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满分训练(十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文化馆藏类
一、[2019·朝阳区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共7分)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它是人类世代相传、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的集体智慧和情感精神。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态流变”,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并多以身口相传而延续。因此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来说,传承人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公布的第四批、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龄构成出现了“  ①  ”的发展趋势,但整体结构依然呈现“老年型”的格局。随着老艺人
的辞世,新的传承人难以为继,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濒临灭绝或正在消失。因此,想要中国非遗多彩绽放,年轻力量不可或缺。 
蒋劲夫家暴女
范玮琪的弟弟表1 第四批及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分布
项目
批次
80岁以上占比
70~79岁占比
扇形周长公式
60~69岁占比
50~59岁占比
50岁以下占比
第四批
19.3%
29.9%
25.1%
15.9%
9.8%
第五批
9.8%
21.9%
26.5%
21.1%
20.7%
材料二
非遗保护的根本目标是“保护非遗的生命力”,因此,保护非遗更要传承非遗,要使其与时代同行。
作为华阴老腔第十代传人,张喜民老人一直为后继无人而忧虑——孙子张猛一直对老腔不太
上心。直到歌手谭维维搭档张喜民为华阴老腔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活力,并将新编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带上猴年春晚舞台,张猛看后才终于开了窍。
京剧是国粹艺术,但在传承上也依然面临着社会需求与传统艺术隔膜的困境。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裘继戎,没有按部就班的延续传统,他另辟蹊径,将西方Popping的舞蹈元素、太极的身段与京剧的唱念做打多元融合,用新的形式实现了传统艺术的跨界实践。他说:“艺术要摆脱匠气,没有火气,流淌人气。”
  但是,像华阴老腔、京剧流派面对的传承困境是当今普遍现象,我们需要有更多思考和更多探索,不断赋予其  ②  。 
材料三
非遗以其独特的文化彩,谱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然而,当今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工业文明对植根于农耕文化的非遗形成致命冲击、城镇化进程和传统村落的消失使一些地方民俗和技艺濒临灭绝、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断层状况导致技艺失传、多种文化观的现代人对非遗产生文化需求的距离感。2012年底被撤销非遗资格的黎族文身,虽被
称为海南黎族的“敦煌壁画”,但因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中断了活态传承,其消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另一方面,人们也在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和传播非遗。抖音近期公布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4月,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中,有1214项在抖音平台上有相关内容的传播,产生了超过2400万条视频和超过1065亿次播放。2018年,抖音联合中国民协皮影艺术委员会、北京龙在天皮影文化博物馆共同发起“皮一下很开心”话题,累计播放超28亿次。龙在天戏团的王熙团长表示,按照他们演出的平均观众数,要达到这个播放量,需要每天演出,且持续800年。过去的经典,重新被现代大众所欣赏。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①年轻化 ②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陈乔恩脱内衣
B.①年轻型    ②现代表达形式和新的时代内涵
C.①老年化    ②现代表达形式和新的时代内涵
D.①老年型    ②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2.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当今非遗的传承面临的共同困境可以概括为        蒜泥龙虾的做法大全。(限8个字以内)(2分) 
3.针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人们也有自己的思考。阅读下面网友的评论,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非遗传承的。(3分)
潇潇雨:如果根据现代人的需要对这些非遗进行改造,不就能很好地传承下来了吗?
远方的时光:对于老祖宗留下的非遗文化,咱现代人可不能用自己的爱好去随便篡改,否则不就缺失了传统文化的本真吗?
麦芽糖不甜:有些非遗早就不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消失也是必然的,有什么可惜呢?
