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课堂实录
徐杰
(课前交流半分钟,PPT出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一《〈论语〉十二章》,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 预习情况。
(出示PPT:读读课文、说说本文与教材的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师:来,你先说。
生:我们平时学的文章是现代文,而这篇是文言文。
师:好,这是最主要的区别。还有吗?
生:以前的课文都是一整篇一整篇的,这篇课文是一句一句的。
师:有道理。课文把这样的一句或者儿句话组成的语言单位称为“章”,相当于我们现代所
说的则(板书:则)。还有吗?
生:每一句话都有“子曰",告诉我们这句话是谁说的。
师:“曰”是“说''的意思,都有“曰",就说明这篇课文写的是人物的对话。“论语”的“语”, 就是“对话”的意思(板书:对话)。那么,这个字(指着“论”)该怎么读? 生(齐):读“论"(lun)o
师(板书“论”的拼音):“论”是“编撰”的意思(板书:编撰)。所以,《论语》就是后人 编撰的一部对话集。
接下来我想听听同学们读书的声音。
(生大声读书,3分钟)
(出示PPT:请同学来分别读读每一章。)
师:谁先来读一读?    (一生读第一章)师:你为什么不读“不亦说shu。乎”呢?生:因
为“说shu。”同“悦。是一个通假字。
师:请坐,这个同学的预习工作做得多好啊(板书:通假字)。这十二章中还有没有通假字? 生(齐):有。
师:在哪里?
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里的“有”通“又气
师:很好,请作标记。第二章,请你来读。
(一生读第二章)
师:“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个“三”泛指多次,它指三次。师:到底是“三次”还是“多次” ?
生:“多次”。
师:课文解释说,两种理解都可以。你认为是“三次”还是“多次”好?
生:应该是“多次”。
任鲁豫师:那么,这十二章中有没有再次出现“三”这个数字了?
生:“三十而立”。
师:这里的“三”是确指。
生:“三人行”。
师:“三人行”的“三”,是指“三个”还是“多个” ?
生:多个。
师:在文言文中,“三六九”,一般指多个。继续读课文。
(一生读第三章)
师:她把对话的出处也读出来了,很好。大家猜猜看,徐老师多大年龄啦?生:48岁。 师:太厉害了,我就是48岁。所以徐老师是“四十一一”
生(齐):“有八”。
师:很好,继续。
(一生读第四章)
师:读得不错,但可以再改进一下。有个地方的停顿没处理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里读“可以”,还是“可一以”?注意,在这里,“可”解释为“可以”(板书:可以),“以” 解释为“凭借”(板书:凭借)。“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好, 继续。
(一生读第五章)
师:读得不错,请坐。我来画一个图,你们猜猜它对应课文里的哪个字?生:“罔二 师:课文里的“罔”是怎么解释的?生:“迷惑无所得”。
师:你看,这个“罔”字,像一张网。鱼在网里,就是被束缚了。所以,“罔”的本义是“被 束缚”。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学而不思”,只是相信书本、相信老师说的话,没有自己的 思考,就会像在网里的鱼一样,没有思想、没有自由了。好,读下一章。
(一生读第六章)白玫瑰花语
师:这段话是孔子用来表扬自己的弟子的,是哪位弟子?
生(齐):颜回。
师:刚才这位同学没有读出表扬的语气。来,后排的男同学你来试一试。    (一生读)
师:“贤哉,回也! ”读得有点味道了。好,读下面一章。
(一生读第七章)
师:继续,读下一章。
(一生读第八章)
师:我想问问你,“饭疏食”中的“饭”是什么意思?生:“吃:师:“饭”原来是名词,现 在作动词用了。名词作动词,这是文言文中很重要的一种现象,叫词性活用。(板书:饭: 吃)那么,“饮水”中的“水”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冷水二
师:如果是“热水”,古人会怎么说? 生(齐):“汤”。
师:我们现在喝的“汤。古人叫什么呢?
生(齐):“热水"。
师:错了,我们现在喝的“汤”,在古代叫“羹二有些词,古代和现代的用法不一样,我们 把这种用法叫做“古今异义”(板书:古今异义)。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比如,古人说 的“河。专指“黄河”。我们说的“河二就是指“河流”。好,继续读。
(一生读第九章)
师:请坐,继续。
(一生读第十章,一生读第十一章)师:“匹夫”是什么意思?
生(齐):“平民百姓”。
师:带有“匹夫”的成语学过没有?生:“匹夫之勇”。
师:这是含贬义的。
生:“匹夫有责气
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就是指“普通老百姓”,“匹夫之勇”,是普通老百姓中 的憨头佬。继续读。
(一生读第十二章)
师:现在,我们把全文读完了。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真不错。
(出示PPT:对照课文注解读课文,哪些句子的大意还不够明白的,请你用”做标记。) 师:现在,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对照注释读原文,请你直接把原文的意思说出来。如果哪个 地方说得不够通畅的,就在边上打一个问号。
(生对照注释读原文,5分钟)
师:好,你们有没有什么地方打了问号的?
