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通过了解法治的发展进程,增强自身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刘亦菲干爹是谁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本课作为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调整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我们一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人类开始了迈向法治社会的步伐。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难点:法治的发展进程。
  三、学情分析
  未成年人作为21世纪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意识如何,关系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限制,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治观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有必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四、教学过程
  导入:“身边法律大家谈”经验分享
  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请你来分享:
杨明娜个人资料
  1.你还知道哪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何而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本课的学习。
skip丝绒公路
  环节一:走近法治
  1.法律与生活
情商高有内涵的网名
  播放视频《民法总则草案保护的事儿,你一个都躲不开》
  民法总则草案被视为我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本经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每个公民来说,相当于有了一份权利保障书。2017年人大会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f4解散
  提问:民法总则草案的审议通过说明了什么?
  结论: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在身边
  出示图片及情境,并思考回答:(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结论: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权利与义务
  播放视频《一生相伴哪些法律在保护你?》
  根据视频内容完成教材P86探究与分享内容并分享内容:
bts  说说上述内容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结论: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环节二:追寻足迹
  刚才视频结尾也提到目前我们国家法律还有待完善的地方,下面一起来看看法治的脚步,法律是如何产生、发展的?
  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夏代法律在古文献称“禹刑”。《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西汉的《尚书大传》中有“夏刑三千条”的说法。东汉郑玄为《周礼》作注解时也说夏代的刑法,有死刑200条,宮刑500条,膑〔bin鬓〕刑(凿去膝盖骨)300条,劓〔yi易〕刑(割掉鼻子)1000条,墨刑(在犯人面上或额上刺刻并涂墨)1000条,加起来共30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