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1期2021年2月
V ol. 23, No. 1
February, 2021基础外语教育
Basic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104“三美”理论与高中英语诗歌鉴赏教学
长沙市第一中学 颜 奇
摘 要:本文从许渊冲诗歌翻译“三美”理论的角度对唐诗《春晓》及其许译版进行了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的赏析。研究发现,“三美”理论能有效挖掘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蕴美,提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这与2019年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特不谋而合。此
外,“三美”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素养,这无疑也给高中英语诗歌鉴赏教学带来了
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三美”理论;高中英语;诗歌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3. 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2536 (2021) 01–0104–04
一、引言
诗歌极富美感,能让学生有效感知语言的意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在高中英语教材中,诗歌是极少涉及的内容。2019年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选用了许渊冲先生所译唐诗《春晓》,设置于Appreciating language板块,旨在“让学生学会欣赏英语的语言美和意蕴美,培养语言意识,形成语感”(王守仁、何锋,2019)。许渊冲翻译的诗歌意境悠远,韵律整齐,讲究“三美”——“意美”“音美”“形美”。笔者认为,“三美”不仅是许渊冲根据自身翻译实践总结出来的翻译理论,能有效指导诗歌翻译,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三美”理论能较好地体现上述教材编写目标的客观要求,还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翻译、翻译批评,提升学生双语语言素养。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此,本文以许渊冲所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为基础,对《春晓》及其许渊冲译
本进行深入赏析,充分挖掘中英文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蕴美,以期对高中英语诗歌鉴赏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二、许渊冲与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
许渊冲是现代翻译家,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他在继承前人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基于自身的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中的“三美”理论。
许渊冲(1983a)认为,翻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其中,“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许渊冲,2003)。“意美”是译作对原诗内容的把握,再现原诗的意境美;“音美”是对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再现原诗的音韵美;“形美”则是对句式长短、诗行诗节的把握,再现原
诗的形式美。
三、许译《春晓》中的“三美”鉴赏
诗歌翻译是美的创造,在于“意美”“音美”“形美”。许渊冲所译《春晓》译文自然符合诗歌翻译的“三美”,对此本文不做赘述。笔者将通过原诗和译诗的对比赏析,充分挖掘其中的“语言美”和“意蕴美”。笔者先将许渊冲(2006)的《春晓》英译本摘录如下:
A Spring Morning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一)意美
意美即诗歌的意境之美。意境是意象的境界。意象的境界即境中既有物像,更有主体,强调情与景的交融,物与我的统一,是意和象、情与景的契合(朱志荣,2019)。由此可见,诗的意境在于其“情”与“景”的交融。情与景的交融,构成了诗歌深远的意蕴,耐人寻味。
《春晓》一诗紧紧围绕“春晓”展开,“春晓”二字既是情境,也是时间。原诗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是对“春晓”二字的进一步展开,赋予了“春晓”新的意蕴,由春眠之境进入春晓之境。而诗人“觉晓”的原因在第二句有所体现。“处处闻啼鸟”包含了意象“啼鸟”,营造出春晨鸟儿四处跳跃并叽叽喳喳啼叫的意境。诗人有些许恼怒,因为鸟啼令其“觉晓”,同时又突出春晨的宁静与祥和,将醒未醒之间一副慵懒、惬意之态。在“夜来风雨声”之中,“夜”又回到了春眠之境。“风雨声”这一意象写出春眠之境中的风雨飘摇,风雨声令诗人辗转难眠,以至于“不觉晓”。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可谓是神来之笔。这句诗既可指春眠之境,风雨之中,落红飘飘;也可指春晓之时,满目花残粉褪。原诗意境深
远,半梦半醒,春眠和春晓之境交织。风雨无情,落红阵阵,诗人不禁哀叹春易逝。然春晓之时仍可闻鸟啼声声,却又十分惬意自得。但风雨终归平静,落花却似流水,春光难驻。作者借此表达伤春、惜春之情。
译文中,“春晓”这一意象通过a/this spring morning得以再现,即原诗中的春晓之境。…in bed I’m lying再现了原诗将醒未醒、春眠与春晓交织之境。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通过awake一词凸显出春晓之境,并通过birds are crying再现了春晓之境中鸟啼声声之景。同时,till一词写出了春眠之境的绵长。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同样以night一词回到了春眠之境,wind and showers对应原诗中“风雨声”这一意象,再现春眠之境中风雨潇潇之景。最后一句中保留了落花这一意象,但是受after的影响,译诗走出了春眠之境,更加凸显出了春晓之境中的落花阵阵。
总的来说,《春晓》意境深远,半梦半醒的春眠之境和春晓之境互相交织。译文也很好地体现了春眠春晓交织之境,但受after一词的影响,更加凸显了春晓之境。笔者认为,许渊冲先生虽未将原诗意境以十分之意传达,却也再现了八九分,这是受中英文语言表达差异的影响。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诗歌“意美”的感受和对语言意蕴美的领悟。
(二)音美
音美仅次于意美,重在诗歌的韵律。中英两种语言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就导致了中英韵诗中相似却
又不同的韵律表达方式。相似的是英语和汉语韵诗中都讲究押韵,不同的是汉语以平仄成律,而英语则以重音成律。有关团结的谚语
《春晓》一诗中,除了第三行的韵脚eng 之外,其余韵脚均为ao。相对而言,ao韵柔和,写出了春日的柔和惬意;eng韵洪亮且时长,表明风雨声之大、时间之久,在音韵上与春日的柔和形成了强烈对比。第二句中
105
“处处”又好似“啾啾”的鸟啼之声,与风雨声形成了对比。此外,《春晓》诗行之间的平仄没有对仗,但每行诗平仄错落,朗朗上口。
