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O U R N A L O F X I N J I A N G A R T S U N I V E R S I T Y
现阶段,全球经济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①。众多新兴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尤其是动态广告行业2020年8月下旬,《八佰》的上映引发了观影热潮与热议。观众对该影片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非议者认为影片有作秀的嫌疑,还存在“篡改”历史的问题,赞美者则认为影片场景细节真实,表演过硬。整体看来,影片瑕不掩瑜,在呈现视觉奇观、塑造人物像、运用隐喻象征手法等方面颇有特。
一、视觉奇观
电影中的视觉奇观属于视觉文化的组成部
分。“‘奇观’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一种属性,在
影像艺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①
在武侠片、功夫
片、战争片等动作类型片与魔幻、奇幻、科幻等幻想类型片中表现得相对突出。历史题材战争片《八佰》全程使用IMAX 摄影机拍摄,视野开阔,将全知视角下1937年淞沪战役最后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苏州河两岸的景观与“观看”情形、“民”被“兵”感动后有所行动的场景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一)两岸场景反差与“观看”构成战争史上的奇观
四行仓库保卫战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传奇性战役。为还原历史风貌,本片开拍前开凿了一条苏州河,仿照各种影像资
作者简介:陈鸿秀,江苏宝应人,硕士,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影视与传媒。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79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文学性研究”(15YJAZH004)。①石田,高薇华.真实的非真实:VR 影像创造视觉奇观的审美表征[J ].西北美术,2019(04):56-59.
论电影《八佰》的影像风格
陈鸿秀
(淮阴师范学院淮安223300)
摘要: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后引发了观影热潮与热议。其主要创作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两岸景观反
差及相互“观看”、军民共情配合行动、表演阵容强大等层面向观众传递了真实的战争氛围;其次,形象塑造中有近乎扁平的、偏向立体的及徘徊于两者之间的不同情形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极端处境中的人性;此外,影片借动物意象、民族戏曲等元素进行隐喻象征叙事,丰富了影片的内涵。可以说,本片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是一部优质的国产电影。关键词:八佰视觉奇观像展示隐喻象征叙事
料搭建两岸建筑,以重现历史背景。影片中,南岸进入租界的人们安心过着灯红酒绿、的日子,一边隔岸观火,一边打麻将、唱戏、进,市井气息浓郁,颇有“”之意。隔河北岸硝烟弥漫、水深火热,士兵作着随时战死的准备。一河之隔,南北截然不同的情调、氛围,在视觉传播上已经构成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八佰》中两岸气氛的反差,吸引着两岸的民和兵互相“观看”(北岸士兵战斗间隙才可以观察对岸,南岸市民则随时可以观看),当然,这种“观看”更多是南岸对北岸带有某种“优越感”夹杂着担忧等情绪的单向“观看”,如摄影记者透过照相机镜头对羊拐、对端午的端详,南岸教授透过望远镜对北岸战况的热切关注等等,也从侧面构成了影片视觉上的奇特感。不论是“互看”还是“南看北”,都是在全知视角的叙事中进行的,即观众跟着神秘权威的叙事者了解洞察一切,本片中称得上“奇观的”画面都在第一时间传达给了观众。如影片中郑凯饰演的陈树生和一战友在危急时刻以“人肉”方式跳下楼,和偷袭的日军同归于尽,激烈的“奇观”化场景令人震撼。对岸“观看者”只看到跳的瞬间和爆炸的场景,而银幕外的观众则拥有“上帝视角”,感知这些舍生者的全程表现,甚至通过陈树生的特写,还能
