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
考纲展示
考点热度
考纲解读
考情趋势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本专题作为中国古代经济的概貌表述,重点要注意了解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及生产关系的变化;认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来逐渐落后于欧美各国的发展轨迹,既要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其中蕴含着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注意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
内容探究:本专题的考点有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推荐几部好看的爱情电影古代中国的商业”“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等,其中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经济制度、古代商业发展及重农抑商政策等是高考的重点,试题难度中等,并且还会与近现代东西方经济发展及同一时期的政治、思想结合命题
形式探究:本专题的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分值多在4分左右,多采用新材料、新情境进行设计。非选择题也有一定涉及,分值多在8分左右,多以农业为突破口设计,与当前的三农问题联系紧密,还需注意以本区域经济发展史为背景材料的命题。从命题思路上看,本专题的命题一是切入点小,视角多变;二是立足区域史,关注社会,突出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时代感强
手工业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
网络构建
主线解读
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可按以下四条线索进行整理;
1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4古代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走光到毛闭关锁国
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第一关 真题自测·差距
1.(2017·全国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玉制器皿的使用范围由上层社会向普通百姓普及,表明玉制器皿
的制作越来越普及化,同时经济的发展使普通人家能够消费玉制器皿,因此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题干中也没有涉及伦理关系,故C项排除。
答案:B
2.(2017·全国卷·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导致的是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的交往,故B项错误;图示中没有陶、曹、鲁之间的相关交通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7·全国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解析:据材料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推知,北朝时,南茶已在北方出现,而不是唐代才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仅是喝茶习俗在北方的影响,不能得出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由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到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以看出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北方城市中有很多南方的饮食习俗,无法体现经济水平的高低,更无法作出南北方的比较,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7·全国卷·26)
伊能静微博事件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金高恩
小计
139
100%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中秋节的祝福语有哪些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解析:根据表可知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户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拥有300亩以上土地的地主仅有2家,而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有103家,说明当时该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故B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解,此时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并且材料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故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7·海南卷·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医疗纠纷防范。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材料中宋代镇增加或兼酒税之事的功能,在商业繁华地点征收商业税,客观上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镇的功能变化,没有体现出商业区与居民区的关系,不能推断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故B项错误;材料中镇的主要功能是防戍守御,是地方军事机构,而非地方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由镇的功能变化不能推断出它防戍守御的效果,因此没有反映出边患问题得到解决,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6·全国乙卷·25)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6·全国甲卷·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解析:土地兼并作为封建社会的毒瘤一直都存在,很多朝代采取抑制的措施,而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宋代对土地兼并放任不管。这样的土地政策也创造出题中所产生的现象,租户和佃户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因此B项正确。A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宋代的经济空前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C项与材料无关,坊和市之间的关系是商业的内容,不是农业的内容;D项没有明白这种政策的内涵,这种政策并不是通过严格的管理来控制土地兼并,而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的产生稳定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