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历三月三是古代汉族的上巳节,不同地域的人们结合当地的气候与地域环境创造出不同的民俗传统。湖南人民传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节日,创造出食“地菜煮鸡蛋”之饮食习俗。笔者根据儿时在湘地的亲身生活经历,同时结合相关民俗学理论,试对这一食俗进行考察,揭示其天、地、人三者和谐合一的精神内核,为其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三月三尼坤暴打昌珉 司藤结局是啥食俗 精神内核
村居古诗的意思 岁时节俗是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习俗以及时代文化最集中的汇聚点。又因民以食为天,故饮食习俗自然而然是岁时节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精神文化之诸多方面一直与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治国、小到人际往来,均是如此。中国人亦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真谛。因此逢年过节、亲友聚会、喜庆吊唁、迎来送往,乃至置办一切有人参加的事情,不管是喜是悲,不论穷富贵贱,似乎都离不开饮食。故《礼记》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有关教师节的由来”
bking是啥意思怎么读
三月三与饮食也是密不可分的。不同地域的人们会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域环境,创造出不同的饮食文化。例如安徽桐城,三月三就有食蒿粑的习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则有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目前对“三月三”各地习俗(如壮族、畲族等)的研究文献虽已有不少,但是关于研究汉族地区的三月三习俗的文章很少。作为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甚至被许多汉族人所淡忘了,偶有的文章也未能结合民俗学理论,揭示出其精神内核,也没有提到传承发展问题。对于湖南“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之习俗,尚没有较系统的研究,基于此考,故作此文。
一、溯源“三月三”
“三月三”即是古代所称之上巳节。在三国时期魏以前,它并没有固定的日期,只是定在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汉书刘强东儿子·礼仪志》“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即是说这一天人们要到河滨附近洗濯,也叫祓禊。“上巳祓禊”这种除灾祈福的活动,最初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它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但直到三国魏以后,才被正式固定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宋书·礼志》:“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在这之后,人们渐渐开始直接称这个节日为“三月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