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吴茱萸汤详解研讨
97.吴茱萸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吴茱萸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吴茱萸24克 人参9克 生姜15克 红枣12枚
加减; 
1.呕甚者,加陈皮、半夏、砂仁以降逆止呕;
2.头痛甚者,加川芎、当归以养血止痛,
3.寒甚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里散寒;
4.吞酸嘈杂,加乌贼骨、煅瓦楞子以制酸和胃。
[功用]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 虚寒呕吐证。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 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本方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之证而设,除见畏寒喜热,口不渴, 手足逆冷等一般里寒征象外,应以干呕,或呕吐涎沫,舌淡苔滑,脉细迟或弦细为证治 要点
吴茱萸汤  (《伤寒论》)
[异名]  茱萸汤(《金匮要略》卷中)、茱萸人参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u)、
三味参萸汤(《医学入门》卷4)、参萸汤(《医学入门》卷7)、四神煎(《仙拈集》卷1)、
吴萸汤(《方症会要》卷3)。
[组成]  吴茱萸一升汤洗(9g)  人参三两(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生姜切六两(18g)
[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腌黄瓜怎么腌好吃又脆
[功用]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  虚寒呕吐证。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
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病机分析]  胃属阳明,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胃中虚寒,则不能纳谷,吞
EXO多少人酸嘈杂,畏寒喜热;胃气上逆,故呕吐,或食后欲呕,或干呕吐涎沫;寒性凝滞收引,
故见胃脘疼痛。厥阴之脉挟胃属肝,上出与督脉会于巅顶,肝胃虚寒,阴寒浊气随肝脉
上冲,故巅顶头痛;肾阳不足,火不暖土,故吐利频作,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乃因吐
利频作之痛苦所致。本方所治虽有胃中虚寒,厥阴头痛和少阴吐利之别,但胃中虚寒,
浊阴上逆为其共同的病机。
[配伍意义]  本方针对胃寒气逆之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所胜,平以
辛热”,以辛热人肝、胃、脾、肾经的吴茱萸暖肝温胃,下气降逆,和中止呕,为君药。
《神农本草经》卷2曰:“吴茱萸能温中下气止痛”。汪昂说:“吴茱萸为厥阴本药,故又治
肝气上逆、呕涎头痛”(《医方集解.祛寒之剂》)。本方重用生姜六两为臣,为本方一大
特,意在温中止呕,和胃降逆,助吴茱萸散寒降逆止呕。张锡纯曰:“吴茱萸汤中重用
生姜至六两,取其温通之性,能升能降,以开脾胃凝滞之寒邪,使脾胃之气上下能行”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虚寒之证,治当温补,故以人参补气健脾,以复中虚为佐
药,且生津、安神,兼顾过吐伤津,烦躁不安。大枣甘缓和中,既可助人参以补虚,又
可配生姜以调脾胃,且可制约吴茱萸、生姜之辛燥,为使药。四药配伍,共奏温中补
虚,抑阴扶阳,降逆止呕之功。
中国朝代顺序本方配伍特点:温中降逆药与补气益胃药相伍,温补并施,温降为主。
[临床运用]
l。证治要点  本方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之证而设,除见畏寒喜热,口不渴,
刘畅照片手足逆冷等一般里寒征象外,应以干呕,或呕吐涎沫,舌淡苔滑,脉细迟或弦细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呕甚者,加陈皮、半夏、砂仁以降逆止呕;头痛甚者,加川芎、当归.
以养血止痛;寒甚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里散寒;吞酸嘈杂,加乌贼骨、煅瓦楞子以制酸和胃。
3.本方现代常用于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偏头痛,梅尼埃病,急慢性胃
炎,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病,跟疾,、妊娠呕吐等属胃中虚寒,浊阴上逆者。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偏于温燥,而呕吐吞酸之证又有寒热之异,若因郁热所致之
呕吐苦水,吞酸或胃脘痛者忌用。
[源流发展]  本方在《伤寒论》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篇兼见,有温中补虚,
和胃降逆之功,主治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的虚寒证。后世温中散寒止呕的方剂多在本
方基础上加减而成。与本方同名的方剂亦有多首,如《肘后备急方》卷1的吴茱萸汤,
为吴茱萸、桂二味组方,主治卒心痛。《备急千金要方》卷16的吴茱萸汤,为本方加半
夏、小麦、桂心、甘草,主治久寒,胸胁逆满,不能食。《太平圣惠方》卷12的吴茱萸
汤为本方加厚朴、甘草,主治伤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烦闷绝。《圣济总录》卷26的吴
茱萸汤为本方去大枣加厚朴、木瓜、藿香叶、桂、丁香、甘草.,主治伤寒后,吐利
腹胀,转筋,手足冷,饮食不消。此外还有许多温里散寒止呕方剂的组成亦受本方的影
响。如沉香温胃丸(《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扶阳助胃汤(《卫生宝鉴》卷工3)、吴茱萸
逆战抽奖加附子汤(《医方考》卷5)、吴茱四逆汤(《医略六书》卷18)等等。
[疑难阐释]
1。关于重用生姜的意义  本方生姜用量重达六两之多,倍于桂枝汤调和营卫时生
姜的三两用量。盖因本方所治虽有阳明、少阴、厥阴之别,但其病机均与中焦虚寒,浊
阴上逆有关,故重用生姜以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助君药吴茱萸温中降逆之力,使逆气
下降,气机畅达。
2。关于一方治三经病证  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所治包括阳明、少阴、厥阴三
经病证。即“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的阳明病证;“少阴病,吐利,手
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的少阴病证和“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
汤主之”的厥阴病证。虽病在三经有别,症状亦有差异,但其见症均有呕吐,皆与胃中
虚寒,浊阴上逆有关。且君药吴茱萸味辛性热,人肝、肾、脾、胃经,既能温胃止呕,
又可温肝降逆,更可温肾以止吐利,一药而三病皆宜,故可用吴茱萸汤一方以治三经病证。    .
[方论选录]
工作总结与计划1.成无己:“上焦主纳,胃为之市。食谷欲呕者,胃不受也,与吴茱萸汤以温胃气。
得汤反剧者,上焦不纳也,以治上焦法治之。《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
苦辛。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人参、大枣之甘以缓脾。”(《注解伤寒论》卷5)
2.许宏:“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