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含习题和答案)
         
说明文意在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给人以知识,其客观性特别强。因此在试题中,问题的答案大多能从文段中出。首先要进行整体阅读,明白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到说明对象的特征,这就是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说明文阅读题一般涉及九种题型,应注意这几方面: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1、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答题技法:看题目或首尾段。如果是事物说明文,指出是什么事物即可。如果是事理说明文,尽量形成这样的短句:介绍了……的……(加上对象特征)。
2、考查对说明事物的特征的把握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原词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3、考查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作用的把握
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等。
天生我材必有用作文作用是:(1)举例子:是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2)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的……特点。
(3)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特征。蓝牙耳机怎么连接电脑
(4)作比较:通过比较,使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5)分类别:条理清晰。
常见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主次、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总体到局部)。考试常选的说明文一般为科技类说明文,大多阐释事理,常用逻辑顺序。
4、考查对段意概括的把握。解题方法:中心句,结合特征进行概括。
5、考查“这”“这样”的指代意义:常是上文距离最近的一句或几句的内容。
6、考查对段落语句顺序的把握:问题通常是:“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或语句顺序?”答案形式一般为: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符合逻辑。
    7、考查对语言准确性的把握
问题形式一般为: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答案形式为:不能删,这个词的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删掉后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考查发散创新能力。这类题一般形式为: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或拟标题。做题时要结合实际,结合原文,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一)火车提速“能手”——摆式列车
(1)一条铁路不可能是笔直的,总会有许多曲线。火车走在曲线上会产生离心力。为了保
证安全,列车走在各种半径的曲线上时,速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一些欧洲国家的铁路部门设想在原有非高速铁路的基础上,运用高新技术,采取让列车车体倾斜的一系列措施,使列车以较快的速度通过铁路曲线区段,缩短旅行时间,更快、更好、更经济地实现铁路高速化。
(2)当前,瑞典、意大利等国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新型列车——摆式列车,它是集电脑、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高速列车。当列车经过曲线时,在电脑控制下,车厢会自动倾斜,抵消离心力的作用。行走在直线上时,车厢又恢复原状,就像玩具“不倒翁”一样。运行实践表明,摆式列车通过曲线速度可提高20%-40%,最高可达50%。也就是说:常规线路可行驶准高速列车(时速160—200公里),准高速线路可行驶高速列车(时速200---350公里)。摆式列车不愧为“曲线冲刺能手”。
(3)摆式列车的优势在于,它不需重新修筑特别的高速火车轨道,只需对现有线路适当进行改造。因而它的投资远远低于新建高速铁路,所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采用。
    (4)澳大利亚本来拟新建从墨尔本至悉尼的高速铁路,因建新线投资过大,经反复论证,最终在原有线路上,通过了采用摆式列车。美国东北走廊华盛顿至纽约铁路,1993年
租用瑞典制造的摆式车体电动车组试运行,时速由200公里提高到250公里,1994年已正式投入运营。日本的山阳新干线,列车时速已达260公里,为了赶上国际水平,也在研制采用摆式车体电动车组,要将时速提高至300公里以上。目前,摆式列车作为尖端技术,已先后引入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芬兰和瑞士等国,发展前景令人瞩目。
(5)瑞典是最早发展摆式列车的国家。瑞典的摆式列车是摆式列车的杰出代表,自1990年以来。它已运行在哥德堡至斯德哥尔摩之间,全程运行时间由原来的4个半小时缩短至不到3个小时。摆式列车在瑞典已运营7年多,没有发生过一起事故。最近,我国已从瑞典引进第一列摆式列车,它对于我国既有线路提速来说,具有节省投资和投入运营快的优点,不久即将运行在广州-深圳-香港铁路干线上,时速可由目前的160公里提高到200公里。
通讯专业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用哪些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1)          (2)吉安旅游景点大全                                       
2.第(2)段运用了哪些主要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
答:                                                     
                                                         
                                                         
3.文中涉及“离心力”这一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现象比比皆是,请举一例说明人类是怎样克服“离心力”的。
                                                                             
                                                                             
(二)太空上能看到长城吗?
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上看到了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据说是得到了众多宇航员的亲口核实,并有照片为证。那么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长城是狭窄
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不仅如此,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因此___,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难将它分辨出来,长城完全从人的视野里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相差实在太大。张敬轩 关智斌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外看一根头发丝一样。
如果说太空上能看到长城,显然不真实。
从实际来看,自从这一说法流传以来,不少亲临太空的宇航员就在纠正,表示绝无此事。第一批登月的两名宇航员之一——奥尔德林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就强调:那是人们的误解,是由于人们对事实不了解所造成的。而第一位太空游客、富翁蒂托也否定了这一说法。更有专家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但至今,仍有不少媒体不但不对传言进行纠正,而且还在津津乐道地宣扬“太空中能看到长城”。道理很简单,但多年来,人们对此说法却深信不疑。这多少说明了我们对过去老祖宗的辉煌始终抱有依赖感,总觉得这是中国人的巨大骄傲和无上光荣,因此情愿相信错误的说法也不愿承认科学。
不科学的赞誉其实是谬误。如果用谬误来渲染民族情结只会误导百姓,令世人不屑。我国有万里长城,埃及有金字塔,荷兰有围海大堤,都是气势雄伟的人工建筑,都是各自国家的骄傲,但这种骄傲不必上升至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地步。长城并不会因为在太空上看不到它而变得不伟大。而“长城是在太空上能见到的惟一的人工建筑”的宣传,只会使爱国情结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基础上,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科学观念。
在不少媒体向青少年征集最想向杨利伟提的问题时,绝大多数人都填写了“在太空中能看到长城吗?” 杨利伟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长城是伟大的,但你不会在太空看到它。
1.文中说“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请出文中的三个理论依据:
依据一:__                                      __
依据二:__                                        __
依据三:__                                        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    李依晓被叶璇狗咬_和__    __,说明了__      __ 。
3.下面说法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并不会使长城变得不伟大。
B.“太空中能看到长城”的说法是谬误,宣传这种谬误会对人们的科学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C.人们对于“太空中能看到长城”的错误传言深信不疑,可见在科学上不能有爱国精神。
D.对于“在太空中能看到长城吗?”的问题,杨利伟作出了否定回答,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4.请为本文第二段中的空缺处选择一个恰当的短语(    )                       
  A.普通人              B.仅凭肉眼          C.不管如何
并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__                                        __   
                      (三). 镜子的“履历”
①镜子,该算是你的老朋友了。每天清晨,当你刷完牙,洗完脸,总是习惯地走到镜子前面,杭梳头,整整衣服,结好红领巾。 
    ②然而,你可曾知道你的这位老朋友的“履历”吗?哈,镜子有着一段十分有趣的历史哩。 
    ③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我国自古便有这样成语:“水平如镜”。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吹皱一池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④后来,人们便发现了青铜镜。 
    ⑤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已有 1800 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运往日本、朝鲜等国。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所说的“以铜为镜”, 便是指的青铜镜。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                  ,夜吟应觉月光寒”,《木兰诗》里的“当
窗理云鬓,________”,这里所说的“镜”,也是指青铜镜。在唐朝,那时街头巷尾常常有叫喊“磨镜啊,磨镜啊”的工匠,是专门替人家磨青铜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