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诸侯混战,雄割据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卿大夫的崛起 D.士阶层的崛起
解析:注意题干限定角度“人才选拔”。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阶层上,由于诸侯争霸的需求,卿大夫阶层没落,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毕夏照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
A.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
B.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C.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
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
解析: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是孟子,故A项错误;孔子的“演员曾晖仁”是有阶级性的,没有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历史形势的是法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这是孔子政治方面的要求,意在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的疾苦,故D项正确。
答案:D
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反对君主制度 B.提倡君臣平等
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
解析:孟子主张君主实行“仁政”,维护君主权威,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力”,没有体现君臣平等,君臣平等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关于“礼”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主题意思是论证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无道对臣不能真心相待,臣对君也不能尽心竭力,故D项正确。
2022年社保缴费明细表答案:D
4.《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 )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
解析: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荀子的礼的思想,没有体现法的思想,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重点强调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
答案:D
5.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
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众力量
C.认为“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解析: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重视人民众力量与“人皆可以为
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即强调人(或者人民)向上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性善说只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D项正确。
财政学专业答案:D
6.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
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
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
解析:儒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儒家流传时间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这与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不一致,B世界最丑十大建筑项错误;从“起源”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产生于不同的诸侯国且代表人数较多,既说明了法家思想是异地而同心,又说明了法家思想是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的,符合时代需求,C项正确;商朝旧贵族被封宋地而非楚地,D 项错误。
答案:C
7.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解析:由材料可知题干观点符合法家思想。A项是墨家兼爱思想,故错误;B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错误;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故错误;D项强调用“法术”“赏罚”治理国家,符合材料法家思想主张,故正确。
答案:D
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体。这里的“意识形态”发展为时代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解析:春秋时期,社会动乱,儒家道家产生,但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也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故B项错误;秦朝时期选官制度主要是军功爵制,未形成文官体系,故C项错误;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成为文官体系统一的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
答案:D
9.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的思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
出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C项错误;“天理”体系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故D项错误。
答案:B
10.“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解析: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表现的主要是礼主刑辅、外儒内法的思想,反映的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
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
答案:B
1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C.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
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解析:“道统”是指儒家传道系统,材料“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说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当时法家思想是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专制官僚政治的影响,故B项正确;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
体是在秦代,当时儒家思想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影响,夏商周是贵族政治,不是官僚政治,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故D项错误。
答案:B
1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
A.儒学功利化 B.儒学思辨化
C.儒学理论化 D.儒学宗教化
解析:士人是指知识分子,联系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飞黄腾达,“士人政府”形成。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故A项正确;儒学思辨化、理论化是到了宋明理学阶段的现象,故B、C两项错误;儒学始终未发展成为一种宗教,故D项
错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