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张飞
被误导的名字张飞的名字,《三国志》卷三⼗六《张飞传》有准确的记载:“张飞字益德,涿郡⼈也。少与关⽻俱事先主。”这段史⽂告诉我们,张飞准确的名字是:名飞,字益德。
古⼈有名,还有字,两者的⽤途并不相同。名是⽤来彼此相区别,⽽字,主要⽤途是在社交场合中显⽰礼貌。⼤体的规矩是:称呼别⼈,⼀般要称他的表字,以⽰尊重。称呼⾃⼰,则要称名,以⽰谦虚。
张飞的益德,意思就是不断增加品德。不断增加品德,将来就能腾飞,这正是当时儒家思想盛⾏的体现。当时的⼈,⽤“德”字来取名字的现象⾮常普遍,⽐如庞德、庞德公、刘⽞德、曹孟德等等。
梁爱琪胸围
但是张飞的名字上千年之后却被⼈擅⾃改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第⼀回就说:“姓张,名飞,字翼德。”这会不会是偶然的笔误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书中多次提到张飞的表字,都是⽻翼的“翼”,可见绝⾮偶然。这样⼀改,不仅破坏了张飞原来名字的⽂化含⾦量,⽽且从此谬种流传,不知道忽悠了多少三国迷。现今有些游客,到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看到张飞塑像前⾯的说明牌上按照史书写的是“字益德”,还说是没⽂化,写错了。
不过,损害张飞姓名权的始作俑者,还不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此之前问世的元代《三国志平话》,就已经把张飞的表字“益德”,改成了“翼德”。在长坂坡前的那⼀声怒吼,也写成了“吾乃燕⼈张翼
德,谁敢共吾决死?”可见是《三国志平话》改名在先。今天我们要想认识张飞的真实形象,就不能不把来龙去脉搞清楚。
义释严颜,深谋远虑张飞因误导被损害,⽽且扭曲最严重的东西,就是他的真实形象。后世流传的张飞是⼀个作风鲁莽、性格暴躁的粗线条⼈物,与程咬⾦、李逵有⼀拼。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却完全不是如此。
证据不⽤多举,只消来看张飞第⼀次取得的辉煌胜利,也就是义释严颜的江州之战,就会完全明⽩。
建安⼗⼋年(213年),刘备喧宾夺主,动⼿攻占益州。益州的军政长官刘璋在成都顽强抵抗。为了加强攻势,刘备便在第⼆年从荆州紧急召唤张飞等⼈,跟随诸葛亮率军赶往益州增援。江州之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响了。
古往今来,从江汉平原进⼊天府之国,最便捷的交通⼤动脉就是长江。张飞等⼈沿江西上,很快就到达益州东部最重要的军事要塞江州城下。江州,在现今的重庆市区,当时是巴郡的⾸府。不过,江州虽然地位重要,这时的防守兵⼒却相当薄弱,因为刘璋的主⼒兵团已经集中在江州的西北⽅向,正在全⼒保卫益州的中⼼城市成都。因此,张飞很快就将江州的城池拿下,⽣擒了对⽅的主将严颜。于是便出现了《三国志》卷三⼗六《张飞传》中记载的⽣动⼀幕。张飞责骂被捆绑的严颜说:“⼤军⾄,何以不降⽽敢拒战?”
