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年第5期校企合作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智能控制
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探索
----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赖冬寅,周少璇,李中志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0)
上海金山旅游摘要:汽车智能钥起系统是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升级的迭代的产物,其特点具有便捷性和防盗性,目前该系统已成为中高端车型的标配,市场应用广泛,但汽车智能钥匙系统后市场服务能力还未能完全匹配。现阶段,汽车维修企业缺乏掌握汽车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因竝无法开展相关业务。为提高汽车智能钥起系统专修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支持行业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探索书证融通有效途径,探索符合“1+X”证书标准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智能钥匙系统;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汽车智能控制技术人才匮乏
汽车维修企业缺乏掌握汽车智能控制技术(包含汽车智能钥匙系统与控制单元专修技术)专业人才,因此无法开展相关业务,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系统维修技术更为匮乏。为解决这方面系统故障问题,必须依托第三方专业技术企业进行维修。根据市场调研发现,这类专修技术企业数量极少,车辆品牌技术较单一,技术不够全面和系统化,并
安志杰 谢婷婷
基金项目:汽车智能钥匙系统与控制单元专修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研究(18SA0148);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智
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试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QGJY2020078)
作者简介:赖冬寅(1983-),男,四川泸州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光电材料与器件、智能控制、图像识别研
究工作。
掘思政元素、建立跨学科的课程思政教研团队、坚持持续改进的反馈机制的解决对策,不仅为提高课
程育人质量,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微观途径,而且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桂花.“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
工作研究,2020(40):27-29.
[2]李柳,王晓红.高校理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引入
和研究—
—以电路分析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0(20):183-185.
doi:10.14031/jki.njwx.2021.05.049
且这类企业也缺乏掌握汽车智能钥匙系统与控制单元专修技术的专业人才,而且专修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相关智能控制系统维修技术方面目前也在学习阶段。
汽车智能钥匙系统与控制单元专修技术需要具备较高较全面的汽车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涵盖了汽车
智能控制技术,包括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和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综合性知识与技能。目前,企业技术员工对这类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缺乏有效的学习途径。大部分已从业的技术人员都依靠汽车维修经验和自主研究来学习这项技术,因此,需要探索一套适合企业员工学习的课程体系资源。
通过调研企业与高职院校分析,汽车维修企业员工主要来源于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但目前川
[3]丁晓东,子华明.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三个触
动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4):94-97.
[4]马廉洁,张玮,周立斌.理工类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改
革的认识与反思[J].高教学刊,2020(20):189-192.
[5]刘笑吟,徐俊增.工科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
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0):186-189.
[6]李娟,曾强.基于“SWOT分析”视角下“课程思政”建
设思路[J].高教学刊,2020(20):180-182+185. [7]牛东红,汪桂玲,张宇峰,等.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课
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
50-51.
(03)
2021年第5期农机使用与维修105
内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汽车智能钥匙系统与控制单元专修技术专业课程来培养这类专业人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都未以汽车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2理清人才培养思路
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结合行业标准及国家“1+ X”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成都盘洼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了以汽车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按照专业建设方案,逐步实施,通过校企合作,重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书证融通课程教学资源,校企共建“1+X”职业等级证书培训方案和
考核标准,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产学研双基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智能控制技术方向)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3推进汽车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教学改革方案
3.1人才需求分析
在汽车智能控制技术,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飞速发展下,汽车融合了电子、通讯、嵌入式单片机、计算机,甚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在汽车智能控制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也因此出现了师资不足、设备欠缺、专业课程不成体系等问题,以及对专业定位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就业层次偏低,仅瞄准主机厂、4S店、维修厂,而忽视了用人需求更大、就业层次相对较高、发展空间较大的前端零部件企业。我们对汽车前端和汽车后端市场岗位需求做了调研分析,明确了岗位需求的技能。
支撑"1+X”
证书模块
共建”i+x”
眼泪中的名字
证书课程资源
"1+X”证书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双基地
人才供给
五一手抄报内容资料
图1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智能控制技术方向)建设思路图
欧美娱乐3.2重构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教学资源
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结合“1+X”标准,校企合作,重构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包含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汽车电控技术、车载网络技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自动驾驶主动转向技术、自动驾驶主动制动技术、
自动驾驶感
106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年第5期
知技术原理(视觉感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惯性导航、北斗与GPS定位等)、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系统的规划、决策原理等。
3.3提升师资双师素质,提高师资教学水平镜双城苏摩为什么每天上女人
由于对“双师”认定标准缺失,致使各个学校认定“双师”的标准各异,从而出现“双师”比例统计不准确,“双师”认定要求降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这预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将得到极大的改善。职业教育教材资源之前基本是普通本科通用教材,近些年来才有了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中职教材更少。教辅大部分使用的是PPT,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线上资源等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仍然缺乏。在教法方面,主流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模式。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纯理论教学方式既枯燥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通过与成都盘洼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企业提供真实项目,达到“设备+教师+项目资源”。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完成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课程考核,实现学校师资兼职企业
技师,企业师资兼职学校教师,形成“校企双向互认”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4实施校企合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4.1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双基地、研究基地建设方案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盘洼科技有限公司围绕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控制技术方向)专业建设,共同制定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实训基地实现从基础课程至核心课程的教学、科研、培训和考核全覆盖。重点研究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汽车电控与车载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智能汽车感知技术、车联网技术等技术项目。
4.2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就业质量
校企双方采用以“学校课程+企业课程+校企共建'1+X,书证融通课程+企业岗位实践课程”为导向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结合课程教学为主的内容架构,将企业的实践培训和学校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满足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储备的需要。导入真实企业项目融入课程教学,提供就业岗位或实习岗位。第1学期学习学校课程,第2学期学习企业课程,第3学期学习校企共建“1+X”书证融通课程,第4学期到企业岗位实践学习企业课程,第5学期学习校企共建“1+X”书证融通课程,第6学期到企业岗位实践学习企业课程。
4.3建立人才资源库,为企业推荐优质人才
校企合作建立人才资源库,为前端零部件企业和汽车后市场维修企业定向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符合岗位需求的生产技术研发员、技术员、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技术员。
4.4校企合作开发教学科研设备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成都盘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系列教学科研设备,其中围绕汽车智能钥匙系统与控制单元专修技术应用与课程改革研究课题开发了PFAutoECU-IV总线实验开发系统,利用实验开发系统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智能钥匙系统与控制单元专修技术。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试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开发了PFAutoECU-Dean-X新能源汽车网关控制娱乐系统技术模块考核系统。
5总结
分析市场需求,引入企业对市场的精准把控力度,整合校企资源,重构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工程设备+双师资+工程项目资源”为教育教学方式,以“学校课程+企业课程+校企共建'1+X,书证融通课程+企业岗位实践课程”为导向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学校与企业人才供需关系,解决了以往培养学生与行业企业需求的脱节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卫民.“1+X”证书制度问题初探[J].益阳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20,17(1):34-3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