许渊冲的译文也采用韵诗的形式。第一行和第二行的lying和crying押韵,第三行和第四行的showers和flowers押韵,构成aabb的韵式。并且这四个韵词的重音均在第一个音节,节奏感非常强。最后一个音节柔和舒缓,能体现春日的柔美。同时,押韵的音节较长,发音持久。译文每个诗行重音音节错落有致,读起来节奏鲜明,悦耳动听。此外,译文中以ing结尾的几个词,读之给人以春困绵长之感。
总之,克服中英语言的差异译诗已是不易,要兼顾韵律之美则更难。尽管对于许渊冲译唐诗所采用的韵诗格式不少学者存在争议,但笔者认为,“音美”无疑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欣赏律诗的途径,让我们充分领悟语言的韵律之美。
(三)形美
诗歌有着特有的文学格式,这也是诗歌有别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依据。许渊冲(1983b)认为,诗歌翻译应尽量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不能做到“三美”齐备,那么可不必追求形似,而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因此,他将“形美”放在了“三美”中最次要的位置。但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而言,“形美”仍具有重要意义。
《春晓》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形式上并不拘泥于对仗工整,格式相对自由。全诗共20个字,风雨摧花、落红阵阵、处处鸟啼的景象跃然纸上。同样,许渊冲的英译文中每个诗行9个音节,全诗共27个词,也十分简洁,形式上极为贴近。此外,译诗中以分词lying再现了春眠、春晓交错之境;以crying 再现了原诗处处鸟啼之景。虽不及“处处”一词叠韵的形式精妙,但现在分词的形式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让人感悟诗歌语言的形式之美。
四、教学启示
许渊冲所创诗歌翻译之“三美”理论被广泛用于诗歌翻译研究,但在诗歌教学领域,该理论同样具有指导价值,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能充分挖掘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蕴美。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尽管许渊冲所提诗歌翻译的“意
美”“音美”“形美”在翻译界存在争议,但却不失为诗歌鉴赏的途径之一。从“三美”理论角度对《春晓》及其译文进行对比赏析发现,诗歌半梦半醒的意境、朗朗上口的韵律、诗意的语言、规整又简洁的形式,无不让人回味无穷。通过该理论,师生能够对诗歌的“意”“音”“形”进行充分的挖掘,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音美”和“形美”。此外,通过教师对诗歌中意象的层层剖析,能够让学生慢慢融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意美”,充分挖掘诗歌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
第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关注诗歌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三美”理论有效地将诗歌置于文学鉴赏的环境中,真正将其作为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同时,巧妙地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融入其中,又保留了诗歌的形式与特点,增强了学生对“美”的感受与体验。此外,学生能以此为理论基础,鉴赏和研究其他的诗歌。
第三,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翻译,充分感知中英文诗歌的异同,既提升语言素养,也提升文化素养。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对比,学生能充分感知中英文诗歌的差异。此外,“三美”理论又是许渊冲结合自身翻译实践提出来的,能有效指导诗歌翻译。对学生而言,则能启发他们进行适量的诗歌翻译,将“三美”理论进一步应用于实践,提高语言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设计方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活动的设计,具体如下。
首先,明确诗歌的教学目标。总的来说,诗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引导学生领悟语言
2013房贷利率
106
的语言美和意蕴美。具体来看,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最主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三美”理论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尤其重视对“意美”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当前的诗歌教学文本以英语韵诗为主,在诗歌的“音”和“形”方面,教师稍加引导,学生便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也是韵诗最为直观、浅显的特点。而诗歌的“意美”是需要重点探讨和挖掘的内容,是把握和理解诗歌的核心。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通过中英文诗歌对比鉴赏,在中文诗歌品鉴的基础上过渡到英文诗歌品鉴的学习,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此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进行诗歌翻译或者诗歌创作,进一步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诗歌的“意美”展开深入的探讨,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将中文诗歌介绍给世界,做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
其次,贯穿中英文诗歌对比鉴赏,以诗讲诗,启发学生的认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鉴赏和对比中文诗歌的原文和英译,直观展现中英文韵诗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分析英语诗歌意象的过程中,贯穿一些主题相同或相似的中文诗歌及其译本,让学生进行类比思考,启发学生思考英文诗歌中的意蕴。通过对比鉴赏和类比思考,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意蕴,体会两种语言诗歌的异同。以诗讲诗不仅能启发学生的认知,也让学生浸润在诗歌学习的环境之中,提升审美情趣,感悟两种文化,在兼顾语言学习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
最后,丰富阅读读后活动,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在读后活动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某首熟悉的中文诗歌进行翻译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创作英文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后,要求学生之间互相鉴赏,巩固诗歌鉴赏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意识,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五、结语