严颜毫⽆畏惧,也⾼声叫道:“卿等⽆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有降将军也!”张飞听了勃然⼤怒,⾼声传令:把严颜拖出去斩⾸⽰众。严颜视死如归,神⾊不变,⼜顶了张飞两句:“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结果张飞对严颜的⾻⽓很是欣赏,当场把他释放不说,还作为上宾热情对待。国庆中秋同一天祝福语
史书中对这场战役的具体作战经过⼀笔带过,却把张飞和严颜的对话忠实记录在案,可见对此⾮常重视。⽽这⼀历史场景,确实也很精彩。在严颜这⼀⽅,前⾯四句回答可谓义正辞严,很有⾻⽓;后⾯两句不仅视死如归,更是暗含讽刺:砍脑袋就砍,发怒⼲什么?⾔外之意,你恼羞成怒了吧,我的话戳到你的痛处了吧,把严颜的硬⾻头精神展现⽆余。
其实写严颜的根本⽬的还是为了衬托张飞。张飞越是被对⽅斥责、顶撞甚⾄讥讽,他反⽽越是欣赏对⽅,这才能够显⽰出他那罕见的度量。总之,张飞在这⾥的形象,已经不是⼀个粗鲁残暴的武夫,⽽是⼀位⼼胸宽⼴、赏识⼈才的君⼦。
张飞处置严颜的背后,其实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细密考量。
严颜的籍贯和家族,陈寿《三国志》完全没有记载。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地⽅志——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正好可以弥补这⼀缺憾。书中卷⼗⼆记载严颜是“临江⼈”。这临江县,是巴郡的属县,即今重庆市的忠县。当时这个地区的民风,据《华阳国志》卷⼀记载,有两⼤相互关联的特点:⼀是“其民质直”,即朴实耿直;⼆是尚武精神,将领出现多,所以俗语总结为“巴有将,蜀有相”。
王喜微博严颜的严⽒家族是临江县的⼟著⼤族,“临江县,严、⽢、⽂、杨、杜,为⼤姓”。严颜之所以会有⾮凡的⾻⽓,⼀是深受本地耿直民风的熏陶,⽣性就当不来软⾻头;⼆是他的家族是当地第⼀名门,他不能给本家族丢脸;三是他就在巴郡家乡本地保卫第⼀军事要塞,更不能给本地的将领体丢脸。曹丕台词
知道了严颜的背景和性格,再来看张飞对待严颜的⼀系列举动,就不仅仅是⼀般性的君⼦风度,⽽是极具政治眼光的深谋远虑了。深谋远虑⾄少有三点:第⼀,严颜既是巴郡将领体的代表,⼜是巴郡地⽅⼤族的代表,优待他对于争取益州本⼟上层社会的⽀持,可以起到⾮常重要的⽰范作⽤;第⼆,严颜的性格朴实耿直,⼀旦成为座上宾,他会尽⼼尽⼒帮助你,⽽不会搞阴谋,耍诡计;第三,要想获得严颜的真⼼⽀持,必须先给⾜严颜⾯⼦,让他充分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硬⾻头精神,然后再来释放他,这样才能保护他的形象不受损害,避免他以后被⼈耻笑,这就是争取严颜时在⽅法上的周密细致考虑。
