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
【教材分析】
车辆购置税计算本册教材内容由“植物的一生”、“植物与环境”、“声音的奥秘”“身边的材料”、“观测天气”和“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六个部分组成。本套教材在每册最后部分都设置了专项学习部分,上下册分别以“像工程师那样”和“像科学家那样”交替进行。让学生在经过前面几个单元的探究活动后,在教材的最后经历专项学习,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探究活动的流程和过程要素。“像科学家那样”是本册教材最后专项学习中的内容,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它对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的指导,专门指向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方法的学习。在一二年级阶段,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主要让学生经历的是提出问题、寻证据和分享交流三个流程;到了三四年级,学生就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七个流程,仅仅比五六年级少了一个查阅文献。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像科学家那样”教学模式采用的是“项目制活动”,以在雪地上撒盐这一真实情景,为学生提供了融入真实情境的体验,体现自主性、开放性、 整合性,更关注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为啥要在冰雪覆盖的路面撒盐?”这一问题,让学生关注撒盐和不撒盐的区别,
从而经历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知道在对比实验中要关注的实验的公平性,并以此为平台,让学生将前几册学过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问、证据、交流展示)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学习,同时学习进行合理的猜测、信息的处理、结论的得出,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系统的科学探究流程,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训练。因此,这一课不仅是本册前几个单元的总结,更是提升。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生活环境中出现的一些事物,他们往往都会问“为什么”?他们问完以后,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寻答案,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不太具备做研究的能力。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种子发芽”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该实验是对比实验,但对对比实验中条件的控制并没有特意强调,因此在本次“撒盐”和“不撒盐”对比实验的设计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盐能加速冰雪的融化。
2.知道科学探究设计包括一系列的探究流程,要熟悉这些基本流程。
科学探究:
1.能根据事物的现象,提出假设并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2.会做对比实验,知道对比试验的公平性(对条件的控制)。
3.能在试验过程中搜集证据并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后能与别人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1.能通过科学探究,解决自己的疑问,分享彼此的想法,获得与人交流的乐趣和成功感。
2. 知道科学技术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从而更愿意学科学,用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能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恶劣的环境)。
【教学重点】
知道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流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
【教学难点】
知道对比实验中量的控制(一组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多媒体资料 实验记录单
学生材料:两种不同材料的盘子若干、两种不同大小的冰块若干、食盐(杯装)、小勺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多种选择情况下,知道做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必须相同。因此在取材料的时候必须考虑拿相同的材料和器材。]
【教学时间】
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介绍)
让学生知道现代科学研究细分为多个领域并且是跨学科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们有各自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的研究活动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七个流程。学生对七个探究流程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提升,特别是对提问、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几个过程要素要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次课学习的科学家做研究的七个流程
2.(播放视频)师:通过刚刚的视频,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聚焦冰天雪地的公路上的撒盐车,从而引发学生的疑问]
二、探究活动开展
1.师问: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 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面上撒盐呢?
生2:在冰面上撒盐和不撒盐有啥不同?
生3:…┄
2.师问:刚刚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个问题提得好?为什么?(有意义、可研究、不复杂。)
3.学生就提出的问题结合视频中的情景进行猜测,说出各自的猜测。(要引导学生知道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4.师:当我们有了猜测后可以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5.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来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测吗?(课件出示材料图片,学生根据材料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然后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提示:材料的选择性较大,如果学生设计的实验过于复杂,可以提醒学生,实验只要能验证我们的猜想,越简单越好,要把实验简单化。)
6、在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时,老师可以利用现场生成引导性提问:我们可以拿不同材料的盘子做实验吗?我们可以拿大小不同的冰块做实验吗?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做的实验是对比实验,知道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的条件必须相同]
6.学生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在材料清单上写下自己所需材料的数量。
实验材料单(在所需材料的数量处打“√”)
数量 | 纸盘子 | 秸秆盘子 | 大冰块 | 小冰块 | 盐(杯) | 小勺 |
1 | ||||||
2 | ||||||
7.在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及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实验具体步骤,并带领学生一起逐条读一遍。
实验步骤:一、准备两个同样大小、同样材质的盘子;
2、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冰块,放进盘子里;
3、在其中一个盘子里放上一小勺盐(老师喊开始再放盐);
4、每隔两分钟,仔细观察两个冰块分别有什么变化,并填写记录单。
8.根据试验设计方案取材料开始实验,并收集数据,填写活动记录单。
实 验 记 录 单
小组
时 间 | 观察到的现象 | |
没有加盐的冰块 | 加盐的冰块 | |
2分钟后 | ||
4分钟后 | ||
6分钟后 | ||
(在学生描述冰块融化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可以写出来,也可以画出来)
9. 小组成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记录下来。
10. 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单,汇报员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加盐的冰块比不加盐的融化得快)
11.在展示汇报阶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汇报方式,对于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于可以提升的学生,先给予一些肯定再告诉他们怎样做会更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我们的实验结果和你的猜测一样吗?