看清他坚定的眼神与面部表情。
除了两岸之间的观看,还有来自上空的俯瞰。常在两岸上空盘旋的飞艇,外形像鱼,但比鱼更立体化,上下左右都有“鳍”,类似飞机的机翼。两岸的人们能同时看到,银幕外的观众也能看到,打工者“刀子”给蓉(老板)汇报“天上飞的是洋人的怪物”,其实是西方有关国家记者/观察员在中国领地自上而下地“观察”着中日战况,飞艇成为了这场战役一道奇异的景观,也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苦难屈辱的形象化
表征。
专项计划
(二)“民”“军”共情配合的段落凸显了奇观
北岸的险情、士兵们以死抵抗的精神让同为中国人的南岸市民逐渐产生了共情。一些民间组织为北岸筹物资款,会举着写有提示语的牌子给北岸的士兵“报信”。南岸支持北岸的行动中,呈“奇观化”的场景有两个:一是混混“刀子”被北岸战士们排队跳楼的壮举感动,在其他兄弟(应该属于民间帮会组织)跑桥牺牲后,也下决心冲桥,他的一系列举止和行动很像一位侠士:郑重地向老板蓉抱拳告别,上香祭拜了一男子的遗像,头也不回地慷慨赴难。之后的动作一气呵成:扔衣服,束头发,用刀锋划破拇指,在生死状上按下血手印,奔跑中中弹倒地,挣扎着起来继续跑,最终成功将电话线抛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之中。这一幕时间不长,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谓奇人奇举。
第二个“奇观化”段落是送旗——升旗——护旗构成的情节链。1975年台湾版《八佰壮士》中杨惠敏(林青霞饰)送旗是全片的主要情节,《八佰》中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情节点呈现:女童子军代表杨慧敏(唐艺昕饰)孤身夜泅苏州河,冒着被日军流弹击中的危险将一面旗帜送进四行仓库,交到谢晋元手中。后来谢晋元带领大家在四行仓库楼顶升旗,在日军的林弹雨下护旗。具有传奇彩的送旗牵引了升旗、护旗两个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情节点,成为战争电影中少见的奇观景象。
(三)实力派演员阵容构成另类视觉奇观
一部电影如果明星云集,是一种养眼的“奇观”,流量明星可以制造话题,形成粉丝经济。管虎非高产导演,但他在新世纪以来的几部影片中兼顾艺术、商业,启用的主演也多为实力派。如《斗牛》《杀生》中的男主都是演技纯熟的黄渤。《八佰》中虽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主演,但整体阵容十分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J I A N G A R T S U N I V E R S I T Y
强大。王千源、张译、姜武、辛柏青等演员演技精湛,在各种镜头中的微表情均收放自然,张译的发型与装扮本身就趋向“奇观”。欧豪、李晨、杜淳、魏晨、李九霄、郑凯、唐艺昕等人的演技都融于角。上述演员在一部典型战争电影中同时出现,也可称“奇观”,他们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高级享受。
综上所述,影片中两岸景观反差与“观看”的场景、市民配合抗日的桥段、不同年龄段演员组成的阵容呈现了真实感人的战争氛围。影片结尾处呈现的上海四行仓库外墙上密集的弹孔,同样是一种奇观。时隔83年后的今天,此景观仍在控诉着日本侵略者的凶残行为,追忆着守护士兵的坚韧勇毅。
二、像塑造
是否塑造了令人信服的生动的人物形象,是评价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战争片刻画像颇见编导功力,因为人一多,戏份容易分散,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容易模糊。影片《八佰》中刻画了一批小人物像,没有主配角之别,只有戏份多少之分。从影片给出的镜头戏份看,正规军中一腔热血、以身殉国的英雄戏份不多,相对“扁平化”;帮助新兵成长的角戏份略多,如谢晋元;杂牌军中需要成长(新兵)或转变的角戏份也稍多。
(一)较为扁平化的人物
英国作家兼评论家E·M·福斯特在其《小说面面观》中提出了“扁平”人物和“浑圆”人物的著名观点。文学与电影中都存在扁平人物与圆形(立体)人物的区别。一般认为圆形人物优于扁平人物。《八佰》中日军偷偷潜至仓库外墙下,企图炸开墙壁、炸毁铁门,紧急关头,陈树生在身上捆满,从楼上纵身跃下,拉燃,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后,战友羊拐捡到了他给老母亲的遗书,上面写着“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另一位班长是精英战士朱胜忠,出场就显得粗暴狠戾,脸上挂着血污,沙哑着声圣魔光石
