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作品的背景,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
高圆圆在重庆经历过什么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 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 3写景表现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抓住景物特征描写。2、要选好写景的角度。3、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应该有意识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4、可以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5、自然景可以暗喻某种社会环境,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方法:
1、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抓住特点,准确描画:黄晓明资料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中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小石潭记》中第四段中潭中气氛——寓情于景3、运用形象比喻:如《小石潭记》中第三段中写小潭清流——形象比喻4、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运用想象:如《沁园春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6、侧面描写突出景物:如《小石潭记》中第二段中写水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7、白描:最著名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短短二十八字,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8.作者们要让读者感受到他所描写的环境,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情绪体验,就必须也从这些方面去描写,比如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来描写,这些描写恰好相对应于人的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举例](1)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2)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
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3)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4)阴晦的天气,阴冷的寒风,苍黄的天空,萧索的没有一些活气的荒村,再加上一个如死尸一般的“横”字,写出了本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时期农村的萧条破败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天下大乱,社会几近崩溃,恶人当道,民不聊生势在必然,这样我们在下文见到一个穷困、破产、痛苦、麻木不仁的中年闰土也就丝毫不觉得奇怪了。(5)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彷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
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2)“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3)《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
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地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4)《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环境描写在初中优秀作文中的特点
这里讲解的环境描写,指的是在以叙事为主的作文中,为提升表达效果而出现的环境描写,多是作为人物和情节的背景来辅助叙事的,不同于游记作文中和感悟风景的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与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环境描写是不同的,景物描写往往是作文的重要部分,是作者展示给读者看的内容;而环境描写多数并不是作者展示给读者看的主要内容,而是一种烘托叙事效果、传达微妙情绪、增强作文感染力的技巧。
对于以叙事为主的作文中的环境描写,初中作文与小学作文在认识上和具体运用上有很大的区别。对这一区别的主动把握,有助于同学们小升初之后在叙事作文上提升一大步。
怎么去托尔巴拉德例25:李文涛《祭祖》
“走慢点儿,雪天路滑。”姥爷的声声嘱咐和四边脆响的鞭炮声传过来。北风狂虐,我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姥爷有些气喘,毕竟是老了。我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把时间选在大清早,让两人就这样可怜巴巴地忍受着寒风的亲密接触,只为了来拜访这些从未谋面的亲人。“为什么?”我心里直犯嘀咕。
“这个是你太姥爷的坟,也就是我的祖父。”来到一座坟前,姥爷弯下腰,用手拔掉坟前的枯草,腾出一片空地,摆好祭品。姥爷的动作是那么虔诚,蒿草上的雪被风吹落,打在衣袖上,他顾不得去拍打,任凭它们滚落到指间,又化作水,滴在地上。
“让我来吧。”我想帮他,便快步上前。
“不行,你干不好!”他坚决地拒绝,然后双膝跪在地上,右手颤巍巍地拿出烧纸,左手里的打火机不停地抖动。一下,两下……还是没有点着。我不敢抬头看他,只隐约瞧见他佝偻的背,他真的老了,那种吃力的样子让我感到陌生。
手机进水怎么办呢终于,微弱的火光燃着了那把烧纸,跳跃着生长,像是个鲜活的温暖的生命。
“你太姥爷是咱家的骄傲,过去在皇上面前受封过‘河南才子压三江’。”姥爷突然间神采飞扬,脸上有了红润。他的眼睛注视着冬日原野上空旷的荒凉,阳光苍老无力,照在这个垂暮老人的脸上,让我想到生命是如此严肃,需要那么多精神的力量来支撑。
“再来这里,这个是我二叔,他写得一手好字,是个秀才。”
他又跪了下去,重复着刚才的程序,又一次拿出纸,又一次陷入沉思。
我仔细听着他的话,望着他失落的表情。我不忍心打扰他,怕引起他的不悦。
似乎这是在为我量身打造一般,为什么要对我说这些,为什么一再叮嘱自己祖上的功名。
现在,我明白了。
