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目的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检查初中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
三、命题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导向性。试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注重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内容科学,难易适当,表述正确;试卷结构科学、合理,形式规范;具备较高信度、效度和良好的区分度。
(三)注重基础性。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充分利用地图语言,体现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凸显地理学科的特。
(四)注重能力立意。试题内容以课程教材(课本)作为基础材料,并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区域对比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
(五)体现教育性。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其对事物、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科学和人文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四、考试范围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四章;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八年级上册全册;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章的第一、七、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等节,第六章;含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四个部分。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
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要达到“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了解:识别及记住常用地名、重要数据、重要地理术语、重要概念等基础知识,能正确识图、填图。
理解:能简要说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特点、分布、变化、成因等,能初步分析、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及原因,能读懂地理图、表。
应用:能根据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或地理事物材料,解释、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地理问题,判断地理事物类别及绘制简单的地理示意图。
以上三个层次的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高层次包括低层次,相互关联。
具体考核要求如下: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用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谷、山脊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二)世界地理
1、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华晨宇现在的女朋友图片(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撒贝宁的资料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妯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认识大洲
(1)亚洲及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亚洲、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亚洲、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三)中国地理
1、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和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3、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4、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点球是什么意思·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认识区域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张含韵领证(3)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乡土地理
·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多方面的影响。
·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安以轩 大s·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六、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全卷满分为6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日期:
七、试卷结构
(一)试卷内容比例
·七年级约占40%,八年级约占60%。
(二)试卷题型及赋分比例
·单项选择题占50%。(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综合题占50%。(约5题,共30分)
(三)试卷难易程度
·容易题(P≥0.7)约占60%,中档题(0.7>P>0.35)约占30%,较难题(P≤0.35)约占10%。整卷试题的难度系数约为0.70±0.03。
八、样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