三、归纳总结
1.师:像今天我们做的这种实验,也和科学家们做科学研究一样,他们也都经历了我们的这七个探究流程,还能回顾出是哪七个流程吗?
(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流程分为三部分,你试试能按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来分吗?)
像科学家那样
实验前
实验中 --
实验后
[设计意图:用“三三法”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加深对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流程的了解。]
四、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大家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希望我们课后继续去探索,去研究,把我们的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会活学活用。
【板书设计】
像 科 学 家 那 样
快乐大本营angelababy不同:一块撒盐,一块不撒盐
对比试验
相同:盘子相同、冰块相同、时间相同沈梦辰晒婚纱照……
实验材料单
(在所需材料下打“√形态各异的近义词是什么”) 小组
数量 | 纸盘子 | 秸秆盘子 | 大冰块 | 小冰块 | 盐(杯) | 小勺 |
1 | ||||||
2 | ||||||
实验记录单
小组
时 间 | 观察到的现象 | |
没有加盐的冰块 | 加盐的冰块 | |
2分钟后 | ||
4分钟后 | ||
6分钟后 | ||
实验结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某报联合众多网络平台发起“向祖国表白,中国有我”网络征集活动。参与者可以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展示祖国最让你感到骄傲的变化和成就,记录你正在为祖国发展所付出的点滴努力,表达你对祖国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感想与思索……
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参与这一活动。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我和我的祖国
70个春秋,70载风雨,当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当九州大地在齐欢共庆,我们知道,东方的那条巨龙已然苏醒、腾起、啸彻长空。哦,中国,你何以从千疮百孔走到如今的强盛?是因“我”吧,是千千万万个“我”引你从黑夜走向黎明!而如今“我”的存在,不也是因着你吗?是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有我,我有中国。
国有民方强,是千千万万个“我”造就了强盛的中国。百年前,神州大地硝烟弥漫,战火纷
飞,是中国的每一份子、千万个“我”前仆后继,才使得这华夏大国得以保存;数十年前,当饥荒连连、哀鸿遍野,当人心荒唐、民不聊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千万个“我”日夜不辍、废寝忘食地为中国奔走效劳,才使得中国走向理性化社会;而今天,国家渐入佳境,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生产总值增速稳居世界第一,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173项扶贫政策;高速公路网总里程世界第一;全国银幕数量稳居世界第一……每一个数字,每一份成绩,都是奋斗的缩影,述说着这个庞大而又强大的国度五年来蒸蒸日上的功绩。是爱国奉献的每一位中国人,千万个“我”为这个国家的强盛献计出力,才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强,则国强。”我深知,中国因“我”而强。
民有国才立,是强盛的中国造就了千千万万个“我”。当导弹的尾焰撕裂长空,照亮漆黑的叙利亚,我庆幸我生在了和平的中国,还能拥一床暖衾、静观一本闲书;当某个国家又有很多人饥寒致死,我庆幸我活在了一个强盛的国家,不必为了温饱而苦恼;当欧美各国又因金融危机而叫苦不迭,我庆幸我生在一个伟大的社会,尚可坐观世界变迁……若非有中国,又怎会有我?
