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基本特点由于四川是第一年自主命题,所以今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分值、难易度及试题的基本立意和价值取向都与去年全国高考一致,体现的是“稳中求稳”的命题思想。
selina 离婚试题没有刻意去突出地方特,在试题中直接与四川文化有关系的仅仅是名句背诵中有关李白《蜀道难》的一个小题。其他的表现有二:一是字音字词部分的选词;二是试题材料中有些隐性的表现,比如试题材料中涉及到“金沙遗址”“乐山大佛”“磁悬浮列车”等内容。
在求稳的同时,也有些小变化,一是同时考查了字音字形,二是在文言文中同时考了实词和虚词,而去掉了容易出偏差,不容易把握的信息筛选题;另外考查了理解性背诵,这些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具体分析及复习建议
(一)字音字形
字音、字形均为常见易错的字,看来难度不大。考查的重点仍然是多音字(像“模”“解”“伺”等)
、形声字易误读字(像“濒”“湃”“笞”“畸”“绽”等)及容易读错的字(像“惫”“悖”“贮”等),因此复习的重心仍然应该是常错常考字。但是字音题,今年很多学生却做错了,是什么原因呢?其一,今年的试题看来平和,实际却暗藏杀机,击中了四川学生的软肋。“解甲归田”的“解”字,生活中我们都读jiě,但学生对此没有搞透彻,而且望文生义,将之理解为“卸下铠甲”,于是想当然地认为“解甲归田”中的“解”应读xiè,于是首先将之排除在正确答案之外。
其二,在做题方法上不当,这道题A、B、D三项的错误是很明显的,若在其他题中,大多数学生是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但由于已先入为主地判定C项肯定是错的,于是就在A、B、D中去选择,自然无论怎样选,结局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教训警示我们:一要特别注意四川话与普通话读音上的区别;二是要把知识学透,避免“半罐水”;三是注意因义辨音;四是在考试时不要想当然,在没有看完题目前不能轻易下结论,一定要在把握了几个选项的情况后综合地判断。
错别字一题比较难,错误项中除“一幅对联”容易判断外,“主弦律”“雍荣华贵”的错误都不容易一眼看出来,而正确项中的“坐镇”“平心而论”又容易被认为是错误的。可见出题人在出题
时是有意在避熟就生,但这个“生”并不是生僻,而是我们在学习上容易忽视,而生活中却很常见的词语。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在掌握易错常考字的基础上,特别注意一些考得少,却容易错的字词。要考虑出题人“避熟就生”的心理。
从字音字词题上,我们最后得出的三条结论是:1.四川加强了字音字形这些语文最基础的知识的考查,我们在复习时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它们是语文能力的基石;2.对字音字形的学习,不能完全靠集中大量的识记和做题,要关注生活,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处处留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像错别字中的四个生活中常见的俗语――炒鱿鱼、明信片、主旋律、舶来品,如果是一个留心生活的人,他应该是能看出它们中的错误;3.注意应试方法和技巧。
(二)成语、病句
成语一题,试题不难不偏不怪,几个词学生都比较熟悉。学生所以选择错误,问题出在对成语的理解不准确。“熟视无睹”针对的是多次看到某种现象,而题目中是一次具体的行为,我们准确理解了“熟视无睹”,应该能很轻松地判断它使用错误。
对此,建议学生们在备考时,对成语,积累要多一些,理解要准确一些。同时,要明确语文题的特点,它不可能像理科题一样清晰绝对,它往往只有相对的正确性。因此,一定要有全局观,要综合比较,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简单处理,要反复权衡。
病句题,相对轻松,其中的“双举单承”“搭配不当”“语序错误”都是我们平时语文学习中常常涉及到的问题,要得出正确判断,应该是容易的。
病句在平时复习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有的学生高三一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也没弄清楚,考试仍然错误率很高。其实,对病句的学习,一是要明确基本规则,二是要适当做题,三要靠语言感觉。我们不应该在这一块上花太多的时间。
(三)现代文阅读客观题
沙溢的老婆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延续了去年全国考试的基本模式,材料平易,试题清晰。学生在做题时,大多比较轻松,得分也是比较高的。试题考查的重点仍然是对文意的准确理解。比如5题中A项将原文中的“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偷换成了“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7题B项,原文说的是四年的平均用量,但题目却将之变成了“四年的总用量。其次,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7题中D项中,既有理解错误的毛病,还有强加因果的错误。
这种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与去年全国高考的方向是一致的。
要做好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关键在思维严谨,做题细心。我们在复习时,一要了解客观阅读题常见的错项设置方法,而要通过适量的训练,培养我们良好的做题习惯及严密的思维品质。同时,仍然要明白大处着眼的语文做题原则,不要被一些细小的问题遮住了我们的眼睛。在这一道题上拿满分,应该是我们所有同学的目标。
(四)文言文
注重传统文化,提高文言文的考查力度是全国高考的价值趋向,今年四川题的命题思想与此是一致的。文言文的试题材料与去年全国高考一样,是史传类文章,材料的难度略高于前两年全国高考的文言文材料。当然,材料虽然比较难,但试题难度不高,特别是几个选择题。文言实词题中的错误项“堵”,平时学生是接触过的,比如“环堵萧然”中“堵”的用法与此题中的用法是一样的。其他几个正确项中的实词,更是非常熟悉。虚词题目沿用课内一句,材料中一句的出题模式,其中的几个虚词的用法很清晰,对中等文言水平的学生来说,都是没有难度的。文意理解及文言文翻译的难度要稍高一点(翻译中涉及到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从文言文的出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考语文文言试题上这样两点价值取向:1.在文言文学习中,读懂文章是第一要务,考试考查的是学生真实的文言文能力,而不是做题的能力(这可能是今年将即使读懂了也容易做错的信息筛选题――这题常常是难以准确界定的――去掉的一个原因);注重文言基本知识,特别是字词的积累(因为它们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为此,在复习时,要抓课本,抓字词,抓文言基础知识。至于做题,不一定要很多,特别是复习的前半段。
