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学报:哲社版1995年05期
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全国左翼音乐、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的爱国音乐家在党的领导下,在全民抗日救亡旗帜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拿起文艺这一武器,为宣传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创作出成千上万首抗日救亡歌曲和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黄河大合唱》是当时最杰出、最典型、影响最大的声乐作品。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于1939年春在延安鲁艺完成的。1935年冼星海由巴黎回到祖国,此时,抗日的烽火已在中华大地燃烧,党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左翼文艺工作者随之提出了“国防戏剧”、“国防音乐”的口号,大批爱国音乐家积极地参加到为民族存亡而斗争的行列中来,并和左翼音乐组织共同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千人音乐会等规模巨大的音乐活动,抗日救亡歌咏会活动也在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开展,抗日救亡的歌声震撼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扉。西安事变后,抗日救亡的形势更为高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国统区内的众性音乐运动更加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面对广泛的民族觉醒,以冼星海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音乐家们深刻感受到广大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情,认识到众歌曲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所起到的鼓舞和动员作用,从而改变了原来“学院派”的创作思想,主动积极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8年冼星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走上抗日的前线,深入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之中,为《
黄河大合唱》的谱写,作了必要的生活和思想准备。由于延安活跃的文艺活动和演出的需要,加之在斗争中被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所感动,音乐家冼星海的爱国热情燃烧起来了,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因此当诗人光未然在一次晚会上朗
诵完诗作《黄河大合唱》后,他立即充满信心地说:“我一定能够谱写好它”。《黄河大合唱》歌词的原作充满奔腾澎湃的激情。诗人光未然在“黄河”本事开头指出:“黄河以其英雄的气概出现在亚洲莽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悲壮的幻想然而又是现实的图画。……”《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词无疑是一组好诗,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而且诗中有画。那末,作曲家怎样领会歌词,把曲调和歌词有机地结合成一体,谱写出象风暴中浪涛一样地震撼着人们心魂的歌曲呢?
为了再现黄河的雄伟形象,表现她那九曲回环奔腾激荡的气势,冼星海来到黄河中流击楫,深入众同仇敌忾,亲身去观察了解,搜集和选取生活素材和音乐素材。当时没有游艇,也没有大船,而他却以战斗的姿态,只请一位船夫当向导,乘着一只小木船,面对滚滚的浪涛,急湍缓流,激发灵感,一串串富有生命力的乐符终于冲出音乐家的心底,划时代的巨作《黄河大合唱》诞生了。二《黄河大合唱》,由八首歌曲组成,既自成章节,又构成一个生命整体,集中反映了亿万中华儿女抗日救亡的战斗生活,充分表达了炎黄子孙歌颂黄河、保卫黄河的伟大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第二首“黄河颂”(男声独唱),用歌颂曲形式写的,热情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歌声悲壮,稍慢而缠绵的情调,在伴奏中显
田雨橙弟弟示黄河奔流的力量。第一段用4/4和3/4两种节拍,拉长了强弱交替的周期,每句中乐音的进行基本上是前短后长,给人以一种庄重感;而每句中各个乐音进行时的级进和跳进,基本上是以先上后下,长短相间不完全对称的反向进行,形成另一种旋律线,描绘出滔滔黄河,时而掀起万丈狂澜,继之浊流翻滚,一泻千里的雄伟景象。第二段,结合歌词先后对黄河巨人的三次呼告;分别用前倚音和上行四度与六度跳进,歌颂了黄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情感奔放热烈。第三首“黄河之水天上来”〈朗诵〉,这是一首朗诵歌曲新的形式。欧洲有一种歌词与伴奏相互独立的歌曲,由wdff提倡而完成。这首歌曲采用三弦伴奏,富有民族特。三弦
曲调里,除了黄河波浪声外,还蕴藏了两个曲调:一个是“满江红”,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由于曲调组段的关系,而没用全曲,只用其中的片断。朗诵者要把握着乐曲的感情变化,更要有雄厚的气魄。第四首“黄水谣”(女声齐唱)这是民谣式的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着痛苦呻吟的表情,又潜伏着希望和奋斗。全曲为“A、B、A”三段体,一三两段用2/4节拍,乐句基本上是四小节,个别乐句也有三、五六小节的,句中各乐音的进行,前短后长;曲调各音先上后下,用级进和小跳进行,旋律线形成一种悠悠流泻起伏不大的波浪表达了妇女们倾诉内心的痛苦情绪。而二段用4/4节拍,各乐音较前后两段有所延长,末句结尾小节的三个乐音采用了连续的四度下行跳进,给人以更加痛苦凄凉的感觉。速度的变化,依次为缓慢、更慢、稍快,增强了情感的力度。
