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播电视学角度分析脱口秀大会
武汉好玩的地方摘要:
近年来,《奇葩说》《今晚80后脱口秀》《吐槽大会》等网络综艺节目的出现掀起了网络综艺节目的新热潮。为探析网络综艺节目热播背后的原因,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吐槽大会》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展开了研究。此外,研究还发现在节目热播的同时,过度娱乐化、受众“狂欢化”、创新不足等问题也非常明显,据此提出对未来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的冷思考。
关键词:传播学;吐槽大会;热播;冷思考
2017年1月8日,由腾X视频、上海XX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喜剧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首播,截至3月28日第一季收官,播放量总和超过14.5亿次,其中单期播放量最高达2.1亿;截至2018年3月8日,微X同名话题#吐槽大会阅读量近24亿,323.8万话题讨论量。
1 节目创新形态助力《吐槽大会》热播
1)喜剧式风格,打破了观众与明星之间的壁垒。明星一直是综艺节目必不可少的因素,传统综艺节目中设计的环节一般都为明星量身定制,力图增加明星的正面影响力。但创新后的《吐槽大会》延续“美式喜剧”的独特风格,每期邀请一位具有话题的明星作为嘉宾,在场的六位吐槽团成员轮流对其作出评价,最后被吐槽的主角进行辩驳。在这种公开竞演的舞台上,过气、抄袭、整容这类敏感话题同样被大方提及,受众认知中明星高高在上的“完美”人设被打破重新塑造,这也为受众了解、接触更加真实的明星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2)“吐槽文化”,迎合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吐槽”一词,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
《吐槽大会》节目一方面设置吐槽环节,让观众了解明星不为人知的故事;另一方面,不同于以往的心灵鸡汤式节目,制作者持一种说教式的姿态向观众传达既定的价值观,“吐槽”也不再是嘲讽层面上的情绪负能量。《吐槽大会》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向观众传达“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的节目宗旨。
3)真正“网感”综艺,增强了节目互动,提升受众参与感。传统脱口秀节目往往依托于主持人全程引导话题、发表观点,例如《金星秀》,以“毒舌”出名的金星在节目中不断抛出各
种犀利的观点,虽然有些观点的确新颖,但是作为单向传输渠道的电视观众在屏幕前开怀一笑之后很难产生互动感。
傅园慧爸爸叶晴晴 好声音而《吐槽大会》不仅会在每期节目播出之前在运营渠道上向受众推送本期嘉宾资料和槽点背景,在节目过程中辅以弹幕解说员,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参与;节目还借助线下生活场景实现用户共鸣。
2 传播学视角下解读受众对节目热播的影响
1)使用与满足——受众的窥视心理。“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他们对四周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对神秘的、未知的、不可测的事物心驰神往。受众天然具有窥私心理,《吐槽大会》正是利用了受众热衷窥探明星隐私的心理特点,将明星过去的“黑历史”或隐私公开曝光在大众视野之下并进行吐槽。
2)社会参与论——受众的主体性增强。社会参与论又叫受众介入论,主要观点概括为:(1)大众传播媒介应为大多数人所掌握,而非仅为少数人所拥有。(2)公民及其团体使用大众媒介,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3)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受众参与媒介宣传的欲望与日俱增;(4)受众之所以参与传播是为了更好地接受传播,在受众参与传播的实践中,学会更好地接受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受双方界限逐渐模糊,受众参与媒介宣传的欲望与日俱增。笔者认为,受众参与媒介宣传分为3个层面:(1)在观看节目前,受众通过周围好友宣传了解该节目并进行传播;(2)受众在观看《吐槽大会》的同时通过弹幕的形式与其他观众互动;(3)受众观看节目后与线上网友及线下好友进行讨论交流。这3个层面上的受众参与并非单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受众彼此交流互动的闭环。
参考文献m
3)议程设置——受众推动热点形成。互联网时代下,议程设置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政府机构或大众传媒,议程设置的主体权下放,主体更加多元化。
颜丹晨个人资料3 热传播背后的冷思考
1)尺度脱缰带来的“过度娱乐化”。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一切公众话语都日
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吐槽大会》以明星吐槽、受众狂欢的形式建构网络综艺,这种颇具话题点和争议性的形式可能导致节目过度娱乐化。如果把握不好吐槽的尺度,网络综艺节目可能会带来麻醉精神,受众沉溺于虚幻满足和通俗娱乐中,理性思考能力逐渐减弱。
2)拟态环境中的受众“狂欢”。在人们通过媒介获取信息的今天,受众几乎完全处于一种“拟态环境”之中。我们原以为《吐槽大会》是明星毫无准备下应对自身槽点的真实反映,但事实上,节目组会提前安排对应的编剧在了解嘉宾的喜剧点以及过往的经历和话题后撰写吐槽内容,然后邀嘉宾根据自己的语言风格进行调整。在这样一番磨合之后,嘉宾上台即兴表演。面对一些敏感话题,这种预排演的方式对受众有所保留,受众接触到的依旧是明星选择公开呈现的一面。
3)综艺节目应进行适合国情的“本土化”创新。《吐槽大会》源自美国脱口秀节目《Comedy Central Roast》,借鉴过程中我们不能做“拿来主义者”,一味地模仿节目形式。
美版《吐槽大会》虽然吐槽内容尺度过大,但是由于电视节目分级制度,除18岁以下青少年禁止观看外,节目依旧被准许发布。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发行不存在观众年龄限制,《吐槽大会》第一期就因节目尺度过大被下令整改,因此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及新闻出版的政策法规进行制作。但是,借鉴不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形式,创新才是一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根本要求。
4 结束语
互联网环境下,观众期望看到更加真实、多元的节目形态,坚守优质的节目内容、节目理念,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脱口秀作为当下一种热播的综艺节目,节目制作者在关注收视率的同时,也要避免其过度娱乐化的发展态势,注重节目内容的创新而不仅仅局限于形式,学会聆听在当下受者为中心的语境中,作为媒介信息接收主體的受众对节目内容的意见。
>林花谢了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