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探索与实践
崔秋娜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接受的近义词(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3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l of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ui Qiuna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Pingdingshan467036,China)
Abstract:The paper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le
nt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It then expound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with talents training using the New Energy Science&engineering profession in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and explores new model of talents train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guidelines for enh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ergy science& engineering profession.
Keywords:new engineering;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alents training mode
为了满足未来社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2017年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并达成了“复旦共识”,随后,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等纲领性文件,以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对新能源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以河南城建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10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12年教育部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统一合并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属于能源动力类专业下的特设专业。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以及我国对新能源行业的投入和政策的变
化,新能源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在逐年加大,近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办了有关新能源的专业,至2018年底院校数量已达108所。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4年首次招生,每年招生计划数60人,结合近几年的专业建设,笔者认为目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特点:
1.1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均不相同
由于新能源产业涉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学科涉及面广,不同方向课程体系差异较大,各高校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或依托已有的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上均不相同,有些高校侧重于一个专业方向如太阳能方向,有些侧重于两个专业方向如太阳能和风能,还有个别高校开设了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同一专业方向不同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又侧重于不同的产业链,如同是开设太阳能光伏发电方向,有些高校侧重于产业链的上游,如光伏材料开发、加工,有些高校侧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如光伏电站的设计及运营等,不同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课程体系呈自由发展态势,核心课程各有偏重,标准不一,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都处于探索阶段。
1.2实验室建设和校企合作较为薄弱
目前多数学校的新能源专业教学实践设备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能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严重缺乏,各门课程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也缺少系统性,实验室建设无从参考;在校企合作方面,对于多数新办本科院校,面临着缺少实习实训基地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也仅仅停留在“为学校解决学生实习”层面上,而在专业建设与发展、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深层次合作上企业参与度还有待加强。
1.3师资缺乏
作为新设专业,新能源涉及物理、电气、机械、材化等多学科领域,属于多学科交叉专业,多数教师都是从传统学科转化过来的,知识背景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适应新能源专业建设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更为严峻,只有极少数教师具有工程实践背景。
2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在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更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要求学生具备知识创新与综合应用实践方面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对我国工程教育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
2.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新工科背景下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
江疏影多大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更全面的工程专业素质,如设计、施工、组织和管理以及在解决工程问题方面相互协作的能力,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支撑和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具备在多学科环境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就促使我们进一步改进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以适应新一代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
2.2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体现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专业教育的依据。持续改进是以成果为导向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因此应根据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认真审视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开设以来,经历了2015版、2017版和2019版三次修订,主要做了以下调整:
(下转第179页)
[收稿日期]2019-08-27
[作者简介]崔秋娜(1982-),女,河南平顶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转化与利用。
2019年第20期广东化工
第46卷总第406期www.gdchem·179·
药物的结构决定了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了鉴别试验的方法,药物的结构也决定了药物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特殊杂质,以及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来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因此,每种药物的结构不同决定了我们分析方法的差异。例如芳酸及其酯类药物中水杨酸类和苯甲酸类药物,这两类药物中都有苯环,并且在苯环上都有一个羧基,但是由于水杨酸类药物在羧基的邻位有一个酚羟基的取代,因此水杨酸类药物的酸性比苯甲酸类药物的酸性要强。我们在选择含量测定方法的时候,可以用酸碱滴定法对水杨酸类药物进行含量测定。此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比药物的结构,掌握药物不同的理化性质、鉴别试验的方法、杂质检查以及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的学习思维。
2.3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2.3.1视频学习
随着微课、慕课的诞生,给药物分析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都能紧跟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微课、慕课等视频资源具有目标明确、
短小精炼、主题突出、设计精美等优点[8],学生可以反应进行观看,有的放矢的理解教学中的终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了课下自主学习的资源。教师可以自己制作微课、慕课,亦可给学生提高优质的微课、慕课资源的网站,通过这种方式,结合理论课堂的讲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药物分析的积极性,提高了药物分析的教学质量。
2.3.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创新教学方式之一,可以将枯燥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因此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具有扩充教学信息量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有难度的知识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9]。如以永定滴定法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的给学生展示永停滴定液的装置,在电流回路中串联一个灵敏的检流计,通过观察指针的变化就可以精确的判断滴定的终点。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药物分析中原理、装置等难于理解的知识,使学习的过程变得轻轻愉悦,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
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全面提升本科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尽管药物分析知识点繁多,内容复杂、难学难教,但只要我们用心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能让药物分析的教学变得轻松越快起来,将药物分析打课堂打造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参考文献
[1]张振秋,马宁.药物分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2-3.
[2]乔友备,吴红,杨铁虹,等.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和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5,2:114-115.热血格斗秘籍
[3]丘琴,甄汉深.《药物分析学》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8,7:156-157.
[4]刘卡静.提高教育质量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做起[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97-99.
[5]景恒翠,孟夏.中职《药物分析》课程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104.
[6]朱丹,陈滕,徐锋,等.药物分析的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8,45(15):237,233.
[7]廖禹东,郭忠.基于翻转课堂药物分析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J].业,2018(34):86-87.
[8]欧阳卉.药物分析微课的制作与应用[J].职业,2017(15):37-38.
[9]姬申丽.浅谈多媒体教学[J].考试周刊,2019(5):22.
(本文文献格式:贾若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广东化工,2019,46(20):178-179)
(上接第188页)
培养目标:随着学校的转型提升,结合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掌握新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毕业要求:更注重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方法,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构建了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关联矩阵。
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培养模式调整为3+1模式,即在校内进行3年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实习)技能训练,在企业或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进行1年工程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按照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调整为“四大教育平台八大课程模块”。“四大教育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八大课程模块”包括通识必修课程模块、通识选修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课内实践模块、集中实践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在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调整中,突出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原则,进一步增加了实践
环节和选修课程比例,尤其是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学时学分有了大幅提高。
2.3搭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
黄奕和霍思燕实行“校企行政四方联动,学产研用立体推进”的“4+4”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进一步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将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创新创业教育高度融合,通过工程中心、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搭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2.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外引内培工作,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工程实践,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培训,同时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中来,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3结束语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增专业,很多高校都处在探索阶段,新工科建设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持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
质量,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凤英.“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9(6).
金钟国资料[2]谢海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7(14):160-161.
[3]黄志高,林应斌,等.“一体两创三应用”新能源工科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7):72-76.
[4]杨世关,李继红,等.国内外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比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6):58-61.
[5]戴彬婷.“新工科”理念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2(03):118-120.
(本文文献格式:崔秋娜.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9,46(20):18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