音喊话训人。剧中有一段他赤着上身洗澡的画面,后背上伤疤赫然。陈树生和朱胜忠都属于扁平化人物。
这些角,没有人物经历的铺垫或内在视角的展示,大都只有一味赴死的决心。他们在电影故事开始前便完成了成长。他们当初可能因为爱国主动参军,也可能无奈从军,但经过战火的锤炼,早已成为真正的军人,忠于国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偏于圆形化的人物
《八佰》中没有典型的充分的“圆形”化人物,这里所谓“偏于圆形化”,指具有明显的两面性格或多面性格的角。下面三个角是趋向圆形化的代表人物:
羊拐在影片中有着多面形象,每一面都值得用心回味。他狠戾、血性而孤独,开始的表现有一股兵痞气:他捡到老算盘的铜钱,对方讨要,他讹诈了对方一块祖传的表,还将铜钱扔了出去。此外,他还对老铁和老算盘的胆怯很是鄙视不屑。然而,他对待端午、小湖北这样的孩子却充满温情,他带端午执行危险任务时主动说:“小娃子就不去咧。”羊拐也有着单纯朴实的一面,方兴文记者给他照相,得知不能马上看到照片,他便孩子气地生气发怒,将小石子踢到方兴文身上,踢完还继续问照片的事。他还非常孝顺母亲,把攒了几年的钱交给方记者,让记者带给母亲。最后,面对险情与责任,他义无反顾,绝不退缩,毅然决定留守断后,踏上九死一生之途。
成长线展示最为明晰的是端午。他本是一个农民,参军前的身份是湖北保安团成员,因为想见见世面,和叔叔、弟弟一起来到上海,本身就不想打仗,却误打误撞被拉来参军,一开始懵懂懦弱,
亲眼目睹叔叔被敌人杀害,后来在齐家铭的帮助下开了第一。端午想从护城河游到对岸逃生,半路发现了偷袭的日军,无意中成为“吹哨者”。他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看到了贪生、恐惧与无助,也看到了舍生、果敢与无畏,体会到担待、自豪与荣耀。另外,他面对老算盘再次逃生时的愤怒,扣扳机瞬间的不忍,都与他的年龄、阅历相符,同时他还一直挂念着弟弟“小湖北”的安危,体现了他的重情重义。他在四天四夜极端的时间中非正常成长,情绪起伏、心理落差跨度非常大。他的台词“我不想死,但总有人会死”,以及那句小声说出的“我想我妈”,让无数观众泪目。端午经历了战火的严酷考验,从懵懂无知快速成为了一名无畏的战士,蜕变为有责任感的军人。这个人物自始至终层次感很强,人物塑造较为完整。
有性格缺陷的军人改变成为英雄,形象则更加立体。《八佰》中“老铁”被羊拐称为“瓜怂”,虽然比年轻的端午更胆小、成长更慢,但是最终还是克服了自身的懦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
(三)趋于偏平和圆形之间的人物
谢晋元,国军88师524团的中校副团长,四行仓库守卫战中的最高指挥官。他为人正直,身先士卒,引导新兵小湖北成长,他思想成熟,有自己的见解。这是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影片中这一
王鹤棣女朋友刘艺角没有更多的心理矛盾的展示,甚至有点被边缘化。齐家铭的形象也令人印象较深,来自山东,属于正规军。他可以绑上准备随时赴死,他还教新兵精准射击,“小孩儿”是他对端午的称呼,后者的成长与他密不可分,如端午表示在家乡看过皮影戏,是关老爷的,齐家铭则回应:“关老爷讲的是兄弟情义,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提升了端午的认知。他理性、坚毅、柔情、克制。突围前夜,齐家铭在四行仓库中为大家唱皮影戏的片段慷慨悲歌,有提振士气之效。影片中,这位山东兵是较为成熟完美的形象。
影片中老算盘为人胆小自私,他本是某保安团文职官员,却稀里糊涂成为了“八百壮士”之一员。他和其他三人被派往楼梯外修筑工事,羊拐给他们分配任务:两人到外面,两人留下,并提议端午留下,让老铁和老算盘中出一个人跟自己去修筑工事。老算盘却通过抛硬币的方式使诈,让老铁出去。他一直在盘算如何逃走,曾跟着端午一起从苏州河顺着水道逃走,遇到军情不敢像端午那样大喊警示,另一次乔装逃跑,被端午拿逮住,老算盘表现出了极大的恐惧、痛苦和求生欲。他唯一的勇敢时刻是在反复犹豫后将脸部受伤的老铁拖到了临时安全处,为此,他的一根手指被打飞了,但是此后却更为退缩。演员从外到内将这个角的怯懦表现到了极致,也带来局部戏谑的笑料。当然他的存在衬托了那些真正的中国军人的可敬可贵。
仓库中的军人像组成了临时的“小世界”,不同的性格、愿望,不同的表现,都得到艺术化再现。对于为国捐躯、为国抵抗的所有英雄们,《八佰》片头的那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是最好的
