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王茜牵手成功
一、寿险月度保费收入点评
黄淑琦寿险保费收入增速分化,收官节奏影响单月保费策略。上市险企发布2020年12月保费收入数据。单月同比增速中国太保(+1.9%)>中国平安(-0.9%)>中国人寿(-1.5%)>新华保险(-12.7%),12月上市险企保费出现分化,仅太保12月同比增速为正。12月保费环比增速分别为:中国平安(+51.9%)>中国人寿(+31.5%)>新华保险(-6.5%)>中国太保(-34.8%)。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12月保费收入分别为267亿元、442亿元、59亿元、69亿元。收官节奏影响下,中国太保12月保费实现正增长,其他险企全力推动2021年开门红,备战开门红导致12月新单下滑。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全年累计新单同比大幅增压。
2020年上市险企1-12月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新华保险(+15.5%)>中国人寿(+7.8%)>中国太保(-1.8%)>中国平安(-2.3%)。其中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得益于规模价值并重,全年实现保
费正增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核心聚焦价值,受疫情影响严重,全年保费负增长。
中国平安12月个险新单为80亿元(前值为63亿元),同比增速为-56%,较11月增速-17%降幅有所增大。单月环比增速为26%。累计新单保费仍有(1-12月累计同比变动)-19.8%的降幅,较上月降幅增加。中国平安今年更加重视开门红,个人新单同比降幅为全年最高,主要是由于2019年12月的新单中已包含部分2020年开门红新单,导致基数偏高。
中国太保单月保费同比增速1.9%,较上月(-3.5%)有所上升,主要得益于公司新基本法推动队伍增长,并配合以长期医疗险、旧定义重疾产品的销售。此外,公司大幅提前开启2021开门红预收工作,以3年期交、7年期满的短期年金为推动。
新华保险12月当月寿险保费同比增速-13%,增幅较上月(-37.1%)有所缩小。 2020年累计保费同比增速15.5%,领先中国人寿(7.8%)7.7pct。公司12月工作重心为开门红预收,2021年开门红个险主推“惠金生”,虽无较大的产品优势,但20年四季度起队伍维持在60万人以上,具备较强的人力基础;银保限额销售“惠添富”和趸交两全。
中国人寿1-12月保费收入累计同比增速达7.8%,较上月(8.3%)增速有所缩小。12月实现当月保费267亿元,同比增速-1.5%,自8月单月保费增速首次为负增长后,9、10、11、12月单月增速继续保持负增速。人寿较早开启了2021开门红,具备先发优势,业绩大幅优于同业。公司12月侧重于收官工作,
积极促进跨年增员,预计2020年末时点人力约130万人。
图表1. 上市险企12月保费数据
公司名称12月保费单月环比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单月同比
(%)情商高的女人收到礼物
1-12月保
费
弗拉基米尔多罗宁累计同比
(%)
中国人寿267 31.5(1.5)6,1297.8中国太保59 (34.8) 1.92,085 (1.8)中国平安-人寿423 56.2(1.8)4,761 (3.6)中国平安-健康 4 (36.4)27.992 49.4中国平安-养老15 9.920.5262 11.0中国平安-个险新单80 25.8(56.1)1,188 (19.8)中国平安-寿险合计442 51.9(0.9)5,115 (2.3)新华保
险69 (6.5) (12.7)1,595 15.5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
图表2. 寿险当年累计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 图表3. 寿险当月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
图表4. 寿险当月保费环比增速
图表5. 中国平安个险新单当年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
二、财险月度保费点评
中国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12月财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31亿元、234亿元、121亿元。单月同比增速中国太保(-6.7%)>中国财险(-11.1%)>中国平安(-14.3%)。环比增速分别为中国财险(15.9%)>中国太保(10.1%)>中国平安(7.4%),财险保费自9月车险综合改革持续下滑。12月单月保费负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主要可能由于车险负增长趋势扩大,预计2021年负增长趋势将有所稳定或收窄。 2020年1-12月,主要上市险企财险累计保费增速放缓。中国财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2020年1-12月累计财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320.19亿元、2858.53亿元、1480.95亿元。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中国太保(+10.8%)>中国平安(+5.5%)>中国财险(+0.1 %)。
车险行业9月第三次改革落地,回顾三次改革,监管从限制底线到放权。
我国车险市场的改革在近20年间从未停止。在监管引导下经历了三次车险综合改革。2001年在原保监会的引导下,在广东省率先试点改革车险费率,将车险条款费率的制定和修改权限下放给保险公司。到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车险条款费率改革制度,由保险公司自主定价车划线费率,监管部门审查备案。
