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
精品化创作路径
萧盈盈  施昕怡
    【摘要】近几年,现实主义电视剧数量井喷、品质深耕,受到观众的关注与好评。本文从现实主义电视剧的概念和特征剖析出发,选取《在一起》《山海情》《觉醒年代》等热播现实主义电视剧精品进行案例分析,并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提出现实主义电视剧应从题材选择、形象塑造、精神弘扬、艺术表达等四方面不断创新,实现高质量、精品化发展。
    【关键词】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电视剧;精品化;守正创新
随着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电视剧领域也掀起了一股回归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潮。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一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现实主义电视剧精品不断涌现,在人民众中间产生了强烈的感召和共鸣。坚守现实主义文艺精神,推动现实主义电视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是新时代赋予国产电视剧创作的重要使命。
一、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电视剧
苏有朋 林心如
长久以来,“现实主义电视剧”似乎是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缺乏明确而规范的界定。在大力推进现实主义电视剧创新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对“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正本清源,厘清现实主义电视剧的基本概念与核心特征,使其对创作实践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一)现实主义概念溯源
1795年,席勒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首次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概念,并通过探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了现实主
义的本质。席勒认为,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的对立面,追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注重真实性、客观性。
19世纪中期,法国出现了以真实再现现实生活为主旨的艺术思潮,涉及文学、绘画、戏剧、哲学等多个领域。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进行了总结,进一步丰富了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其代表性观点包括:一是典型理论,现实主义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模仿和机械复制,要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的典型化,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二是现实主义具有倾向性,这种“倾向”并不是完全个性化、主观化的“倾向”,而是与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倾向,是一种具有客观性要求的倾向。[1]三是现实主义的隐蔽性,即“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出来”。
日本鬼怪随着创作实践与理论的逐渐丰富,现实主义的外延不断扩大,而其基本内涵始终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范畴。这使得我们在研究电视文艺作品时,也可以以上述理论为依据,去探索现实主义精品化创作的实践路径。
—————————
[作者简介]  萧盈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施昕怡: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研究生
(二)现实主义电视剧的概念与特征
现实主义电视剧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利用电视艺术手段真实再现时代与生活的电视剧。现实主义电视剧并不等同于现实题材电视剧,前者是一种创作方法、创作精神和美学原则,后者则是“以当代社会为背景讲述故事的一种类型”[2]。因此,现实主义创作并不囿于展现当下社会生活题材,而是普遍适用于各个年代背景,只要“体现现实主义的辽阔视野和深刻洞察,其精神风貌是能够用来照拂当代的”[3]。
1.贴近时代的真实性
真实性一直是19世纪以来文艺创作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巴尔扎克、司汤达、狄更斯、别林斯基、车中国电信积分兑换话费
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立场,主张客观、真实地描摹现实生活,并强调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生活真实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而艺术真实则是能够揭示出社会生活内在本质和规律的逼真的艺术形象,它是艺术家对生活真实提炼、加工的结果,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
