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活动: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
从传记阅读的命题上来说,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掌握关于传记的文体知识,特别关注如何评价传主的功过得失,如何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这类内容。
这就要善于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
【阅读步骤】信用风险管理
①勾勒传主人生事件;
②由事件推知传主的性格及品质;
③寻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⑤探究人生价值好时代精神。
【表现手法】
熟记各种人称运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行文结构、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的特征及其作用
1、人称运用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下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三八妇女节问候祝福语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如下表: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渲染      浓墨重彩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插叙          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间接抒情: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描写的角度:
人物角度: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心理)、侧面描写(他人之口、环境烘托)
景物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细描和白描;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林永健出什么事了(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3、修辞方法类
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修辞方法类答题方法:
第一、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概念及文段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手法。
第二、明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即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夸张:表达感情更强烈
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
对偶: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问:突出强调
第三、确认修辞手法,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情感、主题)。
4、行文结构类
(1)段落行文中的位置及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
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2)选材组材: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结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  结构是否严谨匀称(线索分明、过渡自然)  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那英春晚
(3)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
①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②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③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5、表现手法类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
象征      引申事理,内涵丰富,富有哲理,形象鲜明        衬托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显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其发展的必然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    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
联想想象
浪漫彩
写实手法
侧面衬托(烘托、烘云托月):
A、正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一般也可就称之为衬托)
B、反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6、语言运用类
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口语化、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寓庄于谐、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生动形象、有地方特、富于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命题规律】
从07、08、09、10、11五年的高中课改试验区的语文试卷看,涉及传记文本阅读考查的有18套:
2011年有包括海南、宁夏卷的全国新课标卷《下笔不觉师造化》、广东卷《梁宗岱先生》、福建卷《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辽宁卷《数学奇才华罗庚》、湖北卷《才子赵树理》共5套。
2010年有包括海南、宁夏卷的全国新课标卷《杂交水稻之父》、辽宁卷《黄遵宪的外交活动》共2套。
2009年有海南、宁夏卷《寻教育的曙光》、江苏卷《画家黄永厚》、广东卷《黄侃先生二三事》、福建卷《寂静钱钟书》、辽宁卷《达尔文的拖延》共5套。
2008年有海南、宁夏卷《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江苏卷《晚清学人杨守敬》、江西卷《朦胧的敬慕》共4套。
2007年有海南、宁夏卷《叶圣陶在四川》、湖南卷《忆刘半农君》共2套。
2006年有高考上海卷《世纪之星陨落》共1套。
2005年湖南卷《贝多芬:一个巨人》共1套。
从考题的选材看,字数少则800多字,多则1200来字,大都经过了命题者的删节改造。
考查题型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简答题(海南、宁夏卷连续五年采用选择与简答题并用的方
式,其余则一律采用简答题型)。
从题量和赋分看,设题一般为4题共25分,题型为客观与主观并重。
传记文本进入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范围,将使语文试卷更具有人文性。
【考查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中所要表达的含意。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林志玲主演的电影【解题原则】
惊蛰的传统风俗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系,可以建立一个坐标系,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地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