尽管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在翻译界存在争议,但是,通过对《春晓》原诗及其译文的分析,本文发现“三美”理论应用于诗歌赏析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尤其在2019年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的Appreciating language板块中,通过对诗歌“三美”的分析,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蕴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让学生充分感知中英文诗歌的异同,提升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这也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尽管该方法尚未使用在实际的高中英语诗歌鉴赏教学中,但它给诗歌鉴赏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提供了参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笔者也将对该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教学设计,从而丰富该理论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王守仁,何锋. 2019. 2019版普通高中英语(译林版)教材体例与编写特 [J]. 基础教育
课程,(11): 42–47
许渊冲. 1983a. 谈唐诗的英译 [J]. 中国翻译,(3): 18–22
许渊冲. 1983b. 再谈“意美、音美、形美”[J].
外语学刊,(4): 68–74
许渊冲. 2003. 文学与翻译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渊冲. 2006. 唐诗三百首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五年级作文450字朱志荣. 2019. 王国维基于意象的意境理论 [J].
学术界,(7): 92–99严艺丹个人资料
通信地址:410081长沙市第一中学
:1****************
编辑:周小敏
107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to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ONG Min (92)
浙江大学在职硕士Traditional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separates the learning of language form from its actual use, resulting in the separation of learning and using. Based on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this article takes the grammar class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as an example and designs th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takes the output as the guidance and implements “motivating”, “enabling” and “assessing”, aiming to help students effectively combine input and output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so as to internalize language knowledge into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 and thus an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actual use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ect.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lot Setting in Continuation Writing ZHOU Ping (98)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problems in the plot setting of continuation writing. The first is to add new characters or objects resulting in the story not linked to the main story line. The second is not to highlight the main plot, keeping a daily account of events. The third is not to refer to the preceding pa
rt so that the story has a loose end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eachers should take proper measures to guide students, such as setting the main plot according to key words, using the concept map to extend the main plot and designing the ending to link up with the preceding part.
The “Three Beauties” Principle and Poetry Appreciation in Senior High English Teaching
天海翼图YAN Qi (104)
This article takes Chun Xiao and its translation by Xu Yuanchong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Beauties” Principle to explore the beauties of imagery, rhythm and structur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inciple also functions in analyzing the poetic beauty of language and imagery, and it is helpful in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of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aesthetic analysis, which is in consistent with the teaching goal of new senior high English textbook (published by Yilin Press in 2019). In addition, the principle can improve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enlighten the teaching of poetry appreciation in senior high English classes.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