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23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
管理论文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大陆重心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漂移路径,图中同心圆为纬线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石炭纪到二叠纪,澳大利亚大陆重心漂移路径的大致方向为()
A.西南
B.西北
C.东北
D.东南
何明志2.澳大利亚大陆绝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泥盆纪
B.石炭纪
C.古近纪
D.第四纪【答案】1.C 2.A
【解析】
【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石炭纪时澳大利亚大陆位于60。S--80。S之间,到二叠纪时为顺时针移动,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自西向东为顺时针方向,因此移动方向为东北方向,C正确,ABD 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泥盆纪时澳大利亚大陆位于0。-南回归线附近,故A正确;石炭纪时主要位于60°S--80°S之间,主体位于寒带,B错误;古近纪位于温带,C错误;第四纪主要位于亚热带,D错误。故选A。
【点睛】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是联合古陆解体阶段。大约从三叠纪晚期开始,位于南极周围的冈瓦纳超级大陆逐步分裂为几个大陆。
3.表中的a、b、c、d依次代表()
A.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B.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C.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平均温、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D.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4.与北半球相比,表中南半球()
A.陆地全年平均气温较低
B.陆地冬季平均气温较低
C.海洋全年平均气温较高
D.海洋夏季平均气温较高
【答案】3.C 4.A
【解析】
【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表格b栏的面积最大,a面积最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大,陆地
面积最小,因此a为南半球的陆地平均气温,b为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冬季气温最低为C栏,故C d表示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因此a表示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b表示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加上受海洋影响较大,因此陆地全年平均气温较低,A正确;海洋对气温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高于北半球,B错误;海洋全年平均气温低于北半球海洋,C错误;北半球夏季海洋气温更高,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海陆位置、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
1815年4月,地处东南亚的S岛发生人类历史上最强的火山喷发事件,在距离S岛800km 以外的人们连续多日听到隆隆的雷声,看见飘动的灰尘。受此事件影响,1816年北半球盛夏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造成西欧、亚洲、北美农作物大范围减产。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后海拔25km处大气温度距平和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海拔25km处位于()
A.对流层qq空间白背景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6.造成北半球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对()辛巴前妻
A.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B.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C.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D.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
7.1816年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海陆温差减小,季风环流减弱
B.海陆温差增大,季风环流减弱
C.海陆温差减小,季风环流增强
D.海陆温差增大,季风环流增强
【答案】5.B 6.A7.A
【解析】
【5题详解】
对流层的平均厚度是12km,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所以海拔25km为平流层,B正确。故选B。
【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1816年北半球盛夏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得出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火山灰飘在空气中,导致大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火山灰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气温降低,A正确,C错误;空气中的火山灰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但保温作用增强会使气温升高,与结果不符,BD错误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7题详解】
1816年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值为负,说明1816年降水偏少。火山灰削弱太阳辐射,会使海陆温差减小,BD错误;海陆温差减小,会使季风环流减弱,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A正确,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点睛】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很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就纬度而言,低
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就季节而
言,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
“潮汐树”是潮水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对海滩侵蚀形成的一种潮间带地貌。从天空俯瞰,一条条潮沟犹如生长在潮间带上的参天大树,主干朝向大海,枝杈朝向陆地。下图是2022年10月14日某摄影爱好者在钱塘江入海口拍摄的“潮汐树”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结婚年龄测试8.图中“潮汐树”所在的海滩属于()
A.流水侵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海水侵蚀地貌
D.海水堆积地貌
9.对图中“潮汐树”潮沟的形成解释合理的是()
A.涨潮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强
B.涨潮水流速度慢,堆积作用强
C.退潮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
D.退潮水流速度快,堆积作用强
【答案】8.D9.C
【解析】
【8题详解】
仔细审题可知,本题是问“潮汐树”所在的海滩属于什么地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滩为海水堆积作用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材料“潮汐树”是潮水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对海滩侵蚀形成的一种潮间带地貌。可知潮沟的形成以侵蚀作用为主,BD错误;涨潮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弱,A错误;退潮时,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形成潮沟,C正确。故选C。
【点睛】“潮汐树”是由发育在海滩上的潮沟组成,潮沟类似河流的坡面冲沟,其形状如树,主干朝向海洋,树枝状分杈朝向陆地。由潮汐往复冲刷而形成的水道被称为“潮沟”潮汐涨落,潮沟就像是伸展的动脉和静脉由陆地向海洋延伸肩负着潮滩湿地与外海间物质、营养和能量交换的重任,滋养和守护着滨海湿地上的生物多样性。
育间伐是一种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不同强度的间伐可以调节森林的生长环境和落结构,进而影响土壤的养分。下图示意川西某山地海拔1500-1600m柳杉人工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浅层土壤样本的有机碳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拟声词有哪些
B.地貌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11.与轻度、重度间伐相比,中度间伐使林区()
A.枯枝落叶减少
B.垂直结构优化
C.林下光照增强
D.土壤侵蚀增强
【答案】10.D11.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不同间伐强度下浅层土壤样本的有机碳含量分布图,可知有机碳含量分布受到不同间伐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与轻度、重度间伐相比,中度间伐使林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说明森林的生长环境好,落结构复杂。枯枝落叶减少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A错误;中度间伐为新生植物提供一定空间和光照,促进森林垂直结构优化,B正确;林下阳光增强最多的是重度间伐,C错误;土壤侵蚀强,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流失,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含量即为土壤有机碳。
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局部),图中①②③为同一类岩石,④⑤⑥为同一类岩石,
⑦⑧为同一类岩石,MN为侵蚀面,PQ为断层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