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2021年1月现代教育科学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No.1Jan.2021
[收稿日期]2020-10-05
院2017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14961700253)
[作者简介]尚志海(1979-),男,河北迁安人,博士,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地理学。陈楚滢
(1996-),女,广东高州人,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地理学。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布特征研究
尚志海,陈楚滢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摘 要]“双万计划”是一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研究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点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的研究发现,其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省际差异大,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双一流”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校际差距大,拥有特专业的高校更具优势。其次,从自然地理环境、国家教育政策、人口经济条件、生均教育经费等角度对国家级建设点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国家级建设点与经济、人口、生均教育经费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协调现象,最后提出高校布局建议。
[关键词]“双万计划”;本科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1-0135-07
[阅韵陨]10.13980/jki.xdjykx.2021.01.023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段话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1],一流本科教育离不开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为实现从“促进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转变到“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按照计划,到2021
年我国将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中公布了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点。本科专业建设将直接影响我国人才质量[3],“双万计划”是推动我国本科教育建设的具体行动,对首
批国家级建设点进行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从社会学、经济学、教育
学等不同视角,对我国高校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邱均平等认为优势专业是大学建设的根本[4];胡燕等认
为专业建设要适应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5]。目前“双万计划”研究不多,马廷奇提出“双万计划”建设要
优化专业结构,整合专业教育资源,构建良好专业发
展生态[6];韩杰等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现状研究后,提出一流师资队伍是“双万计划”建设的重要保障[7]。
现阶段“双万计划”研究多是相关背景下内容的延伸,而非建设点本身。
“双万计划”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对“双万计划”的研究不足,角度不多,深度不够。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未来建设点的建设及布局调整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的建设点有两
—
531—
吴亦凡赵丽颖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大类,分别是国家级建设点和省级建设点,本文选取国家级建设点作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青塔整理的数据及各个高校公布的数据,首批入选共有4054个国家级建设点。各省GDP和常住人口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局;本科生招生人数来源于《2018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本科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来源于《2018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SPSS、Excel等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总结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省际、校际和专业分布上的特征,并运用SPSS的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国家级建设点与经济、人口、生均教育经费的相关系数,以判断是否存在关联,从而为建设点分布影响因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二尧国家级建设点分布特征分析
(一)省际分布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出,31个省(包括直辖市、自治区)都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布,说明国家级建设点在省际分布上具有广泛性。虽然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国家级建设点分布,但并不平均,省际间差别很大。北京入选的国家级建设点数量最多,共有462个,位居全国之首;其次是江苏共有343个;广东和湖北分别以234个和230个紧随其后;第五名上海有216个,超过200个以上建设点的还有山东省和陕西省。而宁夏、青海、西藏都在20个以下,西藏最少。
若将中国分为东中西3大区域,东部地区共有2173个建设点,国家级建设点大于200的7个省份中,东部地区占5个;中部地区8个省份共有1016个建设点;西部地区12个省份共有865个建设点,且建设点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重庆,这3个省份国家级建设点总数占西部地区的53.64%。从空间分布上看,
国家级建设点在各区域分布不均衡,大部分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数量较少,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
表1 国家级建设点省级分布统计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北京462湖北230陕西204江苏343湖南143四川149广东234吉林130重庆111上海216安徽124云南78山东213黑龙江118广西75辽宁188河南109甘肃67浙江187江西102贵州52天津111山西60新疆46河北99内蒙古43福建97宁夏19海南23青海12
西藏9总计21731016865
分析国家级建设点在省内高校的分布情况,对研究该省高校的本科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图
1可知,入选高校最多的省份是北京共56所,其次是江苏共有43所,广东共有38所高校入选位居第三,湖北以33所高校入选位居第四,上海共有29所高校入选排名第五,入选高校最少的是宁夏、青海、西藏皆只有3所高校入选。
广州美食攻略图1 各省入选高校数和校均数统计图
—631—
统计分析发现,各个省入选高校的数量与入选的国家级建设点数量排名完全一致。从各省高校的校均国家级建设点分布来看,北京、江西、山东、上海等6个省份的校均国家级建设点在7个以上,
18个省份的校均国家级建设点个数在6-7区间,校均在6个以下的省份有7个,其中西藏校均最低。
国家级建设点在省内高校的分布情况有很大差异,有些省市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水平普遍高。如作为我国教育文化中心的北京,不管是入选的建设点数量还是入选的高校数量,都位居全国之首,入选的56所高校皆为名校,占全国入选高校总数的9.50%,却获得了全国11.40%的国家级建设点,校均国家级建设点最高,说明了北京入选高校普遍多强势专业。另一方面,也有些省市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水平有待加强。例如广东省尽管国家级建设点和高校数都排名第3,但校均国家级建设点排名第23,说明了虽然广东省拥有专业优势的本科院校多,但是集中在少数高校,部分院校优势专业少,使得校均国家级建设点相对教育发达地区还是少。
(二)校际分布特征