国与民同在,民与国共存。时代仍旧翻涌,现今,国与民的关系日益牢固,我离不开国,
国也离不开我。于是才有了宋玺为国作战,接回巴厘岛遇困国民;才有陈卓禧霸气怼港独,祖国派人援助震后的台北花莲……正如宗立冬所说:“国家是我们的国家,未来是我们的未来。”我说:“中国是我的中国,我是中国的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方此之际,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启人深思:历经“四十载惊涛拍岸”,我们该如何接续奋斗、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有希望,还要和勤奋做伴,才能如虎添翼。五星红旗又飘起,熟悉的歌谣又被唱起:“四十年风雨路程,几十里万家灯火,应该有我!当然有我……”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作本文,一要紧扣主题,凸显关系。认真审读材料及要求,不难发现,我们实际上是以作文方式参与这一网络征集活动,因此,必须紧扣“向祖国表白,中国有我”的活动主题。写作时,还要围绕“祖国与我”的关系行文,不可偏废。二要扬长避短,选好角度。材料中已提示了几种写作角度,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确定立意和文体。若工于抒情,可“抒发对祖国的祝福”;若善于叙事,可“展示祖国最让你感到骄傲的变
化和成就,记录你正在为祖国发展所付出的点滴努力”;若长于议论,可“表达你对祖国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感想与思索”。当然,也可选择其他立意或文体,只需符合材料内涵及试题要求即可。三要写出文化的广度、思维的深度、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度,这样的作品才会赢得青睐。
参考立意:
1、拥抱新时代,幸福大中国
2、共筑中国梦,携手你我他
3、祖国在我心
4、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中国
可用素材:
1、“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2、多边外交,互惠共赢促进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
会晤、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会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契机。
3、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若国家积贫积弱,再美好的个人梦想也是奢望。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13亿多中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日渐增强的五年,是中国发展、世界受益的五年。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我坚信:只要我们不畏惧困难,勇敢直前,奋斗不息,你,我,他,刻苦求知识,潜心学文化,把满腔的爱国之情,化为报国的力量,一定会让祖国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参考结构:
1、概引材料,亮明观点。祖国七十华诞之际,向祖国致敬。2、运用对比写历史和现在,表达祖国强大的自豪之情。3、反思祖国强大的原因,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列举各行各业的带头人,热情歌颂他们的精神和对国家的贡献。4、思考“我”该做些什么,号召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接过建设祖国的大旗,努力奋斗,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华
诞献礼。
【点睛】
名言警句诗句类材料可以是富有诗意的一句或几句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这一类型的作文题,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审题方法:第一步:读(一抓意象,二抓含蓄的词句,进而读懂句子)第二步:联(联想不仅有助于对诗歌深意的把握,而且有助于我们审题立意以至行文构思。可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即要从关键词句的寓意或喻义入手。关键词往往含有比喻义或象征意义,因此,我们要根据题意,出喻体所隐含的意思,由表及里地分析材料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三步:悟(结合诗歌与现实确定诗句对我们自身的启发。需再次把握材料全局,确立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必然联系,联系现实,准确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时期,一位盟军统帅从战报中发现,盟军所牺牲的战士中有很多是因为跳伞时降落伞出现问题而摔死的。面对盟军统帅的质询,降落伞生产的负责人汇报说,生产已经尽力,降落伞合格率达到了99.9%,远超一般标准,创造了世界最高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降落伞质量,盟军统帅深思熟虑以后作出决定,以后不定期让降落伞生产者和负责人背着新做
好的降落伞从飞机上进行试跳。从那以后盟军再也没有发生因降落伞质量而导致的伤亡事故。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不定期让降落伞生产者和负责人背着新做好的降落伞从飞机上进行试跳”后“再也没有发生因降落伞质量”, 许多人做事时常抱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往往就是因为诸多的“差不多”,导致了质量问题的产生。其实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相信“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这的确是一句睿智的口号!
盟军所牺牲的战士中有很多是因为跳伞时降落伞出现问题而摔死的,毫无疑问,降落伞,理所当然的是战士们跳伞时唯一的生存保障!因此降落伞的生产者,绝不能允许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不允许存在零失误!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建筑,理所当然的是我们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建筑居室,也理所当然的是
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大硬件之一;它们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更是关乎百姓幸福生活的百年大计!因此,建筑工地上,绝不能允许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豆腐渣”工程横行!而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由此,我们联想到,作为立国根本的教育事业又何尝不是应“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条标语有两层含义。其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己任,以“育人育本”的“思想教育”为重点,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做到“质量第一”,努力培养出“思想先进,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适合当前现代化建设需要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且“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人才。而教育部门的领导者,更应首先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决不应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地只管分数靠前而不问素质质量如何。其二,作为学生,也应该以这条标语为座右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而做到“质量第一”。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为高,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和教学质量为重,而只求分数上去了,其他则不管!那么,纵有再多的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也是枉然!这样不仅会使祖国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泡影,而且和谐社会建设也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中国人民又将永陷贫穷落后的万丈深渊之中!赶欧超美也永远只能是“白日梦”!
