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题6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8分)
 
1.先秦时期的语录体的散文集是(A
A、《论语》
B、《庄子》
C、《左传》
D、《战国策》
2.《国殇》选自( B
A、《九章》
B、《九歌》
C、《天问》
D、《招魂》
3.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B
A、欧阳修
B、韩愈
C、柳宗元
D、苏轼
4.《兵车行》是一首(C
A、律诗
B、绝句
C、新题乐府诗
D、四言诗
5.在《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作者"借种树以喻居官"所采用的方法是(B
A、比喻
B、类比
C、对比
D、比拟
6.《报刘一丈书》的作者是(B
A、侯方域
B、宗臣
C、王安石
D、司马光
7.《风波》选自(A
A、《呐喊》
B、《彷徨》
C、《朝花夕拾》
D、《坟》
8.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是(D
A、鲁迅、茅盾、叶圣陶
B、茅盾、冰心、朱自清
C、鲁迅、老舍、曹禺
D、茅盾、叶圣陶、郑振铎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6分)
 
1.《上邪》的主要写作特点有( ABC
A、直抒胸臆
B、构思奇特
C、大胆夸张
D、含蓄委婉
E、化用典故
2.下列诗人中,诗风具有浪漫主义特的诗人有(ABC
A、屈原
B、李白
C、岑参
D、杜甫
E、陶渊明
3.下列作家常被后人并称的有( ABCE
张柏芝 门照艳 图片A、老子 庄子
B、韩愈 柳宗元
C、李白 杜甫
D、王安石 苏轼
E、元稹 白居易
4.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具有以下意义的有(ABCDE
A、实写菊花
B、以花自喻
C、寄托身世之感
D、象征自己晚年的孤苦无依
E、抒发盛衰之感
5.王实甫《长亭送别》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主要有( ABDE
A、对偶
B、比喻
C、重复
D、排比
E、叠字
6.下列作品属鲁迅所写的小说有(ACD
A、《狂人日记》
B、《灯下漫笔》
C、《祝福》
D、《伤逝》
E、《纪念刘和珍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
 
1.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
4.叙述的主要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 平叙等几种。
 
四、词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既来之,则安之。
来:通"徕",招徕,归顺。
2.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停止
3.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
度:估计
4.石崇与王恺争豪。
争豪:比赛富有
5.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辟:驳斥,抨击
6.矢著其上砖半箭。
著:射进、射入。
7.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废卷:2022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放下画卷
8.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消:经受
9.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
过: .往访
10.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
宇宙大化:即大自然,客观世界。
 
五、翻译题(每句1分,共5分)
 
1.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姜氏何厌之有:
    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A、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A、难道是因为得天下困难、失天下容易的缘故吗?
B、还是认真推究他成败的原委,其实都是由于人为的呢?
3.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A、使木寿且孳也:
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解答:
A、使树木活得时间长而且生长茂盛。
B、能够顺着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使它的本性获得充分发展罢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1-2题每题2分,3-4题每题1分,共6分)
 
1.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哪两个字运用了双关语?其含义是什么?
   解答:一个字是"丝",既是春蚕吐丝之"丝" ,又是相思之"思",表白诗人相思之情如春蚕吐丝绵绵不尽。另一个字是"泪",明是蜡泪,暗指情人泪,表明爱情之深如蜡炬燃尽,奉献一切。
2.《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在叙事时采用了虚实两条线索,其实线是什么?虚线又是什么?
   解答:实线:德拉卖掉一头美发为丈夫买表链的过程。虚线:杰姆卖掉金表为妻子买发梳的过程。
3.李斯的《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答: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4.宗臣的《报刘一丈书》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解答:本文揭露了明朝官场的腐败风气,从权要者、干谒者、看门者和"闻者"的不同角度,反映了这种腐败,揭示出所谓"上下相孚"的真相。
列表 
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1-3题每题5分,4题6分,共21分)新春佳节的诗句
 
1.阅读孟轲《寡人之于国也》文中的一段: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回答:
  A、这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B、孟子提出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C、本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
A、阐述了孟子王道思想的根本措施,充分体现了他的王道思想。
B、根本措施有四条:划分宅基,发展家畜,分配田地,加强教育。
C、排比。
2.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文中的一段: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请回答:
  A、作者反驳司马光责难的立论原则是什么?
  B、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C、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有哪些?
   解答:
A、立论原则:名实必须相符。
B、批驳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种种诬蔑。汽车外观
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
3.阅读朱自清《背影》文中的一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请回答:
  A、这里刻画父亲形象用的是什么样的描述方法?
  B、这里什么地方用的是侧面烘托手法?
  C、描写父亲过铁道时,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描写有什么好处?
   解答:
A、白描手法。
B、写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流泪,又"赶紧去搀他",这用的是侧面烘托手法,用儿子的被感动来烘托父亲爱子的深挚感情。
C、这些词语准确、生动、富有动态感,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艰难动作如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阅读白居易《杜陵叟》的前一部分: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请回答:A、这首诗先写灾情的严重程度作铺垫,然后转入揭露和控诉,这样写对表现"伤农夫之困"的创作主旨有什么作用?
B、本诗在叙述角度上有何转化,其作用如何?
C、从本段可以看出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解答:
A、其作用有三点:一是用灾情严重的程度来铺垫,下文官吏急征暴敛的行径更让人无法容忍,把作者痛感暴虐统治之弊甚于天灾的批判态度突出出来;二是揭露官吏们盘剥农民的目的是为了"求考课",从而把农夫之困的原因深化;三是以此突出农民切盼的皇帝免租福音只是一纸空文,百姓既要承受生活的痛苦,还要感恩戴德,加深了悲剧意味。
B、诗的前面是第三人称叙述,到"剥我身上帛"四句,转为杜陵叟第一人称直接控诉。其作用是情感强烈,表达了对官吏的无比憎恨,加强了批判力度。
C、通俗易懂,如诉家常,感染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