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方海事:“1+N”执法新模式开创监管新局面
陈锴;张明盼;杜成程
姚笛潜规则图片【期刊名称】《中国海事》
【年(卷),期】2017(000)003
【总页数】2页(P70-71)
【作 者】陈锴;张明盼;杜成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地方海事局;江苏省地方海事局;江苏省地方海事局
演员王同辉【正文语种】中 文
“远洋9588空载在寒山寺附近水域船舱着火,请求救助。”“收到,立即赶赴。”1月8日1117时,苏州水上交通指挥中心接12395报警后,立即向一中队下达处警指令,并联系消防部门对其进行救援。指挥中心通过分布在运河沿岸的视频探头对其情况进行监控,就近海巡艇迅速赶到现场配合消防进行灭火并对上下游进行临时交通管制,及时有效确保了船员安全。
这是江苏地方海事探索“1+N”执法模式取得成效的缩影。
2016年9月份以来,苏州市地方海事局作为全省“1+N”执法模式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处置事故37起,实施救助52起,与110联动42起,涉及事故报警、落水人员救助等。作为苏南沿线海事综合执法改革的样板区,苏州地方海事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固化,实现了执法理念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执法手段从“签证+巡航”向“智能化监管+精确执法”、执法模式从“静态管理为主,动态管理为辅”向“动静态管理结合,偏重后台技术管理”的根本转变,保障了水上交通安全,保护了水域环境清洁,也维护了船员整体权益。
苏州市因其西抱太湖、北依长江的特殊地理位置,水网密布,海事执法覆盖面广 、劳动强度大,为海事工作增加了难度。
“作为苏南沿线海事综合执法改革的样板区,我们现在要在创新执法方面努力做大这个‘1’,做强多个‘N’。”苏州市地方海事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王银波说。“1+N”执法模式,顾名思义,“1”指苏州市水上交通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聚合信息资源,设立了应急值守、电子巡航、非现场取证、信息发布、指挥调度等职能。“N”则包括苏州各县处分中心、海事所、执法中队、海巡艇、海事巡视车、执法人员等执法单元以及社会应急力量等各层级、多领
于正回应吴谨言演技域的联动单元。
“由于条块分割,以前船民在遇到险情或需要救助时,要经过局、处、所、点、艇5级层层汇报,而且不论距离远近必须是管辖区域内的执法亭赶到现场处置,浪费了很多时间。”苏州水上交通指挥中心负责人晏洋说,资源整合改变了传统的局处所点层级警情传递方式,打破原有站所之间的区域壁垒,由指挥中心点对点就近下达处警指令,不需再层层汇报,大大节约执法时间,减少人员的劳动强度,平均每起应急处置反应时间可缩减5分钟以上,实现了全省海事一家人目标。
目前,苏州水上交通指挥中心已经整合了海事、航道、港口等部门信息系统资源,完成了与海事所、执法中队衔接协同的业务流程设计再造,多个条块分割的执法单元及联动单元通过水上交通指挥中心全部“活”了起来。粗略估计,自2016年10月以来,依托信息化平台优势和扁平化指挥调度快速、顺利查处了到港不申报危险品船42艘次,护航过境的超限船队21轮次,与浙、沪周边警务部门联动查处垃圾外运船2件次、联合查处土方运输“三无”船舶24艘次等。
“今天下午全市多云到阴,东南风5级阵风6-7级,水面上阵风8级,于2017年2月21日1100
时对太湖湖区实施封航,其他湖区参照执行。”21、22号,苏州正值刮风下雨,太湖风景区湖面上无一艘快艇、画舫、摇橹船等,原来是苏州地方海事提前为辖区内的各船员发送了预警信息,苏州太湖游船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进的手机上清楚地记录了这一场景。
该水上交通指挥中心依据预警预控体系相关规定,根据天气预报、水文信息、航监部门的水工作业信息,港口、航道信息,应急办相关信息,利用短信平台、平台、高频等预警方式发送预警信息。“我们每次收到预警短信后,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还会接到电话再次确认。”苏州太湖水星游艇俱乐部客服经理王国樑说道。
目前,苏州地方海事预警种类已从以往单纯的恶劣天气预警扩展到航道拥堵、水上突发事故、危险作业等多种情形,预警范围从主干线航道拓展到所有视频覆盖区域,预警发布从以前的分段分级发布,到现在可以全区域统一发布,预警方式也从手机短信预警到现在的VHF、公众平台等多方式,多形式、全方位的保障预警工作。5个多月的时间,中心累计发布太湖封航13次,旅游快艇封航9次,极端天气预警10次,水工作业预警6次,航道拥堵预警2次,事故预警2次,累计推送安全信息57 639条次,在预警信息更精准的同时,辖区险情事故量同比往年常态下降30%。
太湖、阳澄湖、金鸡湖等湖区是苏州水源保护地,作为苏州水上交通指挥中心重点监管区域,中心依托VITS监管平台信息化优势,设置完善区域性、针对性的电子栅栏。“苏州干线航道、重点水域每2-3公里就会有一个探头,船只的行驶轨迹、速度、类型等都能追踪到,确保了辖区水域重点船舶的实时跟踪。”王银波介绍。
RNG新公司名为“软泥怪”“依托指挥中心信息聚合优势,还可以对险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减少人员、艇力、应急设备的中间协调时间,有效提升复杂警情联动处置、重大警情合成处置的效率。”谈起“1+N”创新执法模式,执法一中队所长万挺感慨颇深。作为一线执法单位,执法一中队有10名海事人员,以往每天早上8点会准时出艇巡航,直到下午5-6点才能回来,每个人都忙得焦头烂额。自从实施了电子巡航后,指挥中心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巡航计划,部分替代实艇巡航,明显降低了行政成本,初步估算每月至少减少柴油、机器损耗费用15万元。“我们已从过去的疲劳战转为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以前26个人都忙不过来的工作,现在10个人就能搞定。”万挺激动讲述。
苏州地方海事局依托电子巡航和非现场取证,每月平均可减少人员巡航频次900余次,这使得海事人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安全监管规律研究、规范行政执法建设和提供优质公共
服务等业务上去。“现在水上搜救也变得高效多了,用时也更短,指挥中心能够准确定位,我们也能精准执法。”苏州太湖水上搜救基地马良所长说道。此外,水上交通指挥中心利用VITS系统等现代化的手段跟踪船舶,实时向警方报告船位和航线,实现110联动、网上协办……“1+N”全新执法模式在苏州地方海事正全面落地生根。
2月5日,春节假期刚结束的周日,江苏省地方海事局局长王慧廷就来到苏州调研“1+N”执法模式改革工作,就改革的下一步工作,王慧廷指出,要围绕做大“1”,做强“N”两个方面,坚持不懈做好全省执法模式改革工作。通过做大做强,实现江苏地方海事执法模式的全面改革,形成监管有效、安全畅通、服务优质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新局面。
联通3g设置>高圆圆男朋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