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七彩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活动资料四
      部编版          语文  学科 第    三  册 第    三  单元
《  神州谣  》教学设计
                                              执教者:焦丽琴
2021年头伏第一天是哪一天
课标
要求
李雪琴的个人资料
本文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要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识字、记字,根据课文情境随文识字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材
研读
中国名菜
  《神州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识字课。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歌谣,共8句,写的是祖国的山川河流、台湾是祖国、祖国各族人民感情深厚,共同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发。教学时可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祖国版图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用多样和有趣的朗读让学生记住字音,运用平时学过的记字方法记住字形。
学情
分析
学生对于文中的内容理解不是很难,但是对于祖国最有代表性的景观长江,黄河,长城,珠峰,学生去过的比较少,对于景观的特点感受不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图片、资料、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感悟祖国的锦绣河山,多姿多彩。
教学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宋茜和昌珉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会写字,会认字。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歌谣,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设计特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借助图片,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视频
一、导入
出示地图 ,问:有人见过它吗?对,这是一幅地图,这是一幅中国地图。我们祖国的版图就是这样,她像一只傲然挺立的大公鸡一样。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民族团结一心。我们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她还有一个令人自豪的名字叫做----神州,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起写这个词语。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赞美祖国的歌谣,题目叫做《神州谣》,谣就是歌谣的意思,我们一起把题目补充完整。
谁愿意给大家读读题目?指读,你读得干脆利落,我们像他一样一起读读题目。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歌谣,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评价: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字词记住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
三、检查字词
1、认读生字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会的一些生字,你会读吗?自己拼读 开火车读(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准。)
2、认读词语(加拼音)
放到词语当中你会读吗?一起试着读一读。
认读词语(去拼音)
老师想请两位小老师来领读。谁想当当小老师?评价:每一个词都非常准确,为小老师点赞。
男女生比一比,看看谁读得好。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孩子们,你们看这一个个方块字多象一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在纸上玩耍嬉戏。现在我们就跟随这些小精灵走进课文。
指读第一小节
师:中华汉字,生动形象,请大家观察这两个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评:你可真会观察,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川表示水,而“州”里面的小圆圈就表示水流中的小块土地,出示演变过程,你们真了不起,连老祖宗创造字的秘密都发现了。
2、你知道吗?“州”还表示一种行政区划,你见过我国的城市名字中含有“州”字的吗?说:……,我们太原的别称也叫“并州”。你们的积累真丰富,你们看在生活中识字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3、谁再来读读第一小节,指读,评价。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我们知道了神州和中华都是我们祖国的名字。我们祖国还有许多其他的名字,比如“华夏”,所以有人叫我们“华夏儿女”;我们祖先是炎帝和黄帝,所以有人称我们“炎黄子孙”。赞美我们祖国的词语也有很多,比如“神州大地” “巍巍中华”,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个词?声音真好听,再读一遍让老师听听。
    4、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来一位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带着这种感觉,我们一起再读读第一小节。
四、学习第二小节
“山川美,可入画”我们祖国有哪些壮丽的山川?自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思考,用横线划出来。
(1)学习黄河奔
出视频,指名交流,这黄河带给你什么感觉?师:每个人有不同的感受,而作者很厉害,他用一个字就概括出黄河的特点——“奔”,你能读出黄河的一泻千里,气势恢弘吗?
你们的读,让我仿佛看到了气势磅礴的黄河水。现在我明白了,难怪古人常在自己的古诗中描写黄河。
拓展诗歌。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2)学习长江涌,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长江又是什么样子呢?这个字认识吗?“涌”认读“涌”,“涌”是什么意思呢!对呀!长江之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现在,我们连起来读读这句:黄河奔,长江涌。
(3)学习长城长
长城带给你什么感受?有多长?2000多公里,太原到北京的4个来回。
工商营业执照申请
(4)学习珠峰
认读“耸”字,扩词,带入词中理解“耸”的意思。珠峰耸,珠峰有多高?谁能读出高。
长江,黄河,长城,珠峰是我国四个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其实壮丽的景观还有很多很多,拓展:漓江绿,西湖美,华山险,黄山奇……
总结板书:我们神州大地真是风景如画。
五、学习第三小节
孩子们看来,你们都喜欢这有彩,有声音,有魅力的文字。其实在我们祖国的版图上还有一个地方特别神奇,请大家把目光投向大屏幕。看这个地方四面环海,中间凸起,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岛”;这座岛上风景秀美,物产丰富,被人们称为宝岛,你知道他的名字吗?对!他就是台湾岛,台湾岛与大陆隔着一条台湾海峡,我们看这个“峡”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两山夹水就是“峡”。
谁来读读第三小节?是呀,台湾岛与大陆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线的一家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现在台湾岛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我相信终有一天台湾一定回到祖国这个大家庭! 怀着满满的期待读这一小节。
情真意切,血脉相连,再读。 
六、学习第四小节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亲如一家。大家齐心协力把我们祖国建设得美丽繁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中国。出视频。
正是因为我们民族团结,奋发图强,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一起祝福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好!来!男生来祝福,女生来祝福,我们全班一起祝福。
七、理解世界大同
虽然我们祖国很大很美,但是我们祖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随着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我们中国走向世界,同世界各民族团结在一起,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的明天更美好!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这就是世界大同。
八、背诵
    练习背诵
九、写字
观察田字格里的“州”字,说说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点什么?
肌研极润洗面奶范写
学生写,评议。
板书设计
                            神州谣
                        风景优美
                        民族团结
                        繁荣昌盛
《神州谣》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神州谣》是篇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学生理解记忆。全文共有4个小节,第1小节总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山川美丽如画的国家;第2小节写出了我国的更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壮观;第3小节写了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第4小节写出了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创祖国的辉煌。教学重点是认识会认的生字15个,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
教学时,本节课课堂上的互动气氛良好,学生的识字学习热情高涨,尤其在突破“利用关键字感受壮美画面”这一难点时。我利用静态图和动态的视频直观地让学生看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长城蜿蜒万里,珠峰高耸入云。在欣赏画面的同时配以激昂慷慨的解说词,再通过孩子们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到长江,黄河,长城,珠峰的壮美,随后再出示一些其他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观,如漓江,西湖,华山,黄山……引导孩子们观察,用课文三字经的形式概括特点,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们的神州大地,真是景优美!学生在直观感受祖国美的同时,又不自觉地积累了好词佳句,提高了语文素养。
教学时,还有一个成功之处在于,随文识字,运用的恰到好处。比如,在学习第一小节时,就引导孩子们观察“川”和“州”的区别,通过猜字义,看字源,想地名等一系列的探究学习,真正的把这两个字记牢记清。学习第三小节时,通过看地图,让孩子们认识什么是“岛”,什么是“峡”,再联系已有经验扩词,说说记忆的办法,把这些生字由表及里的内化。
教学最后,老师通过播放一段祖国美丽繁荣的视频资料,点燃了师生对于祖国这样繁荣昌盛的自豪之情,更好地升华了主题,正是因为我们各民族的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繁荣昌盛,此时,老师适时的补充了一带一路等资料,提出了美好的憧憬——世界大同。人文教育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渗透到学习中,体现出了语文思政课的特点。
以上就是本节课做得好的一些地方,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不如写字教学量不足,对于写字教学比较仓促,没能达到触及旁通的效果。教师还需要在这一方面精心设计。还有就是对于学生的关注不够,课堂上还应该抛弃教案,着眼学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