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经营增效益 科学管理促发展
异地恋怎么过情人节摘要:三股麻花辫的编法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粗放经营、违规经营也如影随行,制约了保险业的科学发展。本文从经营管理实际出发,就合规经营、科学发展,推动和实现保险公司有效益增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合规经营 科学发展 效益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粗放经营、违规经营也如影随行,制约了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深刻认识合规经营、科学发展,妥善处理好合规经营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是摆在保险公司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推动保险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必须树立“抓合规、促发展、增效益”的科学发展理念。抓合规是基础,促发展是手段,增效益是目的。合规、发展、效益就犹如船、帆、彼岸的关系。没有坚实的合规基础,船是经不起市场经济的风吹浪打;只有坚实的船而没有“好风凭借力”的帆,公司难以续航远行;有了坚实的船和帆,没有效益彼岸这个明确的目标,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一、打造合规经营的船
影响合规经营有四种不良趋向。一是阿Q型。当年的阿Q不是说了么,“尼姑的脸蛋,和尚摸得,我也摸得”。系统垃圾清理一些公司的经营者也全盘继续了鲁迅笔下的中国人之劣根性,你违规我也违规,不违规白不违规合规意识淡薄,一些人被查处,就犹如阿Q掉脑袋时一样,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二是与狼共舞型,个别人认为只要自己不往包里放,给点手续费,多打点折也是为了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是无奈之举、权宜之策;三是囚徒博弈型,在市场初期不规范的秩序下,“打折的死,不打折的等死”。个别人觉得反正是死,就死猪不怕开水烫,铤而走险;四是侥幸心理型,自以为天衣无缝,可以瞒天过海,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如何加强合规经营,笔者认为应“一立”“二转”“四防范”。
演员苑冉
(一)“一立”。即树立“合规经营、科学发展”的经营理念
首先,公司领导层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合规从高层做起”,不论面对市场和业务经营压力,还是在重大会议场合及私下的个别交流沟通中,都应把合规放在首要位置,摆上重要
议事日程进行大力宣导,以坚决的态度、反复的告诫,给干部员工树立起标杆。其次是人人参与。通过组织开展学习、培训、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一点一点地培养起广大干部员工“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的意识。比如我司组织全体干部员工学习了《保险法》、《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人人配备了一册《合规手册》;开展了《做一个负责任的员工》大讨论;组织了建司以来最大规模的合规上岗考试;层层签订了《合规经营承诺书》,使“合规经营是立司之本”意识在广大干部员工思想上得到强化。第三是结合实际,利益引导。通过“限折令”、“见费出单”和据实使用浮动因子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政策的落实,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保费充足率和承保质量大大改善,使干部员工真正体会到“合规创造价值”的现实意义,增强了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坚定了合规经营的信心。
如何设置首页(二)“二转”。即转变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
转变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就是推动保险公司从“杀价格,比费用”的粗放增长方式向“降成本,比服务”的集约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从“以包代管”向定量定性、双向考核的“包管结合”的模式转变。
促进“两个转变”,应从以下“四个调整”入手:
一是调整承保政策,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承保政策和精细化管理来扶优限劣,推进效益业务上规模,规模险种出效益。二是调整业务发展节奏。人跑快了,难免要跌跤;自行车骑慢了,难免不能保持平衡。保质适宜的业务发展节奏,要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和保险行业发展速度,兼顾规模与效益、风险管控能力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避免经营上的大起大落。三是调整考核指标和费用政策。通过加大满期赔付率、综合成本率和核心业务占比的考核权重,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效益型业务,突破“以保费论英雄”的局限。四是调整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重心。将培育和夯实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可持续价值增长作为经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重规模、轻效益,重经营、轻管理”的倾向。
(三)“四防”。即围绕道德、制度、技术和审计监察四个方面的防范工作,着力解决“不愿违规、不能违规、违不了规、违规必纠”的问题。
1.道德防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通过设置持证上岗和因人授权两道用人防线,让有德的人有权,无德的人无权;德高的人权重、德低的人权轻,使经营管理权牢牢掌握在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同志手中。凡基层公司负责人,必须具备保险监管部门的任职条件,取得高管任职资格;对中支一级财务、理赔经理和核损、核赔等关
键岗位,可由上级公司直接委派和管理,以支持他们独立行使管理监督权限。同时,根据工作表现对业务权限实行动态管理,做到能收能放,能上能下,避免了“带病上岗”、“带病转岗”、甚至“带病升职”。
2.制度防范。按照“疏堵结合”、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办法,逐步构建“四纵六横”的风险和合规管理体系。即围绕运营管理、合规监察、风险管控、内部审计这四条合规和风险管理条线,建立健全营运管理和业务制衡体系、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合规达标评价考核体系、民主监督和违规问责体系、突发和重大事件应急体系、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体系等6个方面的管理体系,通过制度的完善,斩断违规经营的利益链条。
3.技术防范。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加强和改进监管水平创造了条件,保险公司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对承保、理赔、资金、单证等关键环节全流程的技术管控和约束。防范系统外出单、撕单、埋单、倒签单、假赔案等风险隐患。
4.审计监察防范。这是整个防范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对过程及结果的审计、监察,发现和惩治违法违规行为。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纠、特别是要通过对大案要案的查处,显示惩治违规行为的决心,达到震慑歪风邪气的目的。
常吃葛根的好处二、扬起科学发展的帆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真本领。当前,保险公司要推进和实现科学发展,应借“四势”、行“四化”。
(一)借“四势”:即借经济回升的大势,市场规范的趋势,行业发展的升势,资本利好的优势。