在电视剧领域,现实主义体现为题材与叙事角度两方面的现实观照性。从题材来看,现实主义电视剧取材于时代现实,选取能够反映社会变革与发展,以及人民大众生存状态的素材,例如《大江大河》反映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小欢喜》关注当下子女教育问题,《都挺好》聚焦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等。从叙事角度来看,现实主义电视剧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仔细观察生活纹理的基础上准确刻画时代生活的发展轨迹和规律,做到巴尔扎克所说的“细节真实”“本质真实”,一方面描写的习俗与时代习俗相符、情节的细节与常识相符、人物活动的细节与人物性格相符;另一方面要写出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的内在本质,做到不悬浮于时代、生活、人性。
2.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黑格尔、别林斯基、马克思、恩格斯等都对“艺术典型”有过相关论述,具体包括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两个方面。典型环境不仅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自然等“大环境”,也包括人物的家庭、地位、人际关系等“小环境”,它们鲜明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与历史发展的趋势。典型人物是别林斯基
所说的“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他们是某个时代背景下某一体的缩影,既是对特定人的高度概括,也
拥有独特鲜明的个性,能够深刻地揭示人民命运与社会时代。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典型环境影响典型人物的性格、行动与命运,典型人物也对典型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在现实主义电视剧中,两者缺一不可,统一于恩格斯所说的“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实践之中。
现实主义电视剧对现实生活中的个体进行选择、改造、提炼、虚构、想象、升华,创造出充分体现的“典型性”。例如《安家》《欢乐颂》《三十而已》等“她剧集”刻画了女性在校园生活、家庭环境、职场氛围、恋爱婚姻等场景中的典型处境;《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等家庭伦理剧将亲子像搬上荧屏,呈现了他们在家庭环境与教育竞争中的选择与平衡;《山海情》《石头开花》《》等脱贫攻坚题材的电视剧,则刻画了身处贫穷但心怀梦想、倾情投身于扶贫事业的基层扶贫干部像。从这一意义上说,能否使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在典型环境中得以最深刻、最充分的揭示,使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合情合理、鲜明透彻地展现出来,是现实主义电视剧精品化创作的关键所在。
二、与时俱进:当下现实主义电视剧的精品化探索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它要求现实主义电视剧与时俱进,总结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底,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标准,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近年来,《山海情》《觉醒年代》《在一起》等佳作对现实主义电视剧的精品化探索作出了有益示范。
(一)《在一起》:立足抗疫斗争,描摹时代画卷
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聚焦新冠疫情这一重大事件,以纪实性的创作风格再现了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万众一心的抗疫全景图,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性。主创团队深入疫情一线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提炼和升华,最终创作出10个故事单元,主人公既有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有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小商品老板等普通众,他们奋斗在各行各业,从不同的
切面反映疫情期间的社会生活。
在讲述故事时,电视剧始终遵循着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它不避讳疫情暴发最初的轻视和不足,剧中用泳镜和剪去底部的水桶代替护目镜、阳台上挂着的洗过的N95口罩等细节,都真实地反映出疫情初期医疗物资的紧缺;也不过度拔高主人公的品格,在歌颂平民英雄的无私奉献的同时,
也展现了他们与疫情殊死搏斗时的恐惧与脆弱,例如护士平小安会因为目睹病人离世、同事感染而情绪崩溃,志愿者宋小强在坚守与逃离之间反复动摇,这种真实自有千钧之力,足以打动人心。
(二)《山海情》:刻画典型环境,塑造扶贫像
人物是电视剧的灵魂与核心,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电视剧精品化创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场景刻画方面,脱贫攻坚剧《山海情》真实再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北农村的典型图景。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缺少水电等基础设施,只能生活在土坯房、地窝子里面;自然气候也非常恶劣,黄沙漫天、丘壑纵横,“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蚊子都能把人给吃了”;村子里只有一所小学,小学常年只有一位老师。偏僻的地理位置、贫乏的基础设施、恶劣的自然环境、低下的教育水平,种种因素都揭示了农民生活贫穷的根源。
典型场景围绕在典型人物周围,是剧中人物的各种思想、心理、行为的逻辑起点。剧集开篇时德宝等年轻人企图逃离大山的情节,反映了个体对环境决定命运的反抗,马德福、陈金山等人积极投身脱贫事业也是基于这一现状,更由此反映出脱贫攻坚、为实现小康而努力奋斗的时代主题。
在“扶贫人”形象方面,剧中塑造了马德福、陈金山、凌一农、杨县长、吴月娟、张树成等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典型基层扶贫干部,他们性格各异,但都长期扎根在黄土地上,为扶贫攻坚事业到处奔走,克服种种难题,带领村民进行异地搬迁、家园建设、产业致富、东西协作扶贫,最终实现了闽宁镇的从
