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些省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书中提到: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强烈噪声,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细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炮皮碎屑也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此外,燃放烟花爆竹还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极易造成火灾和人身伤害。有地方消防部门直言:要年味不要火药味。在许多城市,烟花仅限于由专业人员燃放或在特定区域燃放,如重大赛事或大型庆典现场、景区的烟花表演等。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程波涛表示,燃放烟花者不分节令,不顾他人感受,惊扰别人的生活;或者在燃放鞭炮时盲目拳比,认为多燃放就能达到发财和招致吉祥的目的,这不仅是陋俗、恶俗和迷信,也是扰乱社会生活秩序的不良行为。
金融危机时间田园诗派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不应“一刀切”。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就呼吁,尽快启动烟花爆竹燃放习俗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则回应称,烟花爆竹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艺术产品,燃放习俗是老百姓表达美好希望、抒发幸福情感的传统方式,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将在工作中研究参考。
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则建议,优化烟花爆竹行业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整合散、乱、差、小企业,推动烟花爆竹企业抱团发展、做大做强。“过年没有气氛的话,也会影响大家对节日的认同感,可以放开的地方还是要放开。”黄小玲表示,“在工艺流程和药物配方的改进下,烟花正越来越“环保”。”
也有不少人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宣泄情绪的渠道相对有限。“传统文化也需要有仪式感,一年当中任何时间都禁放烟花,本质上属于一种懒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主任吴必虎分析称,“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与年轻人对娱乐感、仪式感的期待相吻合,要想与洋节争夺年轻一代,就要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具仪式感、欢乐度和众性,以往一刀切的做法必须改变。”
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学武则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烟花爆竹生产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90%,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80%。他还表示,我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基本地处山区农村,2017年年底,烟花爆竹生产、销售整个产业链从业人员近400万人。
(摘编自陈威敬《年味与火药味之争:今年春节能放烟花爆竹了吗?》)
材料二:
“过年”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最大的节日。对于含蓄又温厚的中国人来说,每一次过年都是民族情感-对生活的情感、乡土情意与人间亲情一次总的爆发与加深。
年有它专属的不可替代的载体,那便是自古以来种种代代相传的年俗。但眼下这年俗正一点点被淡化、被取代、被消除。除夕夜饭店的包桌代替了合家包饺子吃年夜饭,电话拜年、视频拜年正在代替走亲访友。如果再禁了鞭炮,年的本身便真的有其名无其实了。中国人的年是文化含金量最高的节日,年文化是民俗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当下应做的,是传承、保护和弘扬传统的年文化,而不是在负面上无知地消减它。
现在,过年禁放鞭炮(城市里禁炮尤甚)反倒好像成了一种“传统”。倘说鞭炮不文明,西班牙传统的斗牛岂不更“野蛮”,更“危险”,为何不禁?倘说鞭炮伤人,拳击、赛车也伤人害命,为何不禁?倘说污染,还有比吸烟更污染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吗?那又为何不立法禁烟?长期以来,我们似乎被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限制死了,每对一事,只分正反,非正即反,非左即右,非对即错。对于鞭炮,也是这样:要么不管,任其乱放,惊天动地;要么禁绝,不闻爆竹之声,天地一片死寂。
果真非此即彼,再无第三条道可走了吗?
除夕守岁,新旧更替,“爆竹声声辞旧岁”,这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狂欢夜。唯有这灿烂的烟花、炸响的鞭炮与火药的幽香,才能引起中国人一种特有的醉心的生活情感。“禁”是一种消灭。如果灭掉鞭炮,被消除的绝不仅仅是鞭炮及其污染,还有一种源远流长的、深厚迷人的、不可替代的民俗文化,以及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情感。
(摘编自冯骥才《禁炮不如限炮》)
材料三:
西安民办高校民俗文化又称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它承载着社会成员在不同时代内的生活痕迹和精神内涵,是时代发展的历史记忆。
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往往是一个地方生活的缩影和历史的折射,具有极强的个性,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
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国民俗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张旅平《关于民俗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燃放烟花爆竹易引发火灾,各地消防部门倡议“要年味不要火药味”,但也有民俗专家提出应传承这一千年民俗。
B.北京大学吴必虎主任认为,老百姓宣泄情绪的渠道相对有限,以往一刀切禁放烟花的做法本质上是懒政的表现。
C.冯骥才认为,“禁”是一种消灭,灭掉鞭炮也就意味着灭掉了年所依附的专属载体,以及中国人对年的特殊情感。
D.从空间范围上来讲,民俗文化具有一种地域性特征;从时间推演上来讲,民俗文化又具有一种传承、变异的特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支持燃放的人认为,烟花爆竹与节日氛围和传统民俗有关;反对的声音则从环境问题、安全事故等方面提出了争议。
B.我国的烟花爆竹生产、消费和出口在世界上占比巨大,整个产业链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工作岗位,也可带来相应税收。
C.对中国人而言,每次过年都是民族情感的一次总爆发与加深,所以冯骥才认为中国人的年是文化含金量最高的节日。
武汉移动营业厅D.民俗文化流行于民间,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其流动、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阶段性变异和无尽延续。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年味与火药味之争”上,材料一客观呈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观点和理由,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节烟花爆竹解禁的强烈期待。
B.材料二运用西班牙斗牛、赛车、吸烟来类比燃放鞭炮,有力地批驳了“鞭炮危害论”,表明了作者反对“禁炮”的立场和态度。
C.材料二认为过年燃放鞭炮能够激发中国人的民族情感,这与材料三中“民俗文化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情”的认识是大致相同的。
D.材料三从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价值方面作了论述,并强调了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十分重要的意义。
4.根据材料阐释春节放鞭炮所包蕴的文化内涵。(4分)
5.材料二发出“果真非此即彼再无第三条道可走了吗?”的叩问,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三条道”。(6分)
佟大为老婆叫什么(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房子盖得就没规矩了,东一片十多间,西一片二三十间,中间留出来歪歪斜斜一些道儿好走路。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上边住了几户人家,这块地迎前那个尖儿,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
住在三角地上的老蔡家动了脑子,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买东西得走老远。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老蔡家也喜欢这店名,求人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店门口的墙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