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一、知识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式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式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类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抓住各类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用意。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愈来愈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式仿写句子等。
三、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概念、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
表述增强语气类。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
    按照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讲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式。
    作用:即打例如,帮忙人容易深切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述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练,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份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关于公关礼仪的论文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
、犹、恍如、恍如)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看成、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神奇的近义词 喻体
例句
电话交换机设置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恍如、如、好像、比如、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恍如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杨紫个人资料
那又浓又翠的景,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花店名字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注意:
不要把有“像”“恍如”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冷兵器在多数情况下,“像”“恍如”“恍如”表示比喻,可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适才恍如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如:攀枝花有很多风光优美的去向,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托起它,恍如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附】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彼此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硕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义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组成特殊的艺术美。最典型的例子:“轻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恍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另外有: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彼此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