明⽩了以上这三点,再来回味张飞的⾔⾏和举动,就真相⼤⽩了。这充分说明,真实的张飞,哪⾥是戏剧当中只知道叫喳喳的粗鲁莽撞⼈,⽽是具有深谋远虑的细⼼周到⼈。《三国志》卷三⼗六《张飞传》说他宽⼤严颜之后,“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从此张飞⼀路顺顺利利就打到成都同刘备会师了。可见义释严颜收到的政治效果确实⾮常好。
⼤战张郃,威震宕渠作为名将,张飞⼀⽣中最为辉煌的战功,要数他的宕渠之战。建安⼗九年(214
年)夏秋之际,刘备攻占益州,马上把张飞安排到⼀个战略要地,也就是巴西郡,去兼任太守。张飞到巴西郡就任后不久,就出演了威震宕渠的⼤好戏码,杀得曹军的虎将张郃落荒⽽逃。
建安⼆⼗年(215年)秋天,曹操翻越秦岭,⼀举拿下汉中,然后留下夏侯渊、张郃、徐晃三员⼤将在此镇守,⾃⼰⾼奏凯歌回了北⽅。接下来镇守汉中的曹军,借助胜利形势不断向南侵⼊巴西郡。
这年11⽉,曹军⼀位同样姓张的⼤将,率领⼤军⽓势汹汹杀进巴西郡,要给张飞好看。
来者张郃,字俊乂,冀州河间郡鄚县(在今河北省任丘市)⼈⽒,久经沙场,名列曹操异姓五虎上将之⼀。此番他领兵杀来是奉曹操的特殊指令。什么指令?就是不要地盘,只要⼈⼝,抢到的⼈⼝⼀律押回汉中。
曹操抢⼈有两个原因:⼀是当时的⼈⼝资源⾮常之紧缺。东汉末年,战争不断,疾病流⾏,灾害频发,造成了⼈⼝急剧减少。⼆是张郃所进攻的巴西郡,民风⾮常有特⾊,性格耿直、崇尚勇武,是当兵打仗的好材料。
11⽉,张飞在巴西郡的⾸府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市)得到军情急报,说是张郃从汉中郡的⾸府南郑县(今陕西省汉中市)向正南⽅向杀来,已经占领阆中东南⾯的宕渠县(今四川省渠县东北),正在这⼀带⼤量抢夺⼈⼝。张飞⼀⾯命令继续搜集对⽅的动向情报,⼀⾯动员⼈马准备迎战。
张郃之所以将抢⼈的⽬标锁定在宕渠县,原因有⼆:第⼀,从汉中打进巴西郡,就有⼀条叫做宕渠⽔的河流,向南流向宕渠县。上游现今叫南江,下游现今叫渠江。沿着河流⾏军,不会缺乏⽔源。第⼆,这条河流直通的宕渠县,是张郃抢⼈最理想的地⽅。宕渠县是⼀个古代部族的国都。这个部族擅长使⽤⽊板制作的盾牌冲锋陷阵,所以叫做板楯蛮,英勇善战,闻名天下。汉⾼祖刘邦最初起兵攻占关中,打前锋的就是板楯蛮。到了东汉,板楯蛮依然屡建战功,被称为“神兵”。环境作文
张飞奉命来到巴西郡,打造保卫⼤后⽅的可靠屏障;⽽张郃却奉命杀进此地,要来抢⼈。两位姓张的名将,即将施展本事较量⼀番。
↑连环画中的张飞
此刻的张飞,正在平⼼静⽓做临战之前的功课,因为他⼜得到进⼀步的军情密报:张郃的⼤本营,就建⽴在宕渠县城西南⽅的蒙头、荡⽯⼀带。巴西郡的地理状况,张飞是早就摸透了的。他出任巴西郡太守,⼀年来在辖区各地巡察,对此处的⼭川河流,包括张郃建⽴⼤本营的蒙头、荡⽯,他⼜细细⾛了⼀遭。凭借对地理的熟悉,再加上沙场作战的丰富经验,张飞终于准对⽅的软肋,从⽽有了⼀招制敌的胜算。
董洁近况张郃⼤本营的所在地,史书上叫做蒙头、荡⽯,后来叫做⼋濛⼭,位于现今四川省渠县的东北约三公⾥。此处地形极为奇特:渠江在这⾥,沿着顺时针⽅向,先是从北向南,然后⼜从南向北,绕了⼏乎