第一次车险改革,监管主旨是开放车险市场,鼓励保险公司自主定价及开发多元化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但由于市场的恶性竞争,车险经营中多次出现“高保低赔”、“无责不陪”等霸王条款,第一次车险改革市场化终结。
车险市场化试点扩大至全国,监管不再限制车险最低价。第二、三次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在2015年启动。是在制定统一车险行业基准风险保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2016年起将天津等12个城市纳入第二轮车险试点范围,2016年6月,第三轮车险试点范围拓展至全国。2017年6月,原保监会发布《关于商业车险费率调整和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再度下调各地自主渠道系数及自主核保系数,部分地区最低折扣率至0.3375。随着险企自主定价范围的扩大,监管不再限制车险最低价,险企完全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设置系数下限。
车险行业责任划分越来越标准的前提下,在地区、险种类别以及使用性质的风险差别已被逐步抹平。综合车险的监管重点从后端赔付管理,前置到车险的核保及定价。由于监管鼓励保险公司在自主定价系数上发挥定价差异,各地区监管对自主系数均值下限有明确要求(0.65-1.35),保险公司需建立费率回溯及产品定价及时调整策略。
车险增速拖累财险保费增速下滑,头部险企科技布局推动数字化经营转型
近年来,受到新车销售下滑的影响,车险行业普遍新单下滑。财险市场“老三家”车险保费表现不佳,2017年至2019年同比增速增速逐年下滑。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汽车行业持续低迷导致车险保费增速大幅下滑,截至2020年6月,中国人保、平安财险及太保财险车险同比增速分别为-74%/-76%/-71%。根据《13个精算师》统计数据,相较于交强险,商业车险下滑幅度较达。2013年至2017年商车保费虽逐年下滑,但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2018年,商车保费下滑至2.62%,下降7.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交强险增速较为稳定,对车险增速有正贡献。
保罗 韦斯利妻子车险市占率表现稳定,2016至2019年“老三家”市占率稳定在六成左右,车险市场马太效应明显。“老三家”科技布局较早,较早加强车险定价能力及数字化经营转型。在车险改革定价方面有一定数据优势,有望更好消化综合车险改革带来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对于费率的严控,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小财险公司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原有市场上存在的陋习被消除,促进车险市场化经营。预计未来车险市场龙头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利好龙头财险公司。
车险保费回归正常增速,非车险延续高增长趋势,疫情对产险负面影响出清。整体上看,上半年非车险是产险保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分险种来看,一季度车险保费收入增速主要受到疫情影响,新车销售放缓,车险业绩承压。二季度开始随着新车销量回暖,据乘联会数据,8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
量为170.3万辆,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6.5%,继7月出现负增长后又恢复正增长态势,车险保费增速略有回升,但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有望推动产险继续增长。但考虑到年内监管将加速推出商业车险综合改革,对车均保费产生负面影响,车险业务保费规模和承保盈利短期将面临双重压力。非车险部分,从2020年8月保险行业财险险种占比中可以看到,保证保险规模继续大幅压缩,农险及责任险、意外险等非车险领域逐步占据主导且保持较好增长,在疫情蔓延下政策性险种韧性较强,受到影响较小。未来随着监管对于非车险领域政策的推动,受益于经济基本面改善,非车险延迟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有望持续保持强增长动能。产险受疫情负面影响逐渐消减,预计下半年实现稳步增长。
图表6. 财险当年累计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
图表7. 财险当月保费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
图表8. 财险当月保费及环比增速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
三、月度政策点评
图表9. 交强险主要变化情况 险种名称
主要变化情况
交强险
(1) 赔付限额提升:新交强险的总责任限额从 12.2 万提升至 20.0 万,无责任限额从 1.21 万提升至 1.99 万;责任限额水平大幅提升,具体提升幅度 各为 63.9%、64.5%;
(2) 费率浮动系数下限降低:在提高交强险责任限额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交强险综合赔付率水平,在道路交通事故费率调整系数中引入区域浮动因子,浮动比率中的上限保持 30%不变, 下浮由原来最低的-30%扩大到-50%,提高对未发生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优惠幅度。 鼓励通过互碰自赔、在线处理等方式处理轻微交通事故,不纳入费率上调浮动因素。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中银证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