二、[2019·西城区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共7分)
材料一
透光镜是西汉中晚期制作的具有 ① 效果的青铜镜,因在阳光照射下其背面的图文能映到墙上而得名。这样一种日常用具,却巧妙运用了光学和力学的原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
明智慧。据有关专家研究,这种铜镜边缘装饰很厚,中间镜面很薄,而镜背的花纹图案又凹凸不平,在用铜水铸镜冷却凝固的过程中,边缘部分凝固得慢,会对中间先凝固的部分产生挤压作用力,使镜面部分产生变形。然后,在打磨镜面时,磨得越薄,这种变形就会越明显,而这种变形又正好与镜背花纹的凹凸对应,这就为镜子反光时镜面亮、花纹暗打下了基础。当然,这种变形起伏差距很小,只有0.01毫米左右,肉眼根本察觉不到,所以在常人眼中它还是一面平滑的镜子。表面十分光滑的镜子反射到墙上的光斑却有明有暗,而这明暗效果又正好与镜背花纹一致,于是就会产生一种强光穿过有暗纹的透明物体照到墙上的错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一面透光镜,背面铭文是“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外形与一般铜镜无异,但当光线照射镜面时,与镜面相对的墙上就会映出镜背纹饰的影像,十分神奇有趣。 
傅淼材料二
耀州窑青釉提梁倒注壶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藏品之一。这个五代时期的酒壶,壶盖与壶身合为一体而无法打开,只能从壶底的梅花眼往壶里注酒。其精妙之处在于,由于巧用“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设计壶内结构,注酒时,只要还没注满,无论壶体怎么倾斜,壶里的酒都不会洒出来。另外,酒壶的造型纹饰也相当精美:壶把儿是一只凤凰,壶嘴是一只张口侧卧的母狮,下方有一只幼狮在其腹下吮吸乳汁,壶身上还有美丽的牡丹花图案。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巧妙地把科学技术与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烧制出这样瓷如玉、精致有趣的酒壶,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是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也觉得自愧不如。
材料三
杭州博物馆内收藏有一件先秦时期的青铜喷水震盆——“阴阳鱼洗盆”,盆底绘着四条鱼,鱼嘴设计在水柱的喷涌处,鱼和鱼中间刻着四条《易经》河图抛物线。操作时,先往盆中加一半清水,再摩擦铜耳,刹那间,盆中水就汹涌翻滚,涌出四股喷泉,还会发出《易经》中震卦六爻的声
音。这一壮观的景象是什么原理造成的呢?原来,当双手来回摩擦铜耳时,“鱼洗”受迫振动,由于两个铜耳对称地安置在“鱼洗”两侧,它们的振动叠加形成了驻波,处在四个波腹位置上的水珠获得了较大的能量,从而跳出了水面。中国古代工匠能在日常盥洗工具的制造工艺里,融入“共振”与“波的干涉”等科学原理,真是 ② 。 
1.依据文意,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①特殊  ②叹为观止                            B.①特殊  ②令人叹服
C.①特  ②叹为观止                            D.①特  ②令人叹服
2.材料二给文字配了一幅原理示意图和一幅照片。请结合文字内容,分别说说这样配图的好处。(2分)
3.统观上述三则材料,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3分)
三、[2019·海淀区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共7分)
材料一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  ①  (揭示 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 
  我国纪录片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辉煌于七八十年代。八十年代播出的纪录片《话说长江》,让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长江沿岸的地理及人文,对以后纪录片的发展影响巨大。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产纪录片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新时期国家各个领域发展变迁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舌尖上的中国》用普通人的故事串联起各地的美食生态,于一餐一食之间,诠释着中国人的智慧与人文关怀。国产纪录片的题材越来越丰富,表现方式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如果国宝会说话》摒弃了“长篇论述”的方式,采用短小的分集设置,以精致的微纪录小视频,适应互联网时代  ②  (碎片化 整体化)传播的特征,让更多繁忙的现代人“快速充电”,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奇遇人生》十位行者,十段旅程,以全新的“纪录片+真人秀”的方式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国产纪录片也在积极尝试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行走敦煌》将莫高窟从未对外开放的第285号洞窟模型放入游戏引擎当中,利用VR技术给人们沉浸式体验,让观众行走在相关场景中,深入理解壁画故事。 
材料二
  根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46.02亿元,同比增长16.4%;生产总值为64.45亿元,同比增长近7%。2018年,中国纪录片的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其中新媒体总投入约11亿元,同比增长83%。新媒体机构的生产体量实现两连跳:2017年超过国有制作机构,跃居第三位;2018年超过民营制作公司,跃居第二位。
1.从材料一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2分) 
2.阅读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结合这则材料所说明的主要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至少答出两个。(2分)
3.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近年来中国纪录片迎来发展黄金期的原因。(3分)
民生科普类
四、[2019·朝阳区二模]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共8分)
材料一
按照国际标准,早在2000年,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型国家的队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当前,中国养老最大的难题是医疗与养老分离的矛盾。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也增加了家属负担。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
“医养结合”是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合二为一,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
养老模式。它通过在社区引入医疗机构或直接在医疗机构设置养老院等方式,将医疗、生活照料、健康康复和临终关怀等服务进行一体化整合,通过智能终端使老年人在家庭或养老机构获得精准的医疗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的整体养老需求。这种模式能有效缓解医疗、养老资源不足的矛盾,为选择不同养老方式的老人提供丰富、人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医”“护”“养”三者的有机结合。
图1 中国老年人口发展趋势图
图2 2017-2021年医养结合市场规模趋势图
材料二
    。”近两年,一种新的智能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时间银行”逐渐兴起。在这个特殊的银行里,时间是唯一受认可的“货币”,会员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来储蓄时间。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再从银行提取时间以获取他人服务。 
目前,很多地区的老年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少,“未富先老”形势严峻,许多家庭无力承担机构养老的费用。而“时间银行”这种创新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通过覆盖社会公益组织的社区服务网络,很好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借助智能终端将“我能提供的服务”和“我需要的服务”进行一体化对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养老费用高、地区老人多、服务人员少的问题。同时,“时间银行”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发挥余热的平台,带动了邻里守望相助的良好风气,对老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平等的尊重中,老人从发挥自我价值而得到的肯定中获取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远胜于刻意的关照与恭维。用自己挣来的时间货币获取他人的帮助,也会让老人觉得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