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
李商隐无题诗深情绵邈,意境朦胧,婉曲晦涩,将其感伤情调抒发得淋漓尽致而最富艺术独创。其无题诗的感伤情调的成因、表现、独特特征,以及突出贡献,值得我们探讨。
一
李商隐无题诗表现了感伤情调的倾向。他的感伤以自我为主,又扩大到为国家、社会而感伤,形成了他作品的基调与风格,这与他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独特个性是分不开的。
从其生活经历看,李商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但从幼时起他就是一个孤儿,饱受人生困苦。虽然经过努力得到令狐楚等人的赏识、推荐,先后考取了进士和博学宏词科,但踏上仕途,也无辜的被卷入了牛李两党之争。因为娶王茂元的小女儿为妻,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于是他长期受到压抑,排挤打击,加之后来王氏病故,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这样衰败的家世、没落的时世,仕途的坎坷,妻子的早逝等使这位本具有抱负和才华的人,常以借未嫁女子的幽怨,来诉说自己理想难成的失望,用生死离别时的相思来烘托孤独寂寞的心境。正如余恕诚先生在《唐诗风貌》中所言“他的无题诗几乎篇篇都在书写不幸”。
张云龙王一菲恋情西方体验美学理论认为“一个文本是作家的一种体验,解读文本是体验作家的体验。”于是读李商隐无题诗,会体验到“人生空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的人生哀吟,“相识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爱情感伤,更会体验到年仅四十六岁的李商隐在寂寞中郁郁而终的无奈与痛苦……
从其社会背景来看,晚唐时期政治经济的衰败,危机四伏,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朋党之争变本加厉。国运腐朽衰颓之势渐成,使敏感的知识分子普遍孳生起“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的危机感和失望颓唐的心情,愈到后来,国家在分裂的道路上越来越快,广大知识分子仕进无路,报国无门,更痛感国事日非,无力回天。李商隐也一样,在这段时期中,他的政治理想濒于破灭,思想上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危机感和幻灭感,个人生活的不幸的感伤再加上对国家社会的感伤,形成了贯串李商隐诗歌始终的主旋律。同时我们发现,李商隐无题诗感伤情调在打上诗人自己的烙印的同时,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叶燮在《原诗》谈及晚唐诗歌的艺术风格时说:“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芙蓉,篱边之丛菊,可不为美乎?”可见一斑。
从其独特个性看,正如王蒙先生在《李商隐诗作的一些理解》中所言李商隐是“先期愁人”,
有“先期悲叹”的“夭折意识”读者又能从“庾信生多情,杨朱死有情”中感到他的多感、多情。又能从期望与失望、执著与缠绵,忧郁与感伤中感受到他独特的个性魅力。又不能忽视,源于对自己人生体验的深刻理解,诗人便在佛道中追求慰藉,于是感伤情调与佛道意趣的相互融入又加深了他无题诗的朦胧美和悲剧美。诸如黑夜、孤月、哀筝、细雨、弱风等大量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与佛道的“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离情去欲”的精神融合演绎着诗人无尽的哀叹,向读者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
二
梁启超在《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谈到李商隐无题诗的感受,“我理不会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李商隐的无题诗从审美角度看,它写的是内心情绪体验:或忧叹离怀,或哀婉缠绵,或执著清醒,或迷惘暗淡。确实,心灵细腻的诗人将其感伤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笔者认为李商隐无题诗有爱情、人生、政治三大内容主题,同时李商隐无题诗能善于以委婉曲折的手法、丰富的意象、韵味深长的语言来表现其感伤情调。
他站在地球的另一边看月亮
李商隐无题诗的爱情主题让人回味。谈起唐代诗坛上以爱情入诗的诗人比较多,诸如元稹等写了很多浓艳甚至轻佻的艳情诗,但以无题诗为中心的爱情诗,李商隐可谓独领风骚,而且真正把爱情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他摆脱了宫体诗人写闺阁生活的庸俗,鄙弃了古代不少爱情诗作者那种对女子及其爱情生活的玩赏态度,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带着纯真的精神追求,描写了一个感情细腻细微的领域,这些诗深情绵邈,意境朦胧,书写着希望与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
全球三大检测机构李商隐似乎就是男女爱情生活的代言人。他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女性的口吻,书写着离别时的伤痛,在伤痛中灼热的渴望,坚忍而执著的精神。他似有“执手相看泪眼”的真切的体验,“黯然销魂”的真切断肠。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感人无数。他的《无题》(飒飒东南细雨来)他细致地表现了一个深闺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希望幻灭的痛苦。这些无题诗都交织着希望和失望,令人目眩,表现出一种带着感伤情调的情诗之美。