无到有、从穷到富,他们正是千千万万有信念、有理想、有智慧、有毅力的扶贫工作者的缩影。在“脱贫者”方面,既刻画了李水花、马德宝、白麦苗等任劳任怨、刻苦奋斗、积极支持扶贫工作的村民,也塑造了李大有等思想较为落后、面对改变迟疑观望,有利己主义倾向的人物。通过扶贫像的塑造,反映了移民扶贫的复杂矛盾和重重困难,不仅体现了基层扶贫事业的任重而道远,也总结出“扶贫先扶志”这一深刻的扶贫经验。
(三)《觉醒年代》:诗化影像语言,弘扬主流价值
围绕建党10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再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一历史时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在进行党史考证的基础上,电视剧将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等革命先驱搬上银幕,展现了他们为促进民众觉醒、探寻民族出路所进行的种种奋斗、努力和牺牲,向观众传递出宏大主题中的深刻价值观。
在创作中,《觉醒年代》规避了以往主旋律电视剧中浓厚的宣教彩,让主流价值观念通过电影般的拍摄质感和艺术化的镜头语言自然流淌出来。剧中陈独秀饱含热泪目送两个儿子陈乔年和陈延年离开的片段广受好评,该段落通过蒙太奇剪辑手法,将陈乔年和陈延年西装革履离开的背影,与其最后脚戴镣铐、满身血污走向刑场的画面,进行交叉剪辑,影像重叠之间暗示了人物为革命牺牲的悲壮结局。
这一段落将革命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格视觉化、影像化,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之感。此外,冒雨跑过长沙街巷、鲁迅在人血馒头声中登场、张勋复辟时辫子军冲进紫禁城等镜头也颇具诗意,将厚重写实与灵动写意完美结合在一起,使画面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这类强烈艺术化的影像语言,为严肃的革命历史现实增添了丰沛崇高的诗意,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的精品化创作路径
应该看到,在现实主义电视剧精品佳作不断涌现的同时,创作实践中的诸多误区也仍然存在。部分电视剧或脱离现实、细节失真、人物脸谱化;或关注小我、局限于一己悲欢,屏蔽时代的难点与痛点;或价值扭曲,贩卖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女性刻板印象等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或创新乏力,题材同质化、情节套路化  也正因此,现实主义电视剧更应立破并
举、涤旧生新,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探索出精品化创作的路径。
(一)聚焦时代大势,创新题材的深度与广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的核心是时代性,脱离了时代性,就没有现实主义可言。当今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发生,这是今天最本质、最核心的时代性。现实主义电视
剧创作者应深刻认识这一时代背景,既要研究“变在何处”,譬如“反腐斗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时代背景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抑或是全球化、跨文化交流和碰撞对社会思潮和人们思想理念的影响等;也要思索“道在何方”,大到世界格局的演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路径的探索、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的回答,小到社会矛盾的解决、生活热点的讨论、弱势体的关怀、心灵困境的突围等等。
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应紧扣现实主义的时代性,以敏锐的洞察、敢为人先的勇气与刻苦钻研的创作态度挖掘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在题材的广度、深度、新鲜度方面不断创新,带给观众新鲜、深刻的文化知识与审美体验。
(二)紧扣时代发展,着力塑造典型人物
在创作中,现实主义电视剧应以时代视野去观照个人发展,并通过个人发展反映时代变迁,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深层的引导和隐性的制约,以人物的性格、情绪、行为作为显性的展开,使得个体命运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连。
对观众来说,典型人物应该是“熟悉的陌生人”,他们身上能够集中反映深刻变革的时代发展,以及某种时代背景下特定的价值观念,也拥有鲜明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语言、行为、心理模式。例如《山海情》中的憨厚的马德福、搞笑的陈金山、严谨的凌一农,虽差异极大,但都反映了基层扶贫干部执着魏晨打电话给初恋
、勤劳、聪慧的共性品质。典型环境应该是部分与全局、特殊与普遍、现象与本质的有机统一,它环绕在典型人物周围,成为典型人物行动的逻辑线索。这一点在《山海情》中同样有所体现,剧中既描绘了生活贫穷落后、人民素质低下的现象环境,也刻画了地理、自然、基础设施、教育水平等制约发展的本质环境;在与典型人物的相互影响方面,也遵循着经济落后迫使民众发展脱贫事业、生活水平好转导致地区面貌更新这一逻辑。
(三)根植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身份归属成为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身份归属的核心就在于中国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精神体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们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中,是中国人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所在。
