发现。这段时期与音乐最相关的方面之一是天主教会的巨大影响力,它在欧洲社会中引起了许多方面的关注。
中世纪的音乐以单调为特征,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富有动感。中世纪的古典音乐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的旋律却十分优美动听。这些音乐中有许多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如古钢琴、长笛、竖琴、小提琴、吉他等,这意味着歌曲和音乐遵循一条旋律。这个时期可以持续到12世纪。后来,复音发展起来,和谐,节奏的扩展和声音的复杂性在此发展。在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新的创作形式和更多的音乐风格。在这段时间里演奏的许多音乐继续为宗教服务,表现对神的虔诚和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些作品中,人们不再拘泥于对宗教的崇拜,而是把它当作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延续了大众音乐风格,后者在14世纪末发展起来。在15世纪初期,许多音乐环境受到英国和北欧作曲家的严重影响。从1600年到1750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些作品的风格多样,有的如歌剧般华丽,有的如芭蕾般优雅,有的如交响乐般激情澎湃……但无论哪种风格,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主,其特征是作品中包含的宏伟,戏剧性和活力的基调,这些乐曲也是各种风格作品的一部分。
脚抽筋怎么办民族音乐风格的差异变得更加明显,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之间的对比也变得更加明显。在声乐方面,最突出的形式是歌剧,颂歌和演说家。器乐方面,奏鸣曲,协奏曲和序曲应运而生。在古典音乐时代,器乐以交响乐,音乐会或奏鸣曲等形式开始发扬光大。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20世纪。自19世纪以来,音乐已成为一种与情感和戏剧联系在一起的表达方式。歌剧,管弦乐队,钢琴和钢琴伴奏唱歌是最主要的媒体。
中国音乐体系的形成,应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个时期我国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其后才逐渐出现了七音乐器和作品。到了汉代,
音乐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 巍西安广播电视台
新玉文艺
264 国家开始建立专门搜集、编制音乐的政府部门“乐府”,后来“乐
府”一词逐渐演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歌体裁,乐器种类开始丰富起来,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音乐体系。在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出现,西域文化传入我国,我国传统音乐被注入了新的元素。但总体来说,汉代以前,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隋、唐时期可谓是我国古代音乐的巅峰时期,由于国泰民安、国家富足,人民开始重视起精神文化的发扬,音乐成了他们生活、娱乐的主要项目。同时,随着多元文化的渗入,唐代音乐非常繁荣,音乐教育也开始萌芽,甚至出现了许多音乐教育机构,如梨园、教坊、大乐署。我国传统音乐传至清代,民间普及程度已非常高。在这一时期,社会上既有高雅音乐又有民间小调,地域音乐特异彩纷呈,民族音乐形式种类丰富多彩。从十六世纪起,西洋音乐开始传入我国,以独立形式存在于我国宫廷。十九世纪末,随着中国沿海口岸被迫开放,洋人大量涌入,西洋音乐在我国大规模传播,民间开始吸纳西洋音乐元素,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点,又融合了西洋音乐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形成中西结合的特音乐曲风。
关于路的名言三、音乐的功效
谈到音乐的功效,就必须关注文化历史。从中西文化的不同着眼,其功效就会有明显的差异。认清差异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有效地运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声音,可以让人感到安心,那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唤。这种呼唤,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郭敬明同性恋
西方音乐表现有下列案例: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作于1803—1804年。这首作品,贝多芬开始是为拿破仑而创作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作品完成时,拿破仑已自封为皇帝,贝多芬愤怒地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本来这首作品取名就叫《波拿巴》,重新起名为《英雄交响曲》-为歌颂对一位伟人的纪念而作。这首作品1805年4月7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开演出,指挥是贝多芬自己。包括4个乐章:1.朝气蓬勃的快板,没有引子,一开始就是普罗米修斯的主题,它的发展充满着意志构成的力度。罗曼•罗兰曾这样描述这个乐章:“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在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投入烈火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展着扩张着......”。
著名的马赛曲: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全部封建制度,发布了《人权宣言》。人权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则一经确立,就意味着封建贵族的王权将被永远废除。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邻国封建统治者的不安和敌视,他们企图以武装干涉扼杀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联合发表宣言,要求法国恢复国王的权力。法国逃亡贵族在国外招募军队准备复辟,瑞典、俄国、西班牙、萨丁王国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奥宣战。在下莱茵地区的斯特拉斯堡,对“战争”的概念比在巴黎要切实得多。这里与敌对的德国仅一水之隔,在莱茵河对岸,普鲁士军队的调动隐约可见。军号声、口令声、炮车的隆隆声随着春风送进斯特拉斯堡人的梦乡。战火一旦燃起,来自对岸的第一批炮弹将落在法兰西的这片土地上。斯特拉斯堡的街头也是一片“缮甲兵、具卒乘”的战争动员场
面,人们枕戈待旦,战争一触即发。陆军上尉鲁日德利勒在市长的邀请下,当晚就开始了创作。想到一旦战争打响,法兰西的美丽田庄将被外国军队践踏,他很快到了歌词的起句:“起来,祖国的儿女们,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只是这两句,就把上尉自己感动了,他知道灵感正在降临。他不敢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感觉,几天来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各种爱国热情,对专制制度的愤怒,对平等自由的热爱,一时间汇聚笔端,变成斗志昂扬的诗篇。鲁日上尉热血沸腾,使他这个庸常之辈奇迹般地爆发出雷霆千钧之力,一夜之间便跻身于不朽者的行列。这首新歌,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利尔
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苏联的卫国歌曲:1941年6月下旬,
德国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苏联军队奋起反抗,频频受挫,伤亡惨重,数以万计的大小城乡毁灭在德军的炮火下,上百大中城市沦陷。危难时刻,为了鼓舞军队和人民的顽强斗志,亚历山大罗夫连夜谱写出这首《神圣的战争》歌曲,旨在鼓舞苏联人的斗志。歌曲很快响彻苏联的大小角落,苏联士兵用钢铁般的身躯阻挡住德国军队的进攻,由防御转为胜利。鉴于歌曲的鼓舞之大,被定为了苏联卫国歌曲。后期,被众多国内外歌舞团演唱。
中国音乐表现以下列为代表: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善听琴,志在流水。两人惺惺相惜,相知相惜。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出现了“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这样的故事听起来让人心疼,但却是真实发生的。这典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久远影响。
义勇军进行曲: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这首中国人民的战歌,以那嘹亮雄壮、顽强向上的旋律和富有巨大号召力的音调,唱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全中国,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李嫣将出国留学
积碳音乐对我国近代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中国,民歌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民歌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情怀。芭蕾舞剧《红娘子军》《白毛女》等,不但是中西音乐融合的经典之作,还起到了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艺术珍品。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英雄赞歌、珊瑚颂等一大批革命歌曲,这是多少人生命中永久的记忆,鼓舞着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国献身和满怀激情的建设祖国。这种力量不是那种食物或事物能够做到的。
结 语
音乐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食粮,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人感受到无限的快乐,也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大到到影响政治、促进社会进程、传承文化,记录历史等,小到鼓舞人心、影响思维方式、精神食粮等,其作用几乎无处不在。充分深刻地了解认识音乐的效能会有利于音乐艺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辅助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简介:马巍 1967年3月24日 男 西安市 汉 本科 编辑 西安广播电视台 研究方向:艺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