李商隐无题诗的政治主题耐人琢磨。冯浩认为,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实有寄托者多,直作宴请少。”朱鹤龄在《李文诗集注序》谈无题诗时说:“男女之情,通于君臣朋友……古人
之不得志于君臣朋友者,往往寄遥情于婉娈,结深怨于蹇修,以序其忠愤无聊缠绵岩往之致。……吾故曰: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就是说,李商隐无题诗“皆托于不忘君之义,而深惜才之不遇也。”(杨基《无题和李义山商隐》)。诗人是“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庄语不可而漫语之。”正如李商隐自己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义喻君子”。确实,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有一部分带有政治寄托。
李商隐有政治抱负,但如王蒙先生在《双飞翼》中讲“李商隐在政治上是失败的,甚至连失败都谈不到,因为他根本没有得到过一次施展抱负,哪怕是痛快淋漓地陈述一次政治主张的机会。”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李商隐只能用隐曲晦涩的语言来表达对政治的感慨。
最简单感谢老师的话语他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就是以刘郎遇仙女的典故化自己在秘阁(帝王身边)都未能被朝廷赏识,何况去边陲之地的悲凉际遇的感慨。
李商隐无题诗的人生主题使人感慨。刘学锴先生在分析无题诗时说:“尽管诗人主观未必有意识地另有寓托,但郁积于胸的涵容深广的普泛性人生体验,却使他书写爱情体验时也不
由自主地触类旁通,将广泛的人生体验渗透融合在上述诗句中。” ①而且又说“李商隐无疑是一个最易产生人生感慨的诗人……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悲剧氛围中,这种‘沦贱艰虞多’的身世境遇,再加上锐敏而纤细,内向而缠绵的,多愁而善感的性格气质,使他对人生悲剧有极为丰富深刻细腻的感受。而他屡寄戎幕,远离家世,在独居异乡的漫漫长夜中,又正有充裕的时间来细细品味思考人生。”②
如《锦瑟》一诗,感叹年华逝岁。全诗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怨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诗人悲剧心理:既不满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的迷惘。
至此,从李商隐无题诗感伤内容主题来看,我们发现这与杜甫也有明显不同。杜甫能自觉得把诗歌当作史笔来写,他的沉郁顿挫给人的伤感,是忧国忧民的慨叹,不象李商隐的伤感。李商隐虽然能为国家、社会感伤,但感伤也总是以自我为主的。
李商隐也不愧为晚唐诗坛里具有独创艺术成就的诗人,他更能用细密的构思、含蓄的意境、清丽的语言等将以上无题诗的爱情、人生、政治三大内容主题的感伤表现的独特而显个性。
李商隐善于用委婉曲折的手法,主要表现在典故和象征运用上。无题诗通过典故神话的运用,制造了华贵富丽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温婉缠绵的气氛,增加了读者解读时对美的追求。
十大空气能热水器如《锦瑟》,颔联出句用《庄子·齐物论》中庄子梦蝶的典故,从表现诗人的身世与经历来说,则是梦幻般的身世和追求幻灭的一种象征。颔联对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用望帝化杜鹃的典故,展现了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的气氛画面,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追求过程中迷惘的悲哀。颈联上句“沧海月明珠有泪”,用《博物志》中南海鲛人哭泣时眼泪化为珍珠的典故,是对诗人沉沦废弃,才能不为世用的寂寥身世的一种喻解,具有感伤的意味。颈联下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描绘蓝田山中沉埋的美玉,在暖日晴辉的照映下,升起丝丝轻烟的朦胧虚幻境界。这是诗人向往追求的境界。全诗似乎让读者在聆听一个富有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年华逝岁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
不能否认李商隐用典故较多,有时典故比较深僻,使人读来晦涩难懂。鲁迅说过:“玉谿生清词丽句……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给杨霁云》)
无题诗也通过象征寄托,借助托寓抽象的感情内容,来反映现实生活和深刻的社会主题,
加重了诗人的感伤情调。
《贾生》全诗写汉武帝再召贾谊一事,揭露了统治者表面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寄托了对当时现实中迷信神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的不满,而作者也有以贾谊自喻的意思。
田馥甄绯闻男友李商隐也善于意象的创造。据《生物意象与人格精神》作者孙金荣从其诗中选取无题诗计106首,统计生物(植物、动物)54种119个次。并且对其生物意象分析研究,揭示其内蕴,显示了诸多意象与人类感情、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的关系,不无道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