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辈罗惺予和他的《钝庵诗钞》
辛亥革命前辈罗惺予和他的《钝庵诗钞》
前言
编辑本文,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介绍罗惺予和和他的《钝庵诗钞》,以求进一步保存和发扬其中的文化。本文有如下五点:一、罗惺予简介;二、《钝庵诗钞》序、跋和编后;三、《钝庵诗钞》2011年电子版;四、有关文章;五、有关照片。
罗克柔 二0一0年
一、罗惺予简介
1李兰迪中戏考试、谱文
大佺
裕琳四子,字惺予,号钝庵。生于咸丰七年十一月初九日戌时,清光绪戊子举人,辛亥年与
林森、清十三标统马毓宝等人响应武昌起义,出任武昌军政府驻浔军政分府政务部长。后马毓宝任江西都督,委以九江知府辞而不就。民国元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电邀赴南京议事,被聘为临时参议院咨议,参与制订《临时约法》。功成身退后,致力于地方公益事业,曾任九江师范监督。晚年在家乡补筑栗园别墅,吟咏其间。著有《钝庵诗钞》一卷传世,林森为之作序,称其“蓄道德,能文章。奔走革命,功在民国”,生平事迹载于九江市、县地方志。殁于民国十二年四月十六日巳时,与万氏合葬于许家垄下首名曰山台山子午兼壬丙向有碑,碑文载前,一九九六年列为九江县文物保护单位。始娶田氏,生于咸丰戊午年五月十八日吉时,殁于光绪丁亥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吉时,葬高家凹有碑,碑文载前。生子一:德镳;女一:九妹。续娶万氏,生于同治六年正月初七日寅时,殁于民国六年九月初一日巳时,生女一:冬香
载罗氏宗谱第四届续修报填详表罗惺予栏
2、九江市志记载
人物-传略
罗大佺(1857-1923)字惺予,号钝庵,九江县人。清光绪戊子(1888年)举人。曾任九江师范监督。
青年时期即关心经世之学,是九江早期的同盟会员,与革命志士林森、吴铁成,徐秀钧、张世膺交往甚多。为开通民智,传播新思想,他在沙河创建高等小学,在九江创办商团,联络新军。
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武昌革命军起义,罗大佺与林森、十三标统马毓宝等人于10月23日举义旗响应,光复九江,成立武昌军政府驻浔军政分府,大佺任分府政务部长。后冯国璋率领北洋军南下,九江岌岌可危。此时,政务部驻市塔公祠,僚属多惊散,大佺独立镇守,出面联络商会,劝喻军民,守望相助,使地方秩序安全,军队士气振奋。后马毓宝调任江西都督,大佺功成身退。
民国元年(1912)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电邀罗大佺赴南京议事。及至南京,礼遇有加,被聘为临时参议院咨议,参与制订《临时约法》。孙中山劝其游历欧美考察民主政治,大佺以年老不谙外语辞谢。孙中山应江西都督李烈钧邀请来江西视查,途经九江,曾出席罗大佺等国民党人举行的招待会。
晚年,罗大佺致力于地方公益事业,曾与汪龙光等筹办南浔铁路,开采城门铁矿,修筑庐山及市区马路,开辟滨兴洲商埠,兴办城乡学堂,经营10余年,所办之事,不染分文。为安度晚年,曾在家乡筑栗园别墅,种植竹木花卉,以吟憩自娱。著有《钝庵诗钞》,林森为之作序,述及“九江起义时,因其宿望,让主政务,而躬之于副”;称其“致力革命,功在民国”。
范明载九江市志(2004年9月第1版,2004年9月第1次印刷)第四册卷二十二(人物)第二章(传略)第1209页
3、歇后语五年级下册九江县志记载
人物-军政人物
罗大佺(1857-1923水准仪读数)字惺予,晚号钝庵,江西九江县人。大佑胞弟,因排行第九,世称“罗九先生”。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于乡,大挑知县不就。
大佺少有大志,通究经史,尤其关心经世文学,好读顾亭林、黄黎洲、王夫之等人著作,多方涉猎新思想、新学说,故对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早蕴于胸。戊戍维新失败,目睹清廷打乳环是什么意思
内政腐败,外患日亟,丧权失地,国将不国,认定非民主不足以立国、不足以拯救中国之危亡,遂毅然加入同盟会,在浔密谋革命。为了开通民智,传播新思想,不断壮大革命力量,他与同仁先后在沙河创立高等小学堂,在九江创办开化阅报社,并创建商团,联络新军。
辛亥武昌首义后,大佺即与林森、吴铁城等革命党人一道,策动驻浔清军十三标统马毓宝起义响应,旋即组成驻浔军政分府。在这事出非常,危乱交迫之际,大佺慨然出任分府政务部长。时效忠清廷的海圻、海筹、海容三舰未参与武昌起义,东下九江停泊江面,与金鸡坡义军炮台对轰。大佺与林森等紧急商议,一面派员往谕金鸡坡停止炮击,一面派员登舰晓以大义,允许给养,清舰官兵欣然易帜,转祸为福于旦夕之间。当冯国璋率北洋军南下,压迫武汉,威逼九江,人心惶惧,一夕数惊,大佺坐镇江城,联络商会,劝喻军民守望相助,誓与城池共存亡,使市井安然,并火速派遣部队援鄂。迨南昌军政府成立,马毓宝出任江西都督,大佺乃功成身退。
带兔的成语1912年(民国元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电邀大佺赴宁议事,及至礼遇有加,被推为临时参议院咨议,参与制订《临时约法》。中山先生劝其游历欧美,考察民主
政治,大佺以年老不谙外语婉辞。晚年致力地方公益事业,曾与汪龙光等筹办南浔铁路商股,任购地总绅;开辟滨兴洲商埠,筹措教育资金,兴办城乡中小学堂。惨淡经营10余年,所办之事不染分文,深得乡民仰慕。
大佺少著文名,垂暮益工于诗,多系伤时感世之作,身后辑为《钝庵诗钞》行世。林森为之序曰:“蓄道德,能文章,致力革命,功在民国”。
载九江县志1996年12月第1版2001年12月第1次印刷,卷三十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 第一节 军政人物 第756页
建置-区划-区划变更
抗日战争胜利后,撤区并调整行政区划,1945年12月,城区4镇并一镇,定名浔阳镇;杨柳、同新2乡合一乡,改名柴落乡;撤销浔庐乡,所割保甲分别划入九莲、濂溪乡,全县共置一镇、20乡,下辖383保,3209甲。1947年1月为记念辛亥革命先辈罗惺予,改黄金乡为惺予乡。至1948年6月,全县一镇、20乡,共辖209保,2491甲。
解放初,县下设区,乡村沿用民国旧制。1949年6月,先于新港、沙河、马回岭建立3个区。
8月,全县共设6个区,并以序词命名区人民政府,下辖20乡,175保。……。三区辖东林、沙河、惺予乡,共26保。……。
1950年2月,分第二区濂溪、九莲乡增设第七区,分第五区朗山乡和第三区惺予乡增设第八区。同时废除保甲制,建立人民政权,全县共置8个区,辖2镇、108乡。
1951年4月,分第一区洲头、九号、六号、蔡洲、柳洲乡增设第九区。9月,土改结束,乡村区划略有调整,全县9个区共置5镇、110乡,下辖2408村(按选区划分)。
载九江县志1996年12月第1版2001年12月第1次印刷,卷一 建置 第二章 区划 第三节区划变更 第9、第10、第11页
4、乡土教材《可爱的九江》(1992年)记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