第五首“河边对口唱”(对唱)基本上采取叙事体裁,最后四段的二部合唱,是用甲乙主调配合起来的。
演唱若能结合表演、动作,歌曲的表达就更加生动感人。第七首“保卫黄河”(轮唱)自一部至二、三、四部每句都非常有力,气势雄伟;从三部到四部轮唱时,其中有“龙格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奏,起伏变化,表现出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机智勇敢。曲调中上行和下行六度大跳,同度进行,雄伟有力。第八首“怒吼吧,黄河!”(合唱)这是一首四部大合唱,其中也有二、三部单独的合唱。曲调雄伟庄严,充满热情和鼓励,是“黄河”歌曲中一个最重要的主调。开始的两句:曲调连续地上行四度、六度、八度、越来越大的跳进后,连着下行级进,宛如黄河波涛逐浪,越来越高,表达了英雄的中华儿女日益强烈的愤怒心潮。最后两句,用同度重复进行的音调唱出“向着全世界受难的人们,发出战斗的警号”,要不断地唱三、四次,以激起听众的感情共鸣。作曲家在写完这最后两句时说:最好用军号吹奏,主调用战鼓伴奏,更能表现黄河的伟大,它的怒吼是启发全世界受难的劳苦大众和一切被压迫人们的觉醒。八首歌曲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基本上采取顺序结构。前三首是对我们民族辉煌的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赞颂,充
满对祖国母亲河的深厚挚爱,可以看作《黄河大合唱》的序幕与开端;第四、五、六首则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沉痛控诉,交织着哀怨和悲愤的复杂感情,不妨称为《黄河大合唱》的发展与呈示部,与前三首形成明显的对比;最后两首把《黄河大合唱》的情绪推向高潮,壮怀激烈,昂扬奋起,与中间三首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使《黄河大合唱》的旋律线波澜起伏,层次鲜明,扣人心弦。三《黄河大合唱》反映了黄河两岸勤劳勇敢的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传达了广大劳
动者的心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乐曲以众歌曲的精华部分〈即音调〉作为基础并吸取了陕北、山西一带的民间音乐的因素作为素材进行创作。作曲家并非简单地把这些音乐材料照搬过来,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民族音乐风格、民间音乐素材和民间表演形式来反映当前中华儿女为抗日救国的斗争生活。作曲家成功地创造了富有战斗性的新的民族形式、民族气派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大型声乐套曲形式,为我国音乐创作的民族化道路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冼星海曾经指出:“音乐工作者应该深入民间尽量收集各省各地的民歌,与大众生活在一起,同他们一块儿唱歌,考察他们的生活”。“我们研究民歌就正是为了要去更真实、更生动地反映大众的生活、习惯、语言并吸收民歌的优良艺术要素来创造更丰富的、伟大的、最民族性同时也是最国际性的歌曲和器乐曲”。(《冼星海专辑》第二集)《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创作中,音乐语言既简炼又明快,通俗易懂。例如《河边对口曲》用陕北和山西音调写成,带有浓郁的乡土风味。问答式是民歌的一大特,《黄河大合唱》采用这一形式,轻松有趣。《黄河船夫曲》直接吸取了船工号子的韵律和节奏,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战斗性。《黄河大合唱》在民族风格问题上的成就与作者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息息相关。作曲家一贯坚持的信念是: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作为自己如何与众相结合的问题来对待,作为真实地反映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来认识。所以在《黄河大合唱》中,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罗彬老婆是谁
散发出永久的艺术芳香。
感恩的话语作者介绍:傅晓蓉音乐系
函授生自我鉴定黄河大合唱_的艺术分析
_黄河大合唱_的艺术审美
音乐艺术论坛
□龙玉兰赖成
的艺术审美《黄河大合唱》
笔
者曾拜读过大量关于《黄河大合唱》艺术审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或以文学(诗歌)角度研究、探讨,或以音乐角度欣赏、阐释。对于将《黄河大合唱》纳入文《三峡》翻译
学或音乐的某个领域进行审美解读的方式,笔者认为皆有失偏颇。《黄河大合唱》既是诗,也是乐,它是中华民族20世纪以来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在《黄河大合唱》中,诗与乐二者可谓水乳
交融、血脉相连,以任意某一角度探讨、研究该作品,都无法完整而准确地呈现其艺术之美。据此,本文尝试以文学与音乐结合的方式探讨之,以供参考。
第一章《
黄河船夫曲》著名画家段正渠先生曾以黄河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在其作品中: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浊流滚滚,惊涛裂岸,船夫与黄河水一样的皮肤,遒劲的肢体,刚毅而又傲视一切的神情,构成一幕惊心动魄的视觉冲击波,使人即刻血脉贲张,坐卧不安!《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的诗与词,同样构成了如此的冲击波:力度与速度的美———紧张与激昂、
粗犷与豪迈!歌词:咳哟!划哟……乌云啊,遮满天!波涛啊,高如山!冷风啊,扑上脸!浪花啊,打进船!咳哟!划哟……伙伴啊,睁开眼!舵手啊,把住腕!当心啊,别偷懒!拼命啊,莫胆寒!咳!划哟!咳!划哟!……
侠盗飞车攻略“黄河船夫曲”,整章不足150字,却被分成四十几列诗行排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