(五)诗歌鉴赏和大阅读
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基础知识相对不难,但诗歌鉴赏和大阅读要求却比较高,特别是整体理解和鉴赏部分的比例加大了,这承继了全国高考注重整体理解,鉴赏,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的价值取向。
考查学生真实的语文能力,而不考查学生的死知识,这是这几年高考的总体趋向,这种考查方式应该说对学生语文水平的区分度是比较大的。当然这种注重真实的鉴赏,注重语言品味的考查方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也比较高。通过这种考查,一部分文学素养高的学生将脱颖而出,但多数理性思维强的学生,对此可能感到比较困难。
诗歌鉴赏的材料选的是不太知名的诗人的诗,在诗歌试题中注重的是整体的鉴赏,注重的是对诗歌真意的把握,第一个题目所问的“夜归”如何统摄全篇的问题,必须要联系诗歌中的四句内容来回答。要回答好第二题,需要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意旨和情感。诗歌鉴赏的两道题都不注重对具体技法的考查。要在考试中得高分,必须细细去品味,去感受,这时候,人文底蕴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答好诗歌鉴赏题,关键需要积累一定量的审美经验,要有一定的诗歌品味能力,否则,仅仅记一些答题术语,仅仅是做几道练习题,那是很难拿到诗歌鉴赏的高分。当然,考试认真审读题干,注意联系诗歌内容去分析,答案要丰富全面,这些考试技巧也是需要的。
大阅读选择的是文艺性散文,第一题考的是对关键句的理解。准确地“翻译”关键句,并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进一步阐释它的含义,是做好这类题目的关键。答案将“底片”翻译成了“真实记录我的童年生活”,将“冲洗出乡村旧事”翻译为“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其解题思路实际上就是“翻译”。
第二题考的是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把握,包括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个题很大,我们一时可能很难明确答题方向。对此,我们一定要树立“答案在文中”的观点,养成到文章中去寻
帮忙的反义词答案的习惯,哪怕文中的内容与题目不是很搭界,我们也要从中到我们需要的东西。
第三和第四题,既考查学生对文章意旨的理解,也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评判,这道题实际上还是在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要做好这些题,一要联系文章的意旨,二要联系题目源处的上下文,三要适当引申,是要细细地感受和品读。
现代文大阅读考查的形式和内容,都与去年的全国高考一致,但在鉴赏的要求及分量上,比全国高考走得更远。为此,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大整体理解鉴赏方面的训练。
(六)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既有常规题目,像18题的概括要点(这是信息化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有考查学生语言水平的仿写题目,还有生活化的题目。试题总体比较平和,但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四川高考在语言运用上的一些价值取向:重视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比如对文意的概括),为此,不排斥常规题;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文学表现的能力,即通常说的文采(这是判断学生语文水平高低最简单也是最准确的方法);重视语文与生活接轨(这是新的语文学习理念)。这些价值取向应该是我们语文备考中权衡轻重的标准。
(七)名句背诵
名句背诵与去年高考略有区别,它除了考查教材中的背诵片段外,也考了教材上不要求背诵的句子(《琵琶行》开头的两句)及课外的名句(陆游的《书愤》)。但这两个内容都是大纲要求背诵的,这应引起我们对大纲的重视。
更大的变化是,名句默写中采用了人们猜测许久的理解性背诵(全国高考没有这种形式,其他省市考题中有过这种考法),这对一部分只知死记硬背的学生,可能是一个挑战。这是一个信号,这也是一种价值选择,无论明年是否会继续这种考法,我们在复习时都需要理解,需要理解性的背诵,不能再死记硬背了。
吴亦凡招供范冰冰
(八)作文
知识改变异界
作文与近几年全国试题的走向是一致的,仍然采用的是话题作文。但作文避免了道德立意,追寻的是学生的真实表达。今年的作文虽然只是一个字“问”,但在引题中,仍涉及到两面,这可以说是去年大多数省市关系式命题的一个变体,体现了平稳过度的基本考虑。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作文与我们国家重视创新、重视探究与发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问”这个题目,很宽泛,审题很容易,但如何立意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个作文题,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广博度,又能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刻度。我们若只从一般层面上谈“问”,那只能是泛泛而谈,很难具体,也很难深刻新颖;若能如题目中提示的那样“问天问地,问古问今”,乃至问人生问社会问自己(比如联系国家和时代的需要来谈“问”的价值),那作文的空间就大了,境界就高了,主旨就深刻了。更为重要的是,从这个作文题目,我们看到高考作文的导向:看重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看重行文的清晰和流畅,看重作文对现实的作用和意义,文采和语言不再是判断文章高下的主要标准。
lol更新速度限制
对于作文来说,关键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文学积累和思想积累。作文要靠平时的阅读和训练,靠猜题和临时抱佛脚,那是没有多少效的。当然,明白考试作文的特点,注意行文的技巧,这些也是需要的。
三、结束语
平稳过渡,“稳”字当头,是今年高考总的特点。今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承继了全国高考的价值取向和命题原则(这本身就是时代的需要,是新的课程理念的需要)。至于明年高考,应该是高考试题中历年坚持的原则――“稳中有变”。“稳”就不需要说了,至于“变”,从
今年的高考中应该能看到一些苗头,在有些方面(比如今年所表现的注重鉴赏,注重理解,考查四川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可能力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