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收入分配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消费理论    D.经济增长理论
2.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凯恩斯主国家应积极地干预经济,因为在其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    B.政策运用失误    C.总供给不足    D.就业不足
3.不同的国家对经济有不同的追求,但一些经济目标是一致的,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追求()等。(多选)
A.经济增长    B.币值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4.凯恩斯革命推翻了古典经济学的()法则
A.斯密定律    B.市场出清    C.货币中性    D.萨伊定律
柯受良是黑社会吗5.风靡一时的供应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主着重分析总供给。在财政政策方面,反对凯恩斯增加政府开支的做法,主采用()政策。
A.减税      B.紧缩财政    C.扩大支出      D.紧缩货币
答案:B、A、ABCD、D A
二、简答题
1.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主主要有哪些?
答案:第一,货币存量及其增长才是决定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二,货币当局应着重控制货币总量,如此才能控制物价;第三,政府把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的努力,只能导致通货膨胀;第四,私人经济可以自发趋于平衡,过多政府干预只能导致经济波动。
2.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不能在长期影响均衡收入水平,
因此也是不必要的;如果经济主体犯了预测错误,政府只需要宣布一下新的统计数据,市场就会立即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支持这一结论的核心前提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其核心前提是理性预期。第一,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第二,为了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作出相关预期时努力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即使犯错,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其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我的看法如下:一是普通人的远见并不是充分的,这可以理解为不是每个人都是目光如炬的;二是信息具有不充分性;三是信息的获得是有成本的,即存在交易费用(可适当展开)。
3.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分歧。
答案:(1)假设条件不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自然率。凯恩斯经济学:工资价格刚性;市场非出清。
(2)主要观点不一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宏观政策的无效性;适应性预期错误;反对凯恩斯经济学的“斟酌使用”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凯恩斯经济学正好与之相反。
(3)对策不一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并没有自己的政策主;凯恩斯经济学则认为应该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中财政政策尤其重要。
第二章政府的经济作用
一、选择题
1.由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称为()。
A.私人物品      B.准私人物品    C.公共物品    D.准公共物品
2.在经济学中,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为()曲线
A.洛伦茨      B.菲利浦斯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拉弗曲线
3.从洛伦茨曲线的形状来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
A.不平均      B.绝对不平均    C公平    D.平均
4.按纳税者承受税金负担的程度,税收有以下三种:(),即对高收入者征税的比例大于对低收入者征税的比例;(),即对高收入者征税的比例等于对低收入者征税的比例;(),即对高收入者征税的比例小于对低收入者征税的比例。
A.累进税    B.比例税C.累退税      D.间接税
5某国公民收入每增加100元交5元所得税,但当其收入达到3000元时,其超过部分不交税,则该公民缴纳的所得税为()。
A.累进税    B.直接税C.累退税      D.间接税
答案:C、A、D、ABC、C
二、简答题
1.如果政府对某人收入的第一个100元征2%的税,第二个100元征3%的税,第三个快手变老100元征4%的税,则该项税收是累进税还是累退税,为什么?
答案:累进税。因为判断此项税收是累进税还是累退税要看征税额占此人总收入的比例:
其收入为100元时,税率是2%;当其收入是200元时,其税率是:
;而当其收入为300元时,其税率变为:
,因为2%<2.5%<3%,所以是累进税。
第三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1.按最终使用者的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被称为()法。
A.收入    B.支出C.生产      D.消费
2.利用社会一切可用资源所能够创造出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被称为()。
A.潜在国民生产总值  B.最大国民生产总值
C.可能国民生产总值  D.国民生产总值
3.假设一个经济体第一年即基年的当期产出为500亿元,如果第8年GDP物价平减指数提高了1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名义产出等于()元。
A.1200亿    B.1000亿C.150亿    D.1500亿
4.如果一国国民在国外的收入大于外国国民在该国的收入,则其GNPGDP相比()大。
A.GNP    B.GDP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5.在实际经济中,可以分别按形成、形成以后的使用及所产生的收入分配来进行国生产总值的核算,这些方法分别被称为()法、()法、()法。
A.收入    B.支出C.生产      D.消费
6.恒等式G邮局包裹资费DPCI+G是从()角度来统计国民收入的。
A.收入    B.支出C.生产      D.消费
7.国民生产净值减去企业间接税应等于()。
端午节送礼
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C.个人收入      D.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B、A、D、A、CBAB、A
二、简答题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概念的涵。
答案: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给定时期,由其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个定义包含五个方面的意思:(1GNP包含时间因素;(2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3GNP是指生产的价值,而非出售的价值;(4GNP是指一个经济体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价值,而不管这种生产是在国还是在国外进行;(5GN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2.比较国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区别。
答案:国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与(GNP)指的是一国
孙悦老公
或地区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国民概念。例如,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入中国的GNP和美国的GDP
目前,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GDP进行国民收入的核算,这是因为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相对于GNP而言更容易衡量,同时GDP也是衡量国就业潜力的更好的指标。
二者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3.假定甲为乙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乙为甲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甲乙商定互相的支付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了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的是否就是这100美元?
答案:不是。计入GDP的应当是300美元加400美元共700美元。因为GDP计算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现在甲、乙的劳务价值总共是70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因此,计入GDP的应该是70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至于双方抵消多少,和GDP计量无关。
4.名义GNP与实际GNP有什么区别,它们的比值又表示什么?
答案:名义GN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实际GNP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某个时期名义GNP和实际GNP的比值,可以反映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即物价指数。
第四章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一、选择题
1.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萨伊定律认为,需求可以由()产生。
A.支出    B.消费C.供给      D.自主
2.在古典经济理论中,投资取决于(),而储蓄取决于()。
A.支出    B.利率C收入 D.投资
3.在古典货币数量论中,M=kPY被称为()方程。
A.剑桥    B.费雪C.萨伊    D.马歇尔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成语
4.在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看来,当社会上投资大于储蓄时,利息率会()(上升或下降),储蓄会()(增加或减少)。
A.下降    B.减少C.上升    D.增加
5.费雪方程中强调的是货币作为()的作用。
A.价值尺度    B.交易媒介C.支付手段    D.储蓄货币
6.凯恩斯理论认为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决定。
A.资本供给    B.资本需求C.资本的稀缺程度    D.资本的供给价格
7.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劳动力供给取决于()并且是它的增函数。
A.劳动力数量    B.名义工资C.实际工资  D劳动力需求
8.凯恩斯认为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存在消费上的心理规律即()规律。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B.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C.边际替代递减规律          D.边际消费倾向不变规律
答案:C、CBA、CD、B 、D、CA
二、简答题
1.分别解释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
答案:萨伊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影响较大的法国经济学家。他认为,商品的买卖实际上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了媒介作用;卖主得到了货币,马上又会购买商品,所以卖主同时也是买主,供给者就是需求者。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不论产量如何增加,产品都不会过剩,至多只有暂时的积压,社会上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是相等的,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否定了萨伊定律,提出了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障经济稳定增长并达到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根据其需求理论,他提出在需求出现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
可使收入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从而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供给)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