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殷.(yīn)切埋.(mán)怨筵.(yán)席呱.(guā)呱而泣
B.  陨.(yǔn)首绣衾(qīn)      婢(bì)女相形见绌.(chù)
C.  挣.(zhēng)揣栏楯.(shǔn)    口讷.(nè)      墙垣.(yuán)周庭
D.  蓓蕾.(lěi)      谂.(rěn)知乳媪.(ǎo)      日薄.(bò)西山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
..
垂成
..,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闫妮的女儿B.销售数量的增长掩饰不了彩管产业日薄西山
....的尴尬局面,由于主要品种价格降低幅度较大,导致该公司净利润下跌严重,彩虹电子去年亏损2843万元人民币。
C.那抑扬顿挫的声调、绘声绘
....的讲述、惟妙惟肖的表演,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不时赢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D.国土资源部的一个关照,降生了我国一个新的旅游式样——地质公园,十年间,我国的
地质公园奇迹般结束了由建立到成长、由形影相吊
....到儿孙举座的嬗变。
3. 与“圣人不凝滞于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令人长号不自禁  B.其制稍异于前
C.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是以见放
4.《长亭送别》中[一煞]中所展现的莺莺的心境与下面哪一句的内容最相切合(3分)()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C.离愁渐远渐无穷。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张爱朋个人资料③竟然忘记了凡尘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 ②④①③
B. ①②④③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6-9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u盘东西删不掉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十六来归来归:出嫁,嫁过来
B.每至夜分夜分:半夜
C.室靡弃物靡:没有
D.遇僮奴有恩遇:遇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二子肖母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抚爱之,益念孺人先妣抚之甚厚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十六年而有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9.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4分)
答:▲
2023年清明放假调休(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分)
答:▲
(3)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3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①罟(gǔ)师:渔夫。
(1)这首诗的前两句包含了哪三重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用春比喻相思有哪些好处?(6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2)青山隔送行,▲,▲。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4)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5)树欲静而风不止,▲。
(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鲍鹏山
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④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平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什么是肇事逃逸⑤“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⑥《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⑦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
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⑧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
湖南旅游
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选自《天纵圣贤》,有删改)
12.文中说“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请解说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13.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请纵观全文,分点概括。(6分)
答:▲
14.请对第⑤节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6分)
答:▲
15.根据本文内容和有关文史知识,请举例作简要阐述:“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4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删改)
李国文
⑴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
⑵17世纪的中国,从上到下自我闭关,自我禁足,不可能知道世界之大,也不想知道这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因此,当然不知道有个英伦三岛,有个莎士比亚。汤显祖若是了解他的这位外国同道如何为英镑奋斗而其乐融融,也许会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不活得那么累,也不会活得那么苦,那么穷了。
⑶莎士比亚比汤显祖幸运,因为他不是书香门第出身,不存在光宗耀祖的想法,这个手套匠的儿子,离开家乡来到伦敦谋生的时候,心态比较从容,要求也不太高。他只是想挣钱,恰巧17世纪初的伦敦,赶上了资本主义上升期,经济的富足催动了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他一开始在剧团搭布景跑龙套,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他的编剧才能胜过了他的演技,遂让他以鹅毛笔为生,源源不断供给剧团以剧本。他也从此财源滚滚地成为剧团的股东,成为剧场的老板。当他再度回到家乡,已是衣锦还乡的体面乡绅,很受尊敬的地方显贵,门楣终于镶上他梦寐以求的贵族徽记。他还向当地的圣三一教堂捐了一笔钱,不但活着的时候教堂里有他的专用祈祷座席,死后还可以很有面子地埋葬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