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必备3篇)
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区别1.西安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 第1篇2021法定节假日
景区有南门和东门,南门是正门,游客中心也位于南门,建议游客南门进入景区。遗址公园分为免费区和收费区两部分,其中收费区是景区的核心区域,包括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遗址以及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免费区内的部分景点也需要购票,如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考古探索中心等。
应采儿照片在收费区内,游客可以观赏到各大殿的台基遗址以及在台基遗址上用轻钢结构呈现出的.宫殿轮廓。在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内,能够观赏到遗址内出土的文物,如:皇家用具、器皿等。博物馆的东北角,还有按照1:15比例复原的大明宫微缩景观,最高的微缩宫殿高约2米左右,你可以“行走“在景观中的街道上,融入盛唐大明宫之中。
靠近南门的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内,保存了当年丹凤门的门阙墩台遗址,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可考的最大一座城门。在丹凤门的西北部有考古探索中心,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文物考古发掘和修复工作,特别适合对文物工作感兴趣的游客。
在游客中心旁的影院内,游客可以观赏到IMAX3D影片(大明宫传奇),每小时播放一场,片长35分钟,在3D环境下,观众犹如穿越历史大门,置身1300年前的盛唐王朝。
2.西安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 第2篇
罗志祥 杨丞琳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它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是唐朝皇帝进出宫城的主要通道。丹凤门上部建有丹凤楼,是皇家颁布赦令,举行宴会等大典的重要活动场所。丹凤门北对大明宫主殿含元殿,东西为顺城街,直南为长安城南北长1500米,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与唐大雁塔遥相呼应,构成了唐长安城的重要景观轴线,展示了盛唐皇室的无上威仪。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曾改“丹凤门”为“明凤门”,约四年后恢复旧称。丹凤门作为皇帝宣赦的固定场所,每逢宣赦日,门前一侧立高杆,上悬金鸡,一侧臵鼓,百姓聚集门前广场,杨丽萍金星吵架
待皇帝登楼,囚犯在鼓声中被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为记:“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
现在的丹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地区,20XX年经考古发掘揭露,丹凤门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目前隋唐考古之最。发掘出的残存门址由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组成,均为夯土结构。实测门阙墩台东西总长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均宽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丹凤门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20XX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启动后,丹凤门遗址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是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馆为三层框架结构,内部空间用于保护展示丹凤门遗址,城楼上用以开展各种仪式活动。为实现保护展示建筑的可逆性和达到文物保护的要求,建筑结构与遗址边沿距离大于60厘米,城台与城墙部分外表建材为城砖肌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外墙彩全部选用淡棕黄,目的是使这座建筑既能体现唐代皇宫正门的形制、尺度、建筑特和宏伟端庄的风格,又有别于其它仿古建筑。彩上采用浑然一体高度抽象的手法赋予遗址保护展示建筑有如雕塑感和现代感。
唐李益曾有诗: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龙负日升天门。 凤凰飞来衔帝箓,言我万代金皇孙。 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贶,泥金检玉昭鸿恩。
3.西安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 第3篇
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 小臣欲上封禅表,久而未就归文园。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属皇宫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规制宏伟,地位尊崇,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地位相当。
含元殿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为都城长安的主要标志建筑,称著当时,传名后世。关于含元殿的殿名,按唐人李华《含元殿赋》所说:“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说,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说明含元二字源于《易经》。武则天时曾改成“大明殿”,使殿名与宫名相统一,至唐中宗即位后才恢复旧称。
何洁照片含元殿殿堂坐于三重高台上,台基高米,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两阁和供大臣登殿的龙尾道。殿、阁之间有飞廊相接,两阁之下有南北排列的东西朝堂、肺石和登闻鼓、钟鼓楼、左右金吾杖院。殿前至丹凤门间有广场和专供皇帝出入宫城的御道。这一建筑组,构成了唐代大明宫内规模宏伟、礼制庄严的外朝听政区域,是唐王朝的皇权象征和国家标志。
含元殿作为外朝场所,主要用来举行元日、冬至大朝贺仪式,及一些特殊活动。唐朝的元日大朝贺源于古代的朝贡制度,是通过贡物和朝觐的方式来规范中央与地方、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关系的一种礼仪,而日本、天竺(印度)等远来之国的朝贡,则属于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唐朝冬至大朝贺始于开元八年,唐玄宗时开始施行,此后各代皇帝照行冬至朝贺,仪式规模则参照元日朝贺。每逢朝会日,含元殿场面热烈,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别向皇帝拜贺新岁;还有少则数国,多则十国,操着不同语言,穿着不同服饰的外国使节或首领,列队登上含元殿,依次觐拜。每逢此时,含元殿都成为各民族政权开展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据日本史籍载,曾有日本遣唐使因朝列位次不及新罗(今朝鲜半岛),提出抗议,玄宗特许将日本使节调至东列第一,新罗则调到西列第二,留下千古佳话。
唐代诗人每每被含元殿的恢宏气势和大朝会的盛大场面所震撼,留下了许多咏颂含元殿的篇章,如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崔立之的“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张祜《元日仗》诗:“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更有李华做《含元殿赋》,洋洋三千言,颂尽含元殿乃至大明宫的气象万千。
可惜的是,至唐朝末年,天下纷乱,硝烟四起,大明宫多次遭遇黄巢、朱玫等军阀战乱损毁,含元殿也最终毁于兵祸之中,存世220余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