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值位贱任重的古代“法医”——仵作
最近⼀部名为《御赐⼩仵作》的电视剧热播,引起了⼈们对“仵作”这种类似古代“法医”职业的好奇⼼,今天来谈谈仵作这⼀职业的前世今⽣和发展演变。
⼀、什么是“仵作”
张恒个人资料简介男>林志玲八卦《辞海》《辞源》等辞书解释“仵作”说:“旧时官署中检验死伤的吏役。”据考证,“仵作”⼀词,原作“仵作⾏⼈”,本意是指经营殡葬⾏业者,最早见于五代时期王仁裕所著《⽟堂闲话》及和凝等著《疑狱集》。在宋代,某⼀⾏当称为“某某⾏(⾳háng)⼈”(仵作⼀⾏被称为“仵作⾏⼈”),⼜称“团头”。如《⽔浒传》第⼆⼗六回⾥,潘⾦莲毒死武⼤郎后,王婆说道:“只有⼀件事最要紧,地⽅上团头何九叔,他是个精细的⼈,只怕他看出破绽,不肯敛”。此处“团头”即仵作别称。收看网络电视
漂多音字组词
“仵作”为什么取了这么⼀个略显奇怪的名字,有何深意?东汉刘熙所著《释名》中解释说:“午,仵也,阴⽓从下上,与阳相忤逆也”。“仵”字表⽰阴阳相克、忤逆之意。古⼈认为活⼈属阳,⾝上充满阳⽓,⼈死之后,阳⽓消散,充斥阴⽓,即俗话所说的“阴森森”的。元代徐元瑞在其所著《吏学指南》“狱讼”篇中解释“仵作”说:“仵作,中⼈也。仵者,偶也;作者,任事也。仵字从⼈从午,故万物⾄午则中正也。⼜午位属⽕,⽕明破诸幽暗,所以仵作名中⼈也”。这⼏句话不太好理解,⼤概意思是说,仵作是介于死⼈和活⼈中间的“中⼈”,即“中间⼈”,因为他既和死⼈⼜和活⼈打交道。之所以⽤“仵”命名,是借助“午”时
阳⽓最盛,以防⽌死者阴⽓过重对⽣者造成伤害,这和古代⾏刑杀⼈选定在“午时三刻”阳⽓最重时是⼀个道理,都是⼀种“禁忌”和化解。
伊能静图片⼆、“仵作”源流
“仵作”⼀词虽然出现的相对较晚,但这种职业的历史却很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考证,古代有关法医学检验最早的记载出⾃《礼记》,《礼记•⽉令•孟秋之⽉》记载:“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这⾥“理”指“理官”,在古代是负责审理刑事案件的官员,后世“⼤理寺”“⼤理寺卿”即源于此。理官的职责是“瞻伤、察创、视折、审断”,根据东汉蔡邕的解释,“⽪⽈伤,⾁⽈创,⾻⽈折,⾻⾁皆绝⽈断”,“伤、创、折、绝”分别指“⽪外伤、肌⾁伤、⾻伤和⾻骼肌⾁伤”四种不同的受伤状况,“理官”进⾏的“瞻伤、察创、视折、审断”⾏为即“后世检验之法”。可见,我国古代的法医学检验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