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斤等于多少升
我眼中的曾国藩
摘要:曾国藩是晚清三朝重臣,一代“雄才”,他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洋务运动中主张想西方学习,创办洋务实业;为人坚定耿直,勤俭廉劳,治学严谨,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本文将从曾国藩其人,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以及洋务运动与近代开拓者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还原一个立体真实的曾国藩。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一.曾国藩其人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经有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由此可见他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
过冬在曾国藩出生时,其祖父即梦见神虬缠栋,遂更“悟”及和相信曾国藩是“神蟒转世”1,虽然这一笑谈最后被科学证实只是牛皮癣,但在当时的社会下不免具有“神道设教”的彩,具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预设性。曾国藩深受家族为学入仕之风的影响,从小勤奋好学,被家族寄予厚望,秉持着“大以不学为耻”2的思想观念。
关于猪的祝福语
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得以生存。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
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给予后人诸多启示。
二.镇压天平天国起义
纵观曾国藩的“造化”之途,也并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而是曲直相间,崎坦并存。既有常规的水到
渠成,又有奇径上的鬼使神差;既有成败昭然,祸福分明的不易之局,又有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歪打正着。3董丛林曾在《曾国藩传》中用“贵而不富,亦乐亦苦”来描述曾国藩的京官岁月。在京城为官的日子里,曾国藩在学事上又实现了一大飞跃,追求检身入圣的境界,对此,他曾表示道:“君之子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4而他在京城任官时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无冻饿之时”5,但他时刻都坚持着内心的道德底线,不做蝇营狗苟之事,“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6。
真正使得曾国藩一生得以改变的是其在“赤地新立”创湘军。咸丰二年,曾国藩正打算前往江西任考官,半路得知慈母去世的消息,于是立刻回乡开始为母丁忧。不想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朝廷令其在地方团练。
曾国藩虽为一代儒臣,却有着出乎常人的“忍”与“谋”。
他闻惊不乱,特别以“保守之方,镇静之道”来劝教乡民,专门写了《保安歌》三首7,如《要齐心》有云:“我境本是安乐乡,只要齐心不可当……”他写的《讨粤匪檄》文,号召“抱道君子”,“赫然愤怒,以卫吾道”8,
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
面对复杂的军情“匪患”,他周转于绿营兵和练勇兵之间,在对绿营兵兵变中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开始时,他一方面在地方驻所设立了局坐地审办,对土匪实行就地正法,先斩后奏,展现了儒臣好杀的一面,“书生好杀,时势使然耳”9;另一方面,他派遣属下赴“匪乱”之处镇压,这一举措则带有武装作战性质。在编练湘军时,曾国藩的智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他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首先,在选将招勇方面,要求“选士人领山农”10,且士人要有“忠义血性”,“以血性为主,廉明为用”11,注重兵将的整体素质。其次,在营制,饷章方面以陆营为基本,而饷额明显高于绿营,最大化的调动了其出战的积极性。同时,他将“训”与“练”分开,既包括军事纪律和日常活动事项方面的训导,又包括思想素质教育,在具体的技法,阵法上更是要求具体而严格,传令:“凡各阵法之根本,各营均须遵照”12。
正是通过曾国藩的种种“忍”与“智”,他的湘军得以成为消灭天平天国起义的中坚力量,冯友兰先生曾评价他的此举为“阻止了中国的后退”,“这是他的一个大贡献”13,而这一战也使得他的人生就此走向另一条康庄大道。
三.洋务运动与近代化开拓者
作为清末洋务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在洋务运动的发端时期,他赞同学习外国长技,罗致洋务人才,操持建立军事工业,试制新式轮船,向外派遣留学生,在“借俄兵助剿发逆并代运南漕”之事的复奏中,就提出了“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由可期永远之利”14的洋务思想。
曾国藩在咸丰十一年设立了安庆内军械所,所谓“制造洋洋炮,广储军实”15,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洋务”军事工业厂局,曾国藩还曾亲自视察并乘坐厂内试制的火轮船。后来在这位总督的辖区内还出现了多家军工厂局,其中于1865年设立的江南制造总局最为典型,这是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合作之笔。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
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李鸿章曾评价他说:“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清史稿》中对其评价极高:“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16
站在今天的时代上看,曾国藩着实是一位不朽的历史人物,他秉承着自己的忠君忠国之道为一个王朝的末路奉献了自己不朽的一生,他担得起“雄才”二字,担得起“圣者”之誉。
参考文献:
1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1页
2曾国藩《台州墓表》,《曾国藩全集·诗文》,第331页
3董丛林《曾国藩传》,人民出版社,第11页
童童潇雅4《曾国藩全集·家书》,第一册,第39页
5金安清《翰林清苦》,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7页
6《曾国藩全集·家书》,第一册,第183页
7《曾国藩全集·诗文》,第422—425页梦见耗子
8曾国藩《讨粤匪檄》
9《曾国藩全集·书信》,第一册,第118页
10王定安《湘军记》第337页
11曾国藩《与彭洋中》
12《曾国藩全集·书信》,第一册,第324页
1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再版,第75页
潘晓婷的胸14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5黎庶昌:《曾国藩年谱》,第142页
16《清史稿·曾国藩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