是整整三百六⼗度的⼤圆环,最后形成⼀个开⼝⼩⽽腹部⼤的⼝袋形地区。这块⼝袋形的地区,现今叫做元渡坝,腹部是⼀⽚相对平坦的原野,东西最宽处⼤约3公⾥,南北最长处约3.3公⾥。狭窄的开⼝处,最宽只有500⽶左右,⽽陡峭的⼋濛⼭,就扼守在最窄的开⼝处。相传因连绵起伏的⼋座⼭峰,经常云雾蒙蒙,故⽽得名⼋濛。通往腹部的⼭间⼩路,崎岖⽽狭窄,悬崖峭壁,惊⼼动魄。
张郃把⼤本营设在这⾥,意图何在呢?这⾥四周是滔滔江河⽔,形成天然的隔离带。只需要把分批抢来的⼈,往⼝袋中⼀放,然后派重兵把开⼝处的对外通道卡死,不就⾏了吗?⼀⾔以蔽之,这是张郃精⼼挑选的⼀处天然集中营。
但是在张飞眼⾥,这个集中营却有⼀个致命的软肋,就是粮⾷供应有严重问题。对⽅上万⼈马,深⼊我⽅地盘,⾄少有六百⾥之遥。军粮供应不上,只有就地去抢。如今⼜将⼤本营建⽴在蒙头、荡⽯所在的⼭上,到外⾯抢粮的通路,就只有北⾯⼀个⽅向,⽽东侧、西侧和南⾯,都被⼝袋形的滔滔江河⽔所阻断。如果张飞出动⼤军,把北⾯对外的通道牢牢堵死,不出⼀个⽉,张郃就会缺粮断炊。⽽张飞的⼈马位于西北⽅⼆百⾥的阆中,能充分保障粮⾷供应。
张飞准对⽅的软肋,⽴即付诸⾏动。他率领养精蓄锐多时的⼈马,来到张郃的蒙头⼤营前⾯,占据有利地形建⽴起坚固的营垒,将对⽅向外的通道严密堵死;然后凭借深沟⾼垒,与对⽅打起军粮消耗战来。张郃其实对这种情况是有所预料的,⽽且也有避险的⽅案:快进快退,抢够⼈以后尽快撤离。
但是他却没料到,张飞⾏动更快,赶在前头挡住了⾃⼰。为今之计,只有向对⽅挑战,争取杀出⼀条退路了。可是,⼭下⾯的张飞很冷静,很淡定,任凭你叫喳喳怒吼⼤骂就是不主动应战。这⼀对峙,就对峙了50多天。
50多天之后,张飞估计,对⽅断粮已经不是⼀天两天了,军⼼散了,体⼒垮了,⽕候也到了。于是他亲⾃指挥⼀⽀精锐军队,穿越茂密丛林,摸到对⽅建⽴在荡⽯的营寨,突然发起猛攻。将对⽅拦腰切成两段之后,张飞对张郃所在的蒙头⼤营,进⾏前后夹击。⾯对张飞这⼀狠招,张郃彻底受不住了。眼看对⽅的精兵猛将如同潮⽔⼀般从前后两边涌来,⽽⾃⼰的前后两段却⽆法相互⽀援,张郃被迫抛弃胯下的宝马。在⾝边⼗⼏名侍卫的保护下,张郃连滚带爬穿越丛林,溜出包围圈,狼狈逃回汉中。这⼀场⼤战,张飞⼤获全胜。
张飞之死可惜的是,6年之后,张飞奉命动员⼀万精兵讨伐孙吴。出发前,被部将张达、范强刺杀。⼀代名将就以这样令⼈惋惜的⽅式结束了⼀⽣。
张飞的死因,史书说是他对⾝边违反军令的部将,进⾏了严厉的鞭打,惩罚之后却依然将他们留在⾝边。刘备曾经告诫他,这样做很危险。张飞却没在意,结果招来杀⾝之祸。前⾯已经说了,真实的张飞本来是⼀个深谋远虑的细⼼⼈,那么他为何⼜会有这样的粗疏和失误呢?
原来粗疏和失误,都源于他⼈性上的⼀个缺陷,即《张飞传》所说的“爱敬君⼦⽽不恤⼩⼈”。此处的“
君⼦”,是指社会的上层⼈物;⽽“⼩⼈”则是指社会的下层⼈物。由于对下层⼈物重视和关怀不够,才会对他们动⽤严厉的惩罚,⽽且还不认为这是多⼤的事⼉,所以才会把受处罚的⼈员留在⾝边。张飞在事关国家的⼤事情上,处处都细⼼,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功;然⽽在他认为的⼩事情上却疏忽了,最终招致杀⾝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