生:我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贤哉,回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还有一个是“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师:我们班有高手。我想请他来回答。
梁博近况
生:“贤哉,回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应该是“别人不能忍受他的那种艰苦生活, 但颜回还是坚持过自己的朴素生活”。
师:颜回坚持过自己朴素的生活,但是他很快乐,因为他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我要补充的是, “贤哉,回也”的语序跟我们现在的语序不一样,现在的读法应该是“回也,贤哉! ”“颜回 是多么贤能啊!”刚才这位男生还有第二处疑问一一“于我如浮云”。“于”是什么意思? 生(齐):“对于”。师:“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什么东西“对我就像浮云一样” ? 生:应该就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的财富和地位。
师:他的这个解释特别好。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清楚。师:我们一个字一个字来。“博 学”是什么意思?
生:“博学”是“知识渊博”的意思。师:“笃志”是什么意思?
生:“坚定志向"。
师:“切问”是什么意思?
生:“恳切地问”。
师:就是“恳切地、虚心地向别人发问、向别人请教二“近思”呢?
生:“近思”是“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师:所以,你不理解的就是这两个“而。它们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这四个词,就是我 们对待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刚才有位同学偷偷地问我,“传不习乎”的“传”,是别人传“我” 的,还是“我”传别人的?你们认为呢?
生(齐):“别人传我的”。
师:“别人传我的”什么东西?
生:“知识”。
师:“别人传我的知识我一一” ?
生:“温习”。
师:你认为“习”是什么意思呢?
生:“复习”。
师:有说“温习”的(板书:温习),有说“复习”的(板书:复习)。徐老师班上还有个同 学认为是“做练习”(板书:做练习)。有一个很著名的《论语》研究者叫李泽厚,他在《论 语新读》中把“习”理解为“实践或运用”(板书:实践、运用)。你觉得“习”字是什么意 思呢? “传不习乎? ”“老师传给我的知识”,“我温习过了”、“复习过了”、“做练习过了”, 还是“实践运用过了” ? 生(齐):“实践运用"。
换届策划书师:我也认为这个解释是最合适的。“习”的繁体字上面部分是“羽毛”的“羽”,下面是“白”, 本义是“小鸟练飞”。大鸟把飞翔的方法教给小鸟,小鸟不会飞,就应该去实践才合理。第 一章中“学而时习之”的“习”跟“传不习乎”的“习”也是一样的。“学”是“学习”,“习” 是“实践、运用气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出示PPT: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短语。    成
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
师:《论语》中有很多话一直流传到现在。这些话不能拆开来分析,是固定短语,我们把它 们叫作“成语”。我们小学里学的成语大多是四个字,是四字成语。但成语也有三个字或四 个字以上的,甚至于一句话也可以成为成语。《〈论语〉十二章》中有好多成语,请大家自由 地读一读。
(出示本初子午线PPT: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从心所欲    温故知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    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    择善而从
知命之年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现在来解释这些成语。“不亦乐乎二 生:“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情吗?”
师:很好。“逝者如斯”。
生:“逝去的一切像水一样。
”师:“逝去的一切”,在这里是指什么东西?
生:时间。
师:对,时间像流水一样。“知命之年”。
生:就是指“五十岁”。
师:你怎么知道是“五十岁” ?生:因为文中有个句子叫“五十而知天命”。
师:再请解释一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二
生:“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知道的人”。师:有点像绕口令了,重新翻译。生:“知道的人不如 乐于知道这个事情的人”。
师:谁来说清楚一点。
生:“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
变形记 李耐阅师:她把这个“之”翻译出来了,很好。当然,“之”字如果不翻译成“学习”,还可以理解 为“仁德”。“知道仁德的不如喜欢仁德的气好,老师再来考一个。“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 夺志二
生:意思是“一支军队,可以改变它的将帅,但是平民百姓不可以改变自己的志向。” 师:是改变“自己的”志向还是改变“他的”志向?
生(齐):“他的”志向。
师:好,大家说得不错。老师再问最后一个,“三十而立"。 生:“三十岁的时候就有所成就二
师:这里的“立”不是站立。它是一个比喻的说法:一个人三十岁了就能够站立在天地之间, 就是有所成就了。
现在,我们来试着说一段话。这段话里面要包含上面的某个成语。
(出示PPT:试着说一段话,这段话里要包含上面的某个成语。)
师(补充):这段话要说得有点氛围,有点情境。比如:课间的时候,同学们坐在教室里等 着徐老师来上课,徐老师说还有十分钟,你们聊聊天吧,于是我们就快乐地说昨天的事,说 前天的事,说身边的事,说我们家里快乐的事,真是一一
生:不亦乐乎。 师:这样说,成语就用在了情境中。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准备,开始。
(生自主准备) 师:你先来。 生:我想说的是: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学了的东西总会忘掉,所以我们要温故知新。
师:好的,说得很有逻辑性。
生:我要说“从心所欲”。离上课还有十分钟,徐老师让我们说说话,我们从心所欲地跟前 面的后面的同学聊天,聊昨天的事,前天的事,身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