由此我们进一步联想到,无论干什么事业都需要强调“质量第一”。今天已是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使地球成为小村落的时代。小而言之,一个企业,只有讲究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大而言之,我国各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只有奉行“质量第一”的原则,才能真正占领市场,击败称雄于全球的强烈竞争对手从而赢得真正的胜利。三鹿集团因质量疏忽而宣告破产的沉痛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国家的生命!哪个国家拥有高质量的人才,拥有高效率的管理,拥有高水平的领导,那么,哪个国家就一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总之,没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神,建筑队无法生存,教育无法发展,国家无法昌盛。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心事件是盟军统帅为了进一步提高降落伞质量,作出决定,以后不定期让降落伞生产者和负责人背着新做好的降落伞从飞机上进行试跳。从那以后,盟军再也没有发生因降落伞质量而导致的伤亡事故。推究原因,说明这些人以前没有责任意识;“不定期让降落伞生产者和负责人背着新做好的降落伞
从飞机上进行试跳”后“再也没有发生因降落伞质量而出现伤亡”,从生产者和负责人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责任心与质量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从盟军统帅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种作文一是要联系到社会同类问题,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体现作者的思辨能力,要让别人看出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中学生。
立意: 1.承担责任,顶天立地
2. 懂得责任则收获成功
3. 责任,耀眼的人性光辉
4.百年大计,质量为本
5. 人为本,质为基
素材:
1.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爱默生
2. 80年后的一封信:20世纪末,武汉市中心6层的景明大楼收到一封来自英国的信函,信
函提示这幢大楼的设计使用年限为80年,现已到期,提请注意。落款为这幢大楼当年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3. 据报道,前不久,提供建造海珠桥的钢材的英国某企业向市政部门发来传真,提醒建桥所用钢材已进入疲劳期并建议采取措施监测加固。一份普通的传真,在此刻已变成了企业信誉与形象的最好体现。在提供建桥钢材的100年后,该企业仍然不忘身负的重责,对其产品质量作出评定,并提醒使用者慎用钢材,这与那些贪图利润、售后服务极差的企业相比,又是怎样的鲜明对比呢!
层次:1、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引)【略】
2、对报道内容进行一些解析作为过渡。(点)【略】
3、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议)【详】
4、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联)【详】
5、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
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名厨,烹调了一味菜,不致于使你不能尝。一幅名画,一支名曲,却有时能使人莫名其妙地欣赏不到它的好处。它可以另有一天地,另有一境界,鼓舞你的精神,诱导你的心灵,愈走愈深入,愈升愈超卓。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钱穆《湖上闲思录》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能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范文:水仙与面包
一盆美丽的水仙和一块能够果腹的面包,你会选择哪个?我想,不同情景下人们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物质资源丰富,我们反而可能陷入了物质的泥潭,忘却了精神的星空。精神胜于物质,还是物质胜于精神?
