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天柱山安徽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觉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经不为游人所开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什么歌好听啊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05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
天柱山为什么又称古南岳呢?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五岳之封始于三皇伏羲之前的无怀氏,距今已五千余年,那时天柱山已被封为南岳,名列五岳第二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临天柱山,筑坛祭岳。同行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这次南巡活动:“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到公元589年,隋文帝为开拓,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从此天
柱山以“古南岳”之名传之后世。因被皇帝加封,在民间,天柱山又被称为万岁山,简称万山。
    大家都知道安徽省简称“皖”,皖有怎样的来历呢?皖又有什么意思呢?“皖”在古书上与“睆”通用,是明亮而美好的意思。我们天柱山地区自古以来山青水秀好风光,这样美丽的地方,周天子封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名称叫“皖国”。治理皖国的是一位伯爵大夫,他施以仁政,很有政绩,后人为纪念他,尊称他为皖公,在天柱山建了皖公庙。天柱山也随之称为皖公山,又叫皖山,流经天柱山下的大河称为皖水,皖水注入长江的下一段叫做皖江。自周朝至今,“皖”的历史已有近3000年。安徽省以“皖”这样一个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含有美好寓意的字眼作为省份简称。我们登上天柱山后,可以一睹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的“皖公神像”——他可是安徽的“老祖宗”哟!
    我们潜山县名也来源于天柱山。因为天柱山主峰周围有40多座峰环拱簇拥着,主峰潜伏隐藏着让人不得轻易相见,因此,天柱山又叫作“潜山”。潜山县隶属于安庆市,57万人口,面积1686平方公里,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县境西北部是大别山余脉,多高山峻岭,幽壑深涧,自然环境险恶造就了自然风光绮丽。天柱山主峰海拔1488米,雄
伟峭拔如“擎天一柱”。天柱风光,雄奇灵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自然风光迤逦,人文景观丰富,主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33平方公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2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森林公园。2003年在最受网友推崇的“中华十大名山”评选活动中,天柱山名列“中华十大名山”第六位。县境内还有比天柱峰更高的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大别山第三高峰。山高水长、景美境幽是潜山县生态环境的写照。这里的水质和空气质量都是一流的,游客朋友们,到了潜山,就到了绿植物库,进了天然大氧吧!
小学教务处工作计划    潜山无处不是风景,无处不是文化。这里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名震世界,已被考证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也是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人类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有一年高考就有两道试题考到了潜山县历史文化——2am组合一是被称为“长诗之圣”的我国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大家都熟诵这首千古绝唱,但有着东方“罗米欧与朱丽叶”之誉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诞生地在潜山县却鲜为人知;另一道题是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遗址”,这个著名的遗址就在潜山县王河镇,距离县城不足10公里,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出土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包含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代表着独树一帜的文化类型,被中科院命名为“薛家岗文化”。大家试想一下,
一张全国高考的试卷就有两道题的内容与潜山相关,这不能不让大家惊叹潜山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影响之大。历代名人雅士、达官显贵钟情天柱山水,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都曾游历天柱,饱览胜境,唱怀咏诵,刻石勒名,留下了许多传世诗文和人文景观。天柱灵气也孕育了一代代的潜山人,自古这里人才辈出。东汉大魔术家、中国炼丹术创始人左慈,三国时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珪……在近现代,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有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还有当代的“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新秀韩再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地灵人杰吧!
