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自我介绍范文一、金融结构
美国金融学家戈德史密斯教授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提出,“金融结构即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共同构成了一国金融结构的特征,并且金融结构随时间变化的方式在各国不尽相同”。其核心思想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其中包括各种现存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营特征和经营方式、金融中介中各种分支机构的集中程度,以及金融机构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动等。戈德史密斯教授主要是从宏观上来研究金融结构,实际上金融结构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在宏观层次上是指在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资产等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相互关系及其变动趋势;在微观层面上是指上述各个组成部分内部的构成、比例关系及其变动趋势。
因此,金融结构可定义为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规模、运作、组成与配合的状态。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结构是金融发展过程中内在机制决定的、自然的、客观的结果或是金融发展状况的现实体现,在金融总量或总体发展的同时,金融结构也随之变动。
几号立秋20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结构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完成了从“大一统”的高度集中银行体系结构到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共存的复合结构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结构在有利于维持宏观金
融稳定的同时,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发展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结构仍较为单调——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产品单一、金融业务面狭窄等仍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金融结构的发展及其优化方向所带来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二、我国金融结构的特征
我国金融结构具有两个典型特征:银行主导与政府主导。应该说,这样的金融结构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为:第一,金融系统承担了本应由财政承担的改革成本,如国有银行被迫接受国有企业的“债转股”,股票市场被迫接受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以至于股权分置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第二,金融系统为整个经济提供了币值稳定的货币,从而通过货币化推动了储蓄资源的迅速积累。但是,同充满活力的实体经济部门相比,我们的金融系统无疑是过于僵化和落后。
(一)银行主导
我国金融系统的第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银行主导。在中国居民的资产组合中,现金和存款所占比例高达七成,这甚至远远高于银行导向的日本和德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居民的养老和保险准备金要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残缺不全。可以想见,当全体居民的主要资产组合集中于银行存款,同时又缺乏足够的养老准备金时,这样的金融体系蕴涵着多么巨大的风险。
不仅居民的储蓄主要依靠银行,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融资渠道也是以银行贷款为主。银行贷款是经济景气循环的核心推动力量,与此相比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和长期不振的企业债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甚微。
(二)政府主导
除了银行主导以外,我国金融体系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政府主导。在关乎经济发展的银行业中,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被各级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机构,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即使是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控股股东是政府部门。此外,政府主导还体现在:
1.国家保持对金融的垄断性控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中国金融资产的90% 以上,九十年代有所下降,国有银行几乎垄断了中国的金融业。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银行业集中度自九十年代后期有显著的降低,但其绝对量仍属世界较高水平。
2.金融资产价格受到政府管制。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外汇汇率一直受到政府较为严格的管制。对金融资产的价格的控制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近年来我国已承诺逐步实现利率和汇率市场化。
3.信贷配给制。长期以来,我国金融资源的供给是由国有银行统一调配的,类似于财政分配式的资金
供给制度。这种资金供给制度不是按市场需求提供信贷,而是按中央银行统一的计划分配信贷资金。虽然90年代后情况有所改变,但信贷调控仍是重要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
王宝强财产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结构的演进
一、1978—1994年:金融的改革开放和金融结构的变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总方针,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并向纵深推进,金融业也进行了全面改革与开放。建立中央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建立和发展各类非银行金融结构,如证券公司、金融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同时,还组建了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中国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等;为了便利外商投资和国际融资,允许设立外资金融机构,如日本输出入银行首先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允许运用多种信用形式,直接融资工具逐渐增多,金融市场开始恢复各种功能。
二、1994年至今:金融改革深化和开放扩大与金融机构的多元化
我国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深化促进了金融结构体系改革与金融产业机构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分离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打破了主业分工的界限。按市场化原则改革国有专业银行并使其向商业银行转化,建立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多层次商业银行体系。金融市场的改
革深化表现在:货币市场种类逐渐增多,货币市场结构正逐步合理化,资本市场的交易工具增多,推出了保本基金,准货币市场基金等新品种,其层次也得到丰富。
霍建华张馨予三、当前我国金融结构的状态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发展,一方面,中国金融机构的种类较为齐全,基本上具备了发展金融所需要的各种机构载体;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而且极不均衡。因此,总的来看,中国目前的金融结构基本上还是一种以间接融资和银行体系为主、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为辅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
我国现行的金融结构是一种由中央计划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特殊金融结构,其特殊性表现在:一方面金融机构已多样化,企业外源性融资比例、金融工具结构、货币结构等正朝着市场经济的金融结构方向变迁。另一方面政府控制金融,金融体系在配置金融资源时仍主要地按政府的意志行事,不是依靠市场的力量。
四、原因分析
在金融发展理论中,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这两种体系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关键要看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之初,一方面,储蓄资源极度短缺,解决储蓄缺口是经济发展之第一
韩女星家暴男友
要义;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基本上都是成熟产业,投资项目风险较小,此时,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其动员储蓄、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特别是在适当的政府干预下,这样的体系更是能够将少量资源集中于某些关键项目中,从而优于那种强调竞争和风险分散的市场主导体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经济、发展中市场、发展中体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水平、产权制度和金融结构决定金融发展效率,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我国金融市场存在利率限制、信贷配额、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即处于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金融压抑状态,市场效率较低。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为了能够迅速实现赶超发达国家,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集团的利益和安排城市居民就业,实行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工业化发展战略需要巨额资本积累,为实现工业化发展战略,政府实施了对银行的控制,以便迅速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金融业包括现在的证券市场需要直接为工业化服务,国有银行必然为国有企业融资和改革提供资本,银行国有化和政企不分,行政指令长期高于市场指令,我国金融结构直接体现了国有经济结构的性质。
金融结构内生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最优金融结构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越偏向于重工业、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金融业结构就越集中,国有化程度就越严重。这样,国有银行在国有产权模式下,政府介入银行参与经营,国有银行始终无法以市场机制运行。
国有银行经营业务单一,主营业务利润还主要是来自于存贷款利差。在国有资本控制型经济结构下,国有企业软约束和政企不分使得国有银行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规模有限,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程度较低,间接金融处于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和产权制度改革,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经济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金融快速发展,诸如金融深化程度从1979年53.6%到2005年180.88%。
我国土地辽阔,经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分工布局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性。西部地区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随着产业区域转移的加速推进,西部地区急需政策性金融支持。在成本增加和市场萎缩的双重挤压下,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逐步梯次迁往内地,更多生产要素也将在逐利性驱动下加速流向边际报酬率较高的中西部地区,政策性金融给予地区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在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中,普遍建立完善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为主体的政策性金融组织体系,政策性金融在区域资本形成中具有特殊的聚合功能,对经济结构重组具有特殊的调整作用,从而在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中起到了直接扶持和强力推进的作用。政策性金融的建立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政府为了满足专项资金的需求而建立的,因此,政府提供而有力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支持体系十分重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