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情感目标:通过对三国鼎立相关内容的的学习,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史河探三国(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两个表格)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比较表
罗志祥新专辑名称 | 时间 | 交战双方 | 结果 | 影响 |
官渡之战 | ||||
赤壁之战 | ||||
2、三国鼎立知识点
国家 | 建立时间 | 都城 | 上海游玩景点建立者 |
魏 | |||
蜀 | |||
吴 | 关关雎鸠全文 | ||
王梓木简历二、煮酒论英雄:(你眼中的曹操)
1、曹操为何能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3、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三、纵横论天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四、史海撷英华(整理本课的知识点)
五、沙场秋点兵(考考你)
1、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战役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颐和园里的郝蕾A、巨鹿战役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成语典故“火烧连营”“草船借箭”都出自哪一战役
清朝年代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战役
4、下列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5、公元207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献帝 D、统一北方
6、学以致用,史实辨析:
在一本连环画上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在班级内交流。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从整体上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比较差。因此,在初一的历史教学中,必须抓住教学重点,教学设计宜简单不宜复杂。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将引导学生运用三步思维学习模式进行学习。三步思维学习模式是根据心理学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把每一课的学习内容,由浅及深,转化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次问题的学习思维模式。初一历史的很多内容都很适合这个模式。如“商汤灭夏”、“武
王伐纣”、“郑和下西洋”等。这个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符合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发育实际。它既避免了教师上课平铺直叙,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网络的构建能力。
效果分析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意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历史教学,并加强学科间联系、加强与现实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科能力。
教学环节的设计加强了教学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这是让学生喜欢上、爱上历史的捷径。
教学环节的设计加强了教学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这是让学生喜欢上、爱上历史的捷径。
1、导入兴趣感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重点的处理: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史料,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要点,对教材知识加以深化。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学生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很好的突出了重点,
3、对难点的处理:引导学生分析官渡、赤壁两次大战的历史作用,依据地图分析当时的形势,师生共同解决,有力地突破了难点。
总之在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观察法、辨析对比法、归纳概括法、自学法和主次学习法等方法来学习教材,使课堂上得活灵活现。
但课堂气氛的活跃,使学生们很积极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展示出来,另一方面把握不好就会使得课堂纪律不佳。教师作为一名总导演应该去很好的掌控课堂,收放自如,避免任由学生发挥脱离课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本课无论是在本单元还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东汉末年,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促进了民族融合。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
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本课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评测练习
1、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战役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战役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成语典故“火烧连营”“草船借箭”都出自哪一战役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战役
4、下列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5、公元207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献帝 D、统一北方
6、学以致用,史实辨析:
在一本连环画上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课后反思
《三国鼎立》这一课,是学生们非常期待上的一课。因为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或是观看影视作品,对相关时期的人物和事件有所了解。但是历史事实和文学艺术品之间,学生不会很好的判断,所以我的原则是: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和文学描述的区别,同时也不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