1.借经济回升的大势。目前,我国经济已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正止跌回升,在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和灾后重建的拉动下,GDP维持在8-9%已无悬念。一方面,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保险总量的扩张,如汽车消费市场井喷、基本建设的大面积上马,都直接拉动保险业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对安全生产和“三农”的重视,势必使国家强制保险和“三农”政策性保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比如在高危行业、公共娱乐场所推行公众责任险。这些都将以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保险业继续以高于GDP的速度向纵深发展。
2.借市场规范的趋势。行业的“限折令”、“见费出单”、据实使用浮动因子、财务业务数据真实性检查、中介业务整顿等一揽子整顿和规模市场行为政策的实施,使行业利润得到了较
好的维护,杀鸡取卵、寅吃卯粮的短期甚至是“自杀”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场秩序的日趋规范,为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借行业发展的升势。中国自1982年恢复保险业以后,保险业总资产在2004年4月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6年底总资产逼近2万亿元,达1.9万多亿元。2007年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积累到第三个1万亿元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虽然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仅占GDP的8.7%,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这一比例超过20%;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为8%,中国仅为2.7%;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在中国为人均47美元,与世界平均水平512美元,相差极其悬殊,为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留足了空间
4.借资本利好的升势。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投资收益率也相当喜人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为3.44%,比一季度的1.4%提升了2.04个百分点。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3.37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10445.2亿元,占31%;债券16923.8亿元,占50.2%;证券投资基金2284.5亿元,占6.8%;股票含股权占3317.9亿元,占9.8%;其他投资753.5亿元,占2.2%。目前,人寿、平安、太保三家公司
均已成为A+H股上市公司,不仅解决了资本充足率问题,而且为公司扩张和逐利资本市场创造了条件。
(二)行“四化”:即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信息化运作、差异化发展。
1.推行精细化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承保精细化、理赔集中化、流程规范化上下功夫。在承保精细化方面,应依据精算数据,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制订差异化的承保政策,并据实使用浮动因子,做到风险与保费的有机匹配。对于出险率较高的险种可实行主险与附加险组合承保,优化品质并有效防止垃圾业务的进入。在理赔集中化方面。可采取“权限集中、人员下派、集中考核、责任到人”的办法,控制道德风险,提高理赔时效。“权限集中”,即适度将理赔权限上收,控制审批风险。“人员下派”,即对理赔经理、核损、核赔等关键岗位人员,由上级公司直接委派到基层任职,人事权由上级公司管理,以减少基层机构对理赔关键岗位的干扰。“集中考核”,即建立理赔质量监控和考核体系,将满期赔付率、综合赔付率、结案率等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定期发布监控分析报告,将考核结果与理赔人员的管理权限、工资绩效挂钩。“责任到人”,即建立理赔工作责任制,将案件审理质量与理赔人员责任挂钩,所有案件,经得起复勘、复查、复核。在流程规范化方
面,重点抓好“点”与“线”的建设。在“点”的建设上,首先是以《职位说明书》或者流程务实操作手册的形式,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操作权限、操作步骤,让每个岗位明白如何操作、谁来操作、何时操作、控制什么。其次要加强操作人员与系统之间的“对接”管理,严格控制代码操作权限,杜绝代码混用。在“线”的规范上,一方面要合理确定流程线的长度,流程线太长,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流程线太短,难以实现分岗牵制,不利于风险的防范。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防篡改机制,真实反映操作情况,便于责任追究和绩效考核。
2.加强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的目的是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重点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是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规模与效益是公司发展的两个腿,没有规模做不大,没有效益做不强。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最理想的方式就如我们走路一样,左、右腿交替,前、后步协调前进。什么时候将规模放在前面,什么时候把效益放在前面,要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因素。对外要考虑市场情况、政策导向,对内要看风险管控和发展基础,在成本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加快规模的扩张。要正确认识规模效应,只有通过提高人均产能实现的规模,才会有效降低单位成本,而不是采取人海战术,以牺牲经营效益甚至通过违规手段来获得。二是处理好承保利润与投资利润的关系。相对于
过高成本、高投入、高消耗的方式来谋求承保利润,不如通过资本市场获取投资收益来得轻松。据资料表明,2009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77%、4.83%、4.57%,而与此同时,不少公司的承保利润还是负数。但应该看到,资本市场也不是只赚不赔的,上述三家中的一家在去年投资收益就是负数。所以,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说,在当前资本市场持续向好,同时保持承保利润不亏损的前提下,通过规模的扩张,沉淀更多资金投资资本市场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三是处理好发展速度与风险管控的关系。如前面所说,人跑快了,跌到的风险就随之而增;但也不是说速度慢下来就没有问题,在低增长特别是负增长情况下,各种隐性的矛盾也会随之凸现。四是处理好代理业务与直销业务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在产品同质化没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谁家拥有渠道多谁就拥有市场的主导权。但现实竞争中,有的公司,特别是新入市的公司,在前期营销网络不健全的情况下,为提高市场份额,不惜以高额代价来打通关节,获得银行、运输公司、4S店的渠道支持,往往是得不偿失,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要摆脱这种状况,主要还是在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行多渠道渗透战略,降低对银行等大的代理机构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