我听出了惋惜。他在为自己没有赶上和平年代的学习机会而惋惜,但他想有自己的“壮举”——让儿孙都争气。
姥爷站起身来,这时太阳从东边微露了一下头。空中阳光圣洁,地上蒿草长满坟头。姥爷说“咱家肯定有这把蒿子”,然后转身走了,背后留下一声叹息,让我触碰到了他对我的期望。我呆呆地站在那儿,看着那些隔开两世的土堆,坚定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要努力了。
“肯定会有的。”我说。
北风吹卷着纸灰飘向天空,我的头深深地叩了下去。
投档线(选自《作文指导报·初中版》第402期)
借助于李文涛同学的这篇《祭祖》,来看一看环境描写在多数初中优秀作文中的两个重要特点。
一、景物感情特征明显,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
在这篇《祭祖》中,环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以“寒冷”“荒凉”和“严肃”为主,由寒冷的清早、狂虐的北风、坟前的枯草、草上的雪、空旷的原野、冬天的阳光等要素组成,文中的环境描写为故事铺展出了一个深沉的背景,让发生在其中的“祭祖”情节显得更为神圣。
根据情节的发展,作者会对同样的环境要素做出不同的情感渲染。比如“阳光”,在“我”明白了姥爷这次祭祖的意义之前,是“阳光苍老无力”,与“照在这个垂暮老人的脸上”中的“垂暮”对应,蕴含了关于“生命”的许多感慨;在“我”明白了祭祖的意义之后,特别是理解了姥爷对“我”的期望的时候,则是“空中阳光圣洁”,这让“我呆呆地站在那儿,看着那些隔开两世的土堆,坚定地点了点头”一句中的“坚定”一词出现得更自然和合理。阅读时,你会觉得这不仅仅是在写阳光,同时也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传达,甚至是对情节的一种交代或补充。
景物随着人物心情的变化而显示出不同的情感特征,这就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可以在作文中有许多种具体表现技巧,在这篇例文中,作者强调了一些风格强烈的、能立刻引发作者和读者丰富想象的时间和地点,如“冬日原野”;还把一些表现力强、带有感情彩的词语与环境要素组合起来,让笔下的环境更能与作者“心灵相通”,暗示了作者的情感,引导着读者的感慨,如“空旷的荒凉”“阳光苍老无力”。
像这样使用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来提升表达效果的做法,在以叙事为主的初中优秀作文中很常见。再来看两个例子。
例26:徐剑韬《珍藏在心中的那一处拐弯》
黄昏。
夕阳西下,为校园镀上了一层美丽的光辉。我独自伫立在小径的拐弯处,面前的这棵生机勃发的树反射着夕阳的美丽余晖。一片绿叶,带着我的祝福,从这拐弯处飘落到小径尽头老师的窗前。
记得那次运动会前夕,由于饭后剧烈运动,我得了阑尾炎。
望着笼罩四周的白,我的拳头死命地捶打着双腿。望着那孤伶伶悬挂的吊瓶、一颗颗静躺的药丸,悲哀沉沉地压到了心底。父母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来看我?周围那讨厌的白光令我反感地闭上了眼睛。
(选自《作文指导报·初中版》第385期)
这是一篇回忆老师对“我”的关心与照顾的作文。显然作者很能享受“黄昏”一次带来的想象和感受,所以让它单独成段;也认为“小径的拐弯处”是个带有抒情彩的地点,所以在标题中也写了“那一处拐弯”。这种对诗情画意的追求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受在初中生中是很普遍的,对于写作文很有利。
东邦同人作者为“我”的现实与回忆选择了两个不同的环境,现实环境是校园中小径的拐弯处,而回忆中的环境是医院的病房。作者用了两类风格迥异的形容词,为现实与回忆的两个环境渲染出了两种不同的感情彩,现实是“金的光辉”“生机勃发的树”“夕阳的美丽余晖”;而回忆是“笼罩四周的白”“孤零零悬挂的吊瓶”“一颗颗静躺的药丸”。前者美好,后者痛苦,对比着出现,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例27:付晓丹《生活需要爱》
到了车站,父亲把包袱放下,额头已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车还没来,再等等吧。”他在公路边的柳树旁蹲下来,点着烟,一口一口地吸着,眼睛不停地沿公路向远处望。
我看着村口小河的水波,阳光在河面上跳跃,绽放着透明的灵气,雪白的柳絮是一首轻扬的歌,我的心里升腾着与父亲在一起的幸福。
(选自《作文指导报·初中版》第411期)
这是一篇歌颂父爱的作文,文中的事件是父亲送上学的“我”到大路上等车。这里的环境描写诗情画意,“村口小河”这一环境要素能够在读者的脑海中激起愉快的想象,紧接着高密度地使用了带有一定感情彩的词语,如“跳跃”“绽放”“透明”“灵气”“雪白”,还使用了一个修辞,“雪白的柳絮是一首轻扬的歌”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听觉的美来修饰视觉的美,让视觉的美更加耐人寻味。经过这处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的烘托,段末的“幸福”一词就有了更美好的意义,和更动人的力量。
二、环境描写与其他描写相结合,与叙事交织在一起
在例25(李文涛《祭祖》)这篇作文中,故事环境给人的印象很强烈,但是环境描写并不是像我们习惯于看到的那样集中出现,单独成段,而是与其他各种描写结合在一起,环境要素是逐渐呈现得完整的。如:
与语言描写相结合,“走慢点儿,雪天路滑”,这一句写出了“雪天”;
与心理描写相结合,“我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把时间选在大清早,让两人就这样可怜巴巴地忍受着寒风的亲密接触,只为了来拜访这些从未谋面的亲人”,这一句写出了“寒风”;
与动作描写相结合,“来到一座坟前,姥爷弯下腰,用手拔掉坟前的枯草,腾出一片空地,摆好祭品”,这一句写出了“坟前”和“枯草”;
与细节描写相结合,“姥爷的动作是那么虔诚,蒿草上的雪被风吹落,打在衣袖上,他顾不得去拍打,任凭它们滚落到指间,又化作水,滴在地上”,这一句写出了“蒿草”和“蒿草上的雪”。
如果说那种篇首就出现的大段而集中的环境描写就像是一个布景,为舞台上上演的情节提供了一个既定的时空,那么,这种把环境要素融合在其他描写之中逐渐呈现的方式,则像是流动而变幻的水,浸润了每一个叙事环节,让叙事过程始终闪耀着环境的彩,让环境不断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引导读者的阅读感受,把环境描写的感染力发挥得更为充分。
例26(徐剑韬《珍藏在心中的那一处拐弯》)中的第4自然段也是这样做的,在叙事中让
环境要素逐渐呈现,“望着笼罩四周的白,我的拳头死命地捶打着双腿。望着那孤伶伶悬挂的吊瓶、一颗颗静躺的药丸,悲哀沉沉地压到了心底。父母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来看我?周围那讨厌的白光令我反感地闭上了眼睛”。这是一个“悲哀”情绪很浓的段落,作者把“笼罩四周的白”“孤伶伶悬挂的吊瓶”“一颗颗静躺的药丸”“周围那讨厌的白光”这些环境要素分散在叙事中一点点地呈现,不停地提醒读者“这是医院”,于是文中的“悲哀”“反感”等词语在这种无法忽略的环境中显得自然,合理,有力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