注解。
三、叙事中的隐喻及象征
“电影作为一门隐喻的艺术,它不再被单纯地看成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是越来越广泛地被认同为人类活动的基本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在世界电影史上,“爱森斯坦与普多夫金是‘隐喻蒙太奇’的鼻祖,他们着重镜头与镜头之间意义的生成与延伸。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传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使画面产生巨大的概括力、简洁的表现力和强大的情绪感染力。”隐喻和象征可能出现于同一电影的叙事中。两者的共性在于:都是以一个事物指向另一个事物,并且都具有暗示的意义。两者的区别在隐黑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J I A N G A R T S U N I V E R S I T Y
于:隐喻镜头一般由本体画面转到喻体画面。象征一般不会本体、喻体相连,而让观众意会,对观众的理解判断能力要求较高。另外,隐喻往往是具体形象的,象征则更为抽象深刻。在艺术作品中象征与隐喻难以完全厘清。下面谈谈《八佰》叙事中隐喻及象征的运用。
(一)关于动物意象的隐喻和象征含义
本片用了数种动物进行暗示隐喻,或提醒剧中人物的处境,或表达剧中人的意愿。乌鸦在一般人心目
中是不吉祥的,寓意着颓败、枯寂、死亡等,影片中开场的黑乌鸦盘旋在断壁颓垣的战场上空,一只往下飞,落在了死人头上,隐喻着战争带来的荒凉、衰败之境。鼠是在阴暗环境乱窜、遭人唾弃的动物,开片出现的老鼠,一方面暗示着环境的阴郁、灰暗,另一方面也隐喻着风雨飘摇中懦弱、胆小偷生的人士。南岸中出现的孔雀,体态优雅,民间一直有吉祥的寓意,可是被饲养的孔雀再华丽高贵,也没有充分的自由,这喻示着南岸的人们从某种意义上是被限制、禁锢的。
动物意象中最为突出的是白马,这一意象体现了层面不同但有关联的象征含义。在人们的认知中,马的天性豪迈、剽悍,有高度的自律性。开场不久,因为老算盘的疏忽,一匹白马从四行仓库冲出来,在苏州河畔奔腾,这匹马听见一个年轻士兵“小七月”的哨声就回到了仓库。片尾驰骋的白马安然无恙,是诗意化的象征,代表着理想主义的光辉,超越现实,超越苦难,甚至带有某种魔幻现实主义彩。本片白马形象贯穿影片,这个意象不同时刻的状态可从不同的层面解读:既是士官的坐骑,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勇敢高贵,向往自由。同时白马与两位少年“小七月”“小湖北”的互动较多,可以理解为白马同时象征了未来与希望。白马多次出现在小湖北的幻想中,这更接近具象化隐喻手法的运用。跟着端午哥哥和叔叔来到上海的小湖北比端午更懵懂,当端午成为战士牺牲
后,小湖北心目中骑着白马的赵子龙幻化成了端午的样子。而后,骑着黑马的日本军官要求谈判,在小湖北的提议下,谢团长骑上了白马前往,小湖北心目中,骑着白马的谢团长也是赵子龙的化身。赵子龙的名字、形象在电影中多次出现,和白马的意象融为一体。
谢贤的女友
(二)传统戏曲的喻示
影片多次出现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戏曲元素。影片中赵子龙俨然已成为民族的精神符号,不仅与白马连接,还反复出现在与传统戏曲关联的片段中。镜头切换中,南岸租界戏班子中先前有角儿在唱《走麦城》,无疑隐喻着国军溃败的结局,也暗示对面留守士兵所处的险境甚至是绝境。后来在老板的要求下改唱《长坂坡》,唱词“赵子龙再杀他七进七出,毫无惧”,寓意南岸市民逐渐觉醒,反向激励正在抗争的北岸士兵。端午牺牲后,齐家铭手执赵子龙皮影(端午修好)演唱了一段投影戏,“半世飘零半戎生,风打灯笼照残灯”歌词配唱腔,意境苍凉激越,既是赵子龙身世的写照,也是诸多战友心境的暗示与传递,最后一句“战死沙场君莫怕,汉室中兴待后生”情不自禁掉下眼泪,既渲染气氛,也隐喻了众多“后生”在国难当前中前赴后继的壮举。
(三)角定位与调等方面的寓意
电影《八佰》的导演管虎认为“戏里最好看的是人”,对几位戏份稍多的角用动物特性比喻:“王千源饰演的羊拐倔强执着如‘狼’,姜武饰演的老铁怯懦自私如‘狗’,张译饰演的老算盘谨慎怕事如‘猫’。”狼性很好理解,狗性既有圆滑的一面,也有忠诚的特质,猫性则更为趋利避害。
电影中苏州河的北岸与南岸,在影像画面上做足了功夫,这与彩的运用分不开。彩本身是富有表现力的电影语言,北岸为黯淡的灰黄灰绿,主冷,南岸五彩缤纷,偏暖。隐喻着一边是天堂一边
女演员刘涛
是地狱的现状。南岸戏班子唱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