生活中,有的人物质生活贫乏,但他们的生活并不落魄。他们清贫,但是精神生活充满了乐趣。而有的人富有物质,但这样奢靡的人,精神生活却非常空虚。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千年前的汨罗吧。他立在江边,形容枯槁,面容憔悴。是什么“摘”去了他的峨冠,“剪”去他的博带?是谁让他“消得人憔悴”?这个叫屈原的男子曾是那样的风华绝代啊。怀王已死,郢都残破,他抱起石块,自沉汨罗。汨罗从此流进了中国的文化史,至今仍是迤迤逦逦,在漫长的春秋中,清了又浊,浊了又清。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保留了自己的精神。
千年一瞬,刹那芳华,两千年后,我们已然明晓,在屈原心头凝聚的是对家国的无尽的思念,无边的忠愁。屈原决然放弃的是丰富的物质。若他像勒尚,郑袖,张仪那样趋炎附势,他完全可以过富有的生活。但他却选择了高洁的水仙。面包于他,即便是珍馐美味,即便是饥肠辘辘,也远比不上水仙重要。
雨果说过:“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精
神的高度,远不是物质能达到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颜回的安仁乐道展现的是精神的平静和安宁。孔子弟子三千,但最为欣赏的是颜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颜回在生活贫困不堪的情况下,仍能快乐,淡定地一心向道,得到了孔子的称赞,这就是历代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
颜回勤奋好学,被尊为“复圣”。我们已经明白,颜回之所以有他的成就,并非他的物质生活有多么丰富,而是因为他的精神生活。倘若他不注重精神修养,流连于物质世界,他不一定比世俗之人有更好的生活。
然而物质的极大丰富与精神的极大贫瘠形成这时代最鲜明的对照。中国首富黄光裕因商业贿赂锒铛入狱,影视明星范冰冰因逃税声名狼藉,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因为利益而代言虚假广告。极度丰富的物质迷蒙了他们的双眼,让他们看不到水仙的美丽,闻不到水仙的芬芳,人生变得人索然无味,孤独痛苦。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精神。物质世界离我们很近也很远,绚丽的精彩在于拥有永存的精神。让我们高举水仙,追求永恒的精神之美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名言式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名厨的菜所有人都可以品尝,“名厨的菜”应该象征“物质”;第二、三句写名画、名曲的境界有人无法领略欣赏,但是它却可使你的精神、心灵更加深入、卓越,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界。由此不难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是肯定人应该有精神的追求。前两句是比喻引导性质,后一句是总结升华性质。所以重点还应在第三句,即“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爱美”就是追求精神上的美和富足。由此立意就是正确立意。考生写作时应当立足现实思考一下出题者的意图,即在当前为什么要呼唤追求精神之美,应当如何用精神的高尚去抵挡现实物质的污浊。这样才能写出来有深度的文章。
参考立意:
1、精神大于物质。幸福与物质不成正比,与精神相携而行。
2、回归本真,少一些物质的羁绊,多一些心灵的体验。
3、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是物质的航标。
4、物质要有度,精神要有求
可用素材:
1、让高雅的兴趣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
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新奇特的诗句。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皤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胡诌些段子。从高雅兴趣中收获智慧,让生活充满诗意,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
2、精神方面感到很空虚和苦闷,则不管拥有多少财富,住着豪华的别墅,开着进口的名车,吃着山珍海味或满汉全席,穿着名贵华服戴着钻饰,也会觉得这些一切都索然无味,毫无意义,甚至觉得非常无聊、孤独和痛苦。
3、依照钱学森老人的家世,他尽可以享受锦衣美食的生活,甚至可以在大洋彼岸做着无数人羡慕的科研工作。而他却选择了报效祖国,而且是要冲破各种阻挠、遭受种种迫害才能回来的漫长之旅。当他融入祖国,看到那一代伟人以身作则,亿万人民精神饱满地为新中国建设而忘我奋斗,钱老被中国的领袖和人民的精神感染了。精神的富足远远胜过物质的满足。
可用结构:
一、引用哲人的话引出论点:物质与精神孰轻孰重?(一位哲人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欲望的种子,周围的物质肥料越丰沛,它就会越发地生长得不可抑制。” )
二、排比举例,写朱自清、钱学森、钟扬,肯定他们看待物质与精神的态度。
三、排比举例,颜回、屈原、苏轼,追求精神之美历来是中国文化推崇的优秀品格。
四、反思现实。如今的物欲横流,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了颜回的“箪食瓢饮”,轻视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厌倦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博爱。深陷物质的泥潭。
五、呼唤精神的回归。写星云大师与富商的对话,得出生活哲理:抛却物质困囿,享受生活本来的美好。
【点睛】
名言警句诗句类材料可以是富有诗意的一句或几句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这一类型的作文题,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审题方法:第一步:读(一抓意象,二抓含蓄的词句,进而读懂句子)第二步:联(联想不仅有助于对诗歌深意的把握,而且有助于我们审题立意以至行文构思。可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即要从关键词句的寓意或喻义入手。关键词往往含有比喻义或象征意义,因此,我们要根据题意,出喻体所隐含的意思,由表及里地分析材料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三步:悟(结合诗歌与现实确定诗句对我们自身的启发。需再次把握材料全局,确立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必然联系,联系现实,准确立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