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 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 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材整理1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背景
(1)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地位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3.含义
李雪健说话怎么回事(1)内容:治身、治国.
(2)构成:“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3)主张: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4.影响
(1)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教材整理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
(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3.内容
(1)《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
(2)“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君权神授”,又提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3)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4)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摩的组词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影响
(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思想
唐嫣和杨幂到底怎么了①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
②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易混辨析]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
(1)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知识网络 | 史论要旨 |
1.董仲舒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建立了一个“儒表法里"且适应当时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新思想体系。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3.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
探究点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
史 料 | 解 读 |
史料一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春秋繁露》 | 分号前后用逻辑递推的方式表明其主张,从其最后结论中总结其观点。 |
史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春秋繁露·顺命》 | 抓住关键词“受命”,归纳董仲舒的主张。 |
史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 关注开头和结尾两句话,从关键词“大一统"“邪辟之说灭息”中归纳其主张。 |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有何作用?
【提示】 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作用:维护了君主权威,加强了中央集权,又限制了君主暴政。
2.史料三体现了董仲舒什么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 思想:“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以思想专制为维护国家统一服务。
【史论拓展】
如何评价董仲舒新儒学
(1)新儒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国家,稳定社会秩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适应了今天祖国统一的迫切需要;但扼杀其他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唯心主义,但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天人感应”学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有利于防止暴政,发展了“仁政”学说.
(3)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该批判;但是“五常”中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部分内容,应该弘扬。
探究点二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史 料 | 解 读 |
史料一 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顾颉刚 | 抓住关键词:“统一思想”“只读一种书",理解“利禄的诱引”. |
史料二 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 注意史料二以句号分开的两层含义:句号之前表述的是中国文化的三次厄运;句号之后说明“罢黜百家”对文化危害最大. |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中,汉武帝采取的“只读一种书”“利禄的诱引”分别指的是什么?
【提示】 “只读一种书”: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
“利禄的诱引”:儒学成为朝廷选官的考核标准。
2.史料二中,作者认识“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的视角是什么?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 视角:强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对文化发展的危害。
观点:不合理。
理由: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传播.
②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使读书成为社会风尚。
③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史论拓展】
儒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对汉代政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表达今天好冷的句子
3.对学术文化
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
【解题模板】
抓关键 | “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即独尊儒术的结果,将其与法家思想的突出特点相联系 | |
排易误 | 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为“大一统",故B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亦主张“仁政”,有其“民本"特,故C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来源丰富,没有全面吸收一种学说,故D项错误 | |
验结论 | “独尊儒术”体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与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相符合,故A项正确 | |
严宽个人资料 |
【答案】 A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