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农艺技能主要可以通过农民基础文化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来完成。
农民基础文化教育是指针对农民接受文化教育少、文化素质差、没有完成基础教育的情况所进行的一种文化裣性教育。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指针对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所涉及的职业技术要求所开展的教育,旨在提高农民的职业技术水平和社会主义物质生产能力。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包括职业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农民学历教育是根据我国农民文化程度和所掌握的生产技术的现状,所开展的初等、中等和高等学历教育。初等学历教育,其主要对象是小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农民,主要学习初等文化知识和一些基本生产技能;中等学历教育,其主要对象是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农民,主要学习中等文化知识和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高等学历教育,其主要对象是高中、中专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农民,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高层次技艺型农民。农民短期培训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非农职业技术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指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所开展的科技推广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如
绿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等。非农职业技术培训是指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镇转移就业为重点开展的各类非职业技术培训,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一、 实施“绿证书工程”
为了向农民系统传授农业专业知识,农业部从1990年开展绿证书培训试点工作,199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组织实施“绿证书工程”。根据2004年5月的统计,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的2073个县先后组织开展了绿证书培训工作,有盛夏毛不易2042万农民参加了培训,其中887万农民获得了绿证书。据抽样调查,获得绿证书的学员年收入比没有参加培训的农民平均高出30%,开展“绿证书工程”培训的村比没有开展培训的村收入高出24%。通过实施“绿证书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实话“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为适应新世纪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
三本考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青年农民骨干,从1999年开始,农业部与财政部、团中央共同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到2002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的494个县(市)开展了培训工作,累计培训青年农民154万人,通过新技术和新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受训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思想观念,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开展妇女科技致富专项培训
目前,在我国农村妇女中开展了两项规模比较大,且颇具影响力的活动,一项是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这项活动开展10多年来,以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组织乡村妇女学知识、学科技,比能力、比贡献。另一项是“巾帼科技致富工程”。这项工程是2000年全国妇联与农业部等单位共同发起并实施的农村妇女专项培训致富工程。鼓励广大农村妇女参加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使她们掌握1~2门实用技术;鼓励妇女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学习,培养和扶植科技示范户、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
巩汉林简历 四、开展农业广播电视远程教育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中央农广校)创办于1980年,是一所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农民实施终身教育的学校。农广校覆盖全国农村、广大农民,面向基层干部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人员。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9年成立。目前农广校和中心主要承担中等学历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大专自考助学与联合办学以及绿证书教育、青年农民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等任务。
目前,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农村远程教育的主体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办学20多年来,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已经形成一个五级办学体系,拥有1所中央校,谭松韵的现任男朋友39所省级校,330所地(市)级分校,2408所县级分校,23000孙侨潞去世原因个乡镇教学班,有专兼职教师和办学人员4.6万人,具有健全的教育培训体系和一支稳定的办学队伍。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开设的多门类专业,几乎涵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目前,开设了种植、养殖、农业经济管理、农业工程等多种门类48个专业、300多门课程,涵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
办学20多年来,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为我国农村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截至2002年底,全国农广校22年累计招收中专生347万人,毕业生172万人,单、多科结业生170万人;中专后招生8.6万人,毕业5.2万人;自考助学及联办大专招生岩佐真悠子33.7万人,毕业6.6万人;“绿证书”培训516万人;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164.6万人;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2亿人次。2002年全国农广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27万人,其中,中专17.2万人,大专11.5万人,中专后教育4.2万人,当年开展绿证培训122万人,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67.8万人,各种实用技术培训1041万人次。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大面积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接受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学员大多来自农村,毕业后扎根农村,留得住、用得上,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农广校学员大体各占1/3。
据2000年的统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专毕业学员中,担任村干部的有20多万人,担任乡镇(科局)干部的有7.6万人,担任县处级领导的有1万多人,担任地市级以上领导有1200人。其中,农广校毕业学员被选为各级先进代表的有11万人,其中当选为省部级以上的先进代表700人,地市级先进代表9000人,县级先进代表10万人;受各级表彰的共有19万人,其中,省部级以上表彰的6000人,地市级以上表彰的3万人,县级表彰的15万人。现在全国约有400万农民学员成为专业户、科技示范户。这些学员数量多、分布广,带动
力强,是农村科技传播、应用、推广的有生力量。
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通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提高了他们的就业技能,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了农民增收。
与项目相结合
长期的初中证明,要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以项目带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进而促进农民掌握生产技能,是一种深受农民欢迎的方式,效果良好。我国在实施“丰收计划”、“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农民开发”、“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农业开发”、“优质专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发展行动计划”、“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试点行动”等重大项目上,都把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升农民技能作为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内容,带入项目实施的过程之中。
三、目前我省农民接受培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乡(镇)、村是农民接受培训的主要平台。农民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农村职业学校、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初、高中和企业及民间组织的培训机
构等部门,接受不同层次的培训,有+++;接受培训的途径有传统的面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有卫星、计算机网等现代化的远程教育。
实用技术培训、绿证书教育、青年农民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也有中专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大专教育等学历教育;农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选择上脱产班,有的上非脱产班;农民还根据农时季节参加季节性学习班。
八、目前我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是什么?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虽然有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解决。
1、有关农民科技培训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目前还没有出台关于农民科技培训的专门的法律法规,致使农民科技培训缺乏计划性、系统性、规范性,常常是以阶段性、临时性的培训为主,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要求。
2、农民科技培训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开展培训主要取决于所争取的经费数量。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往往有利的事争着干。加上管理分散,经费不落实,工作指导乏
力,导致农民科技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3、农民科技培训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农民科技培训需要大量优秀的资源,但目前培训的资源缺乏且资源质量不高,加之没有形成完善的优势互补的教育培训体系,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农民科技培训手段不够先进。目前培训的手段主要以广播、电视、VCD 等为主,而多媒体手段在农村受观念、资金、师资、基础设施、农民收入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仅仅是起步阶段。大量的新的农业科技信息不能及时快速地被农民了解掌握,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5、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往往不到位。由于缺乏培训经费,许多基层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难以很好地展开。
6、农民对农业科技认知不够,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多数的农村劳动力既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缺乏技术、知识和技能。
九、对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有哪些建议?
进入21世纪,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更大一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倡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享受建设成果的也应是农民,因此,培育新农民应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农民的思想素质、文化教育、科技水平及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的加强与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1、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专项立法。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改变一些地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无规划、无人管、无经费的“三无“状态。
2、加速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农民教育培训的功能,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
3、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手段建设。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媒体和手段,特别是成本低、见效
快的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加速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民企业家、科技示范户、技术能手等,使他们尽快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4、加大农民科技培训资金的投入和管理。
5、建立引导扶持政策,调动农民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