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
2、隋唐时期的经济
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三教合一
12岁时就开始和爸做说说4、唐太宗
复习建议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时期,考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同时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唐文化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
烤鸡翅的做法大全
隋唐时期
时间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结局
隋(581~618年),唐(618~907年)
总体时代特征
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政治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制和    制为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
经济
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    、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礼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文化
隋唐时期以  ④      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
唐文化泽被后世,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参考答案:
三省六部,科举,轻徭薄赋,雕版印刷,火药
考点聚焦
考点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范玮琪张韶涵    (一)三省六部制
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
    2.特点: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代基本沿用。
(二)科举制
1.创立和完善: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继续完善,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首创殿试,开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评价:
    进步性——冲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局限性——忽视实用性学问的研究,科技发展受到影响。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3)出现原因:
    ①政治:选举贤能,虚心纳谏;制定《唐律》(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②经济:本着“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
    ③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④:“战而后和”,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地区设安西都护府;与吐蕃松赞干布通婚,促进民族团结。
    注:羁縻府州: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⑤中外交往:积极友好,对外开放,“示存异方之教”。
    2.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的统治促进唐朝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和睦,对外交往繁荣;尽管晚年过失较多,但总体上“功大过小”。
    (四)藩镇割据
    原因:唐中期朝廷在地方设节度使。地方节度使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权力过大,逐渐成为割据势力。
    形成时期: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
    影响:严重削弱中央集权,为唐朝灭亡留下隐患。
【典型例题】
1、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解析: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这句话可知其介绍的是少府属官中书、尚书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居真宰相之任”这句话可知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的职权和宰相差不多,但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真正的宰相,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去公卿甚远……浸以华重……居真宰相之任”的描述可知中书、尚书令的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提高,故C项正确;题干中关于中书、尚书令发展过程的描述并未表现出曲折的经历,故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谭维维整容
2、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点。图片资料告诉我们进士出身分布广泛,但主要是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入仕人数有限。这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了多个阶层但并不完善,所以D项正确。科举取士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仅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反而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所以A、B、C三项错误。
答案:D。
3、“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这句话应出自(    )
A.秦始皇    B.北魏孝文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他实行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答案:C。
考点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耕作方式和技术: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可调节犁耕深浅。曲辕犁的出现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水利灌溉:创制筒车,大运河开凿有利于灌溉。
    3.土地制度:隋朝、唐前期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政府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二)手工业
1.制瓷业:形成“南青(越窑为代表)北白(邢窑为代表)”两大制瓷系统,尤以越窑烧制的秘瓷极为名贵。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2.丝织业:唐朝丝织业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同时,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丝织品数量与质量逐渐超过北方。
3民营手工业恢复,唐朝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三)商业
    1.条件: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便利。
    2.表现:
    ①市场——货物聚集、商品交易的场所,政府设置官员严格管理(时间、地点的限制);银行周末上班吗
    ②城市——长安市、坊分开(市是商业区、坊是住宅区);扬州、成都(唐后期“扬一益二”);
    ③货币金融——开元通宝、柜坊和飞钱。
④对外贸易——广州成为重要港口,政府设市舶使管理。
注:
柜坊:类似于今天的银行,所不同的是银行要付给存款人利息,而唐朝柜坊不仅不付利息,存放者还要向柜坊缴纳租金。这使远方来长安的生意人不必携带大宗的铜钱,方便了远方客商的贸易活动。
开元通宝:并非年号钱。中国的货币,自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才真正得到统一,象征着“天圆地方”圆形方孔的“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自此之后,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以重量为钱币名称的铢两钱币(如秦半两钱、汉五铢钱等)通行后世,流传了700多年,直至唐武德四年开元通宝的发行。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典型例题】
1、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