“双万计划”的目标是推动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各级各类高校都可以报送。首批入选国家级建设点的名单中共有592所高校,包括中央部委所属的高校110所、地方院校465所,民办高校(包含独立学院)19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满足面向各类高校的原则,有利于教育公平。民办高校建设点最多的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建设点,超过了197所院校。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校际分布差异大(图2)。北京大学与浙江大学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36个并列第1;中山大学以34个专业入选排名第3;吉林大学与四川大学以33个专业入选并列第4名;第6名为武汉大学31个,第7名为山东大学30个,之后的高校均少于30个专业入选。而从图2可以看出,部分本科院校只有1个国家级建设点,共116所占入选高校的19.59%。在统计的592所高校中,有440所高校即74.32%的本科院校入选国家级建设点数低于10个。
图2 各值域国家级建设点的高校数分布图
入选“双万计划”的高校是“双一流”高校的复制还是延伸?这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双一流”高校包含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世界一流学科,是我国继“211工程”“985工程”后又一项重点高校建设项目。统计发现,137所“双一流”高校中的134所分布有国家级建设点,国防科技大学等3所军事院校未参加这一轮遴选;此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高校有
592所,数目远超“双一流”高校。由此可见,“双万计划”建设的主体是普通高校,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双万计划”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良好机遇。
尽管普通高校入选数量多,但是国家级建设点最多的前19所高校皆为“双一流”高校。虽然“双一流”高校仅占总高校数的22.63%,却拥有48.57%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反映了“双一流”高校本科专业实力强劲,整体实力遥遥领先于普通高校。虽然普通高校分布的国家级建设点占总数的51.43%,但对
于全国11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来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整体偏少,并且有将近60%的普通杨恭如被污辱的电影
—731—
高校没有一个国家级建设点。从表2可以看出,“双一流”高校的国家级建设点平均数和众数远超普通高校,大部分入选的普通高校都只有1个专业,而“双一流”高校的国家级建设点大部分为15个。由此可见,普通高校与“双一流”高校仍有很大差距,部分普通高校虽然有个别专业走在前沿,但数量少且专业整体实力弱。
除了普通高校与“双一流”高校间差距大之外,“双一流”高校间差距也较大,并非每一所“双一流”高校都有多个专业入选。例如国家“211工程”的院校天津医科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青海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都只有5个建设点入选。此外,“双一流”高校入选的国家级建设点也并不一定比普通高校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并非“985”“211”高校,也不是“双一流”大学,却有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等22个专业入选,在入选国家级建设点的高校排行榜中排名第20,入选数量多于许多“双一流”高校。
什么快递最便宜表2 普通高校与“双一流”高校对比
项目普通高校“双一流”高校入选高校数量455134
国家级建设点20851969
平均数4.5814.69
众数115
(三)专业分布特征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了92个本科专业类共346个专业,其中入选专业最多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147个,远超其他专业;紧接着是汉语言文学92个;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以88个国家级建设点排第3。从报送条件上看,此次入选的专业需要具备定位明确、管理规范、师资雄厚等条件,因此入选数量排名前20的专业大部分都是各个学校的强势专业,也是比较成熟的专业(如图
3所示)。这些专业以理工类专业为主,这与目前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思路一致。例如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随后又相继启动实施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在财政投入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对理工类学科大力支持。
除此之外,“双万计划”鼓励特发展,打造特优势专业,因此特专业也是影响入选的重要因素。浙江大学入选的36个国家级建设点中22个是国家级特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设点数量名列前茅的原因也在于该校特专业多,尤其是外语类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符合“双万计划”扶持优秀、分
类发展,鼓励特的原则,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印尼语专业外,该校全部国家级特专业都入选了国家级建设点。在国家级建设点为1的53所拥有国家级特专业的高校中,有20多所院校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即国家级特专业建设点。因此,对拥有特专业但名气不大的本科院校而言,“双万计划”是一个提高办学知名度的机会。
图3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排名前20的专业
—831—
三尧国家级建设点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教育作为人的活动会受到自然、经济、社会与
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将从自然地理环境、国家
教育政策、人口经济条件、生均教育经费等角度对
国家级建设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
我国教育发展地域不均衡与地理环境有直接关
联。地理环境差异影响着经济活动和人动,使
教育资源优先流向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造成教育
资源在区域间不均衡[8]。我国东部和中部的自然条件明显优于西部,加上平原大部分位于东部地
区,更有利于人流集聚,因此教育发展比地形复
杂、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区要快。随着社会发展和科
技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越来越
小,但早期依靠自然条件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在后
续发展中无疑更有优势,东西部教育水平发展便有
了快慢之分,也使得国家级建设点布局呈现出东强
西弱的态势。
(二)国家教育政策
“双万计划”国家级建设点分布和我国早期政策有很大关系。我国重点大学建设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的,国家教育政策影响高等院校分布。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建设重点大学时,便使不同地域的高等院校在政策上有差异,这也为高校发展水平地域分布不均定下格局。20世纪末,国家出台“211”“985”工程,目的在于推动我国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尽管建设范围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泛,但是集聚性也越来越明显,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湖北等地,加剧了我国高校水平地域分布不均衡[9]。受长期政策影响,重点高校不是处于政治文化中心,就是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这与
“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建设点的分布是一致的。
(三)人口经济条件
高等教育与人口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10],而国家级建设点与各省人口经济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又能否与其相匹配呢?本文通过SPSS软件分析各省国家级建设点与各省GDP、人口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探究国家级建设点分布上存在的规律和问题。首先将各省国家级建设点和各省GDP、人口转换为百分比,先简单探究各省国家级建设点与各省GDP、人口之间的关系(见图4),然后建立各省国家级建设点与各省份GDP、人口的相关性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
图4 国家级建设点与人口经济占比情况对比图
从各省国家级建设点所占比率和GDP所占比率来看,尽管国家级建设点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匹配问题,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10个省份的国家级建设点所占比率要高于其GDP所占比率,16个省份国家级建设点所占比率低于其GDP所占比率,5个省份国家级建设点所占比率和GDP所占比率基本协调。最发达的10个省份中有8个国家级建设点低于GDP所占比率,广东作为GDP贡献大省,以国内生产总值的10.93%所占比率位居第一,但国家级建设点所占比率仅为5.77%,不协调问题
—93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