    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柱山八大景区现已开发、开放六大景区,旅游服务设施有了极大改善,天柱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到天柱山的游客人数逐年递增,现年接待游客量约80万人次。天柱山已不再是余秋雨先生笔下《寂寞的天柱山》,旅游经济成为我们潜山县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
  三祖寺景区是天柱山人文景点最集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个文化精品景区。我们将在这里感受到天柱山神秘的宗教文化和帝王文化,观赏到具有历代书法艺术长廊之称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摩崖石刻。
  三祖寺,全称“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是中国禅宗三祖传经布法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3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
    追溯三祖寺的历史,要向诸位介绍一下天柱山的宗教文化。天柱山灵绝山水加上历代帝王的加封,使之成为仙山宝地。《道经》说司命真君居住天柱山,山中有司命洞府。天下名山分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列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因此,历代佛道两教都视天柱山为宝山,争相据为己有。在三祖凤形山,就有佛道争山斗法的故事。
公元505年,梁武帝的国师宝志和尚与江南云游方士白鹤道人都奏请梁武帝,将凤形山赐之于己,建观造刹,传经布道。武帝知道他们都有很高的法术,都不得罪,命他们各显灵通,以物为记,得者而居。这宝志和尚就是我们民间流传的济公活佛,他是建康(今南京)道林寺的高僧,有名的疯和尚,手持锡杖,他说:“贫僧以锡杖卓地为记。”白鹤道人手持拂尘,他的拂尘可以化为白鹤,他说:“贫道以鹤止处为记。”说毕,白鹤道人将手中拂尘抛向空中,顿时化为一只白鹤,振翅飞向凤形山。宝志见状,将手中锡杖掷向空中,顿时化为一条银巨龙,尾随白鹤而去。白鹤飞到凤形山上空,正要敛翅落地,忽见身后巨龙飞来,吓得掉头向东飞去,落在白鹿岗上,宝志的锡杖深深卓入凤形山。当他收起锡
杖,卓土处立刻涌出一股甘泉,这就是位于寺后的卓锡泉,又名“卓锡井”。宝志便在凤形山开山建寺,梁武帝赐名为“山谷寺”。白鹤道人在白鹿岗上建起白鹤观,宋徽宗赐名“真源万寿宫”。唐宋时期,天柱山佛道两教盛极一时,寺观达百余座,房屋3600余间,史称“三千道人八百僧”。从宝志和尚开山算起,三祖山谷寺到2005年已历时郑爽是什么意思1500周年。
【安徽黄梅戏】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宿松地区,因主要曲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而得名。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它吸收了民间茶歌、渔歌、樵歌等花腔小调而发展成熟,旋律轻快优美。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在从小戏过渡到本戏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被老艺人称之为“串戏”的表演形式。所谓“串戏”是指那些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的一组小戏。这些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
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剧中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渊源于唐初,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宿松、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那还是近代的事。在这段时间内,他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代表剧目有《天仙配》。
 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与徽商文化分不开,这也造就了徽商的本质———儒商。徽商好儒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官的道路。
  徽商们往往是官、商一体。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修路桥
、会馆,以荣宗祖,壮大势力;特别热衷于兴学院,开学堂,办学馆,培养封建人才,巩固宗法统治。明、清时,徽州名臣学者辈出,仅5个小县城的进士(中国古试中的一个级别)就有2018人,而歙县一地,明、清就有43芃怎么读人列入诗林、文苑,出现过“连科三殿士,十里四翰林”、父子同为“尚书”(一种朝廷的官职)、兄弟两个一起为“丞相”(朝廷中的高官)的逸事,造就了诗书礼仪之风,培育了竞相怒放的徽学之花,给后人留下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
祁门牯牛——深生态家园 (华东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 
牯牛降位于中国红茶之乡安徽省祁门县境内,距市中心屯溪126公里,总面积达6700多公顷,主峰海拔1728米。这里不仅保存着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绿自然博物馆”之称,而且自然景观古朴原始,集“雄、险、奇、幽、奥、野”于一身,“佛光”更是堪称牯牛降一绝。
19885月经国务院批准,牯牛降成为安徽第一个国家级的以森林生态类型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20042月又被国土资源部录入国家地质公园名录。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7%以上,空气清新,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和芬多精,高与正常值8倍以上,有清心洗肺的
功效,景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科学家誉为“华东物种基因库”和天然的“森林浴场”。
黄山市牯牛降旅游发展公司于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2002年在保护区内投资开发了祁门牯牛降风景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在景区内修建了游览步道、竹木别墅、红茶坊、徽州艺馆、水上娱乐中心、亲水平台、停车场、登山栈道、晃桥、拓展营地等设施。为方便游客游览景区秀丽的峡谷景,修建悬空木栈道。
祁门牯牛降风景区是目前唯一经国家林业总局批准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景区,占地面积达2万余亩,景区内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古树华盖,松涛阵阵,茫茫林海,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人间仙境,著名的景点有:仙女潭、黄龙潭、牯牛湖、潜龙谷、仙人聚会等数十处。另外牯牛降属皖南徽州文化,景区内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善庆婵院遗址、法云大禅师墓、新四军遗址等还有很多散落在民间的围绕牯牛降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