现实主义电视剧一以贯之的使命和担当,是将民族魂魄、国家诉求融于电视剧创作之中,并从历史与现实之中,从事件和人物身上,提炼和诠释优秀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力量,使观众不断强化民族认同与自我认同,从而提升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回顾《大江大河》《父母爱情》《觉醒年代》《山海情》这些优质现实主义电视剧,在丰富饱满的人物与陡转跌宕的剧情背后,都闪耀着坚韧、理想、信仰、勇敢、担当、团结、智慧、创新等中国精神的光辉,它们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镌刻于我们灵魂深处的民族基因,又随着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四)创新影像美学,积极探索艺术表达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文艺作品的欣赏与审美水平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一方面,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应积极回应当下观众的审美诉求,在叙事方式、视听语言等多方面精益求精、不断创新,通过光影、构图、场景、服装、造型、表演、配乐、剪辑等手段营造高级的艺术氛围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给予观众美好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将现实主义的写实与浪漫主义的写意、想象、抒情融合在一起,既要以严肃的纪实手法真实再现社会生活,让作品充满真实力量和时代质感,也要充分调动创作者的艺术想象、虚构、拓展能力,引发观众的深层思考,例如《觉醒年代》中蚂蚁、螳螂、青蛙等小动物在多个镜头中出现,隐喻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北京城中的车在沟中东倒西歪地行进,象征着中国正在探索合适的道路,等等。这些都是现实主义电视剧精品化创作深化思考的方向,以求为观众提供悦心悦目、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
电视剧作为文艺创作中传播力度最强、受众范
围最广的形式之一,守正创新,既是创作指引,更是文化担当。“守正”,即守护信念,坚持初心;“创新”,即与时代同行,于变局中求探索,求发展。现实主义电视剧的精品化创作,既要依靠展现时代洪流中的典型人物来凸显“正”的品质、传递“正”的力量,又要在精神价值、题材选择、叙事方式、艺术表达等方面不断突破创新,这是历史赋予中国电视剧的伟大责任,也是人民众的殷切期盼。
注释:
[1]任艳.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辽宁大学,2013.
[2]刘颖.现实题材电视剧叙事新面貌[J].当代电视,2020(10):49-52.
[3]张国涛.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何迎接“新时代”?[J].中国文艺评论,2018(06):11-19.
参考文献:
[1]任艳.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辽宁大学,2013.
[2]刘颖.现实题材电视剧叙事新面貌[J].当代电视,2020(10):49-52.
[3]张国涛.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何迎接“新时代”?[J].中国文艺评论,2018(06):11-19.
[4]弘扬现实主义传统 推动新时代电视剧艺术高质量发展[N].中国艺术报,2021-02-10.
[5]薛晋文.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的正大气象[N].文艺报,2021-04-07.
(责任编辑:单文婷)
天干五合
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叙事手法的写实性——把现实生活艺术化地复现于剧作故事中,又要让故事能够折射社会、镜鉴现实、启迪生活。如《装台》便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剧中装台队伍里形形的工人们,城中村的小院、民房、巷弄,人物对话中不时蹦出的方言以及频繁闪现的秦腔等“非遗”文化  极富有生活韵味和烟火气息,让观众看到了每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生命个体的温暖与光亮。
因此,现实题材电视剧唯有准日常性和戏剧性的平衡点,才能打破观众的心理预设,呈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唯有坚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才能让观众在富有真实感的中国故事中看到“诗和远方”。
注释:
[1]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
[2]李宗桂.中华民族精神概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256.
[3][6][7]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11-30].www. xinhuanet//politics/2016-11/30/c_1120025319_2.htm.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5-10-14].www.xinhuanet/ politi
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许维恩图片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7-10-27].www.xinhuanet/politics/19cpcnc/2017-10/27/ c_1121867529.htm. 
[8]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372.
[9][10]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86+90.
[11]李跃森.电视剧《初心》:为什么会有甘祖昌[N].人民日报,2018-05-03.
(责任编辑:单文婷)(上接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