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送灶神的读后感赵本山老婆叫什么
“只鸡胶牙糖,根号3
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
岂独少黄羊。”
天天向上柳岩哪一期
这首《庚子送灶即事》是鲁迅先生在1901年假日归家时所作,当时正值祭祀灶神的日子,而中国民间一向有着在祭灶时供奉胶牙糖的习俗。传说灶神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要奔赴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自己在凡间一年来的工作,颇有些打小报告的意思,所以百姓们为了下一年的好日子,自然要想办法让灶神少在玉皇大帝面前少说自己的坏话了,可究竟怎样才能让刚正不阿的灶神少说坏话呢?聪明的人们便在送灶时给灶神献上胶牙糖,好黏住灶神的牙齿,叫他少说话。
这样的习俗大抵起源于汉朝,《后汉书》里有说:“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
余额宝冻结金额是怎么回事炊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蒋小涵个人资料
鲁迅先生是这么看待这个习俗的:“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种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的‘胶牙糖’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上面这段话位于《送灶日漫笔》的第二段,这篇文章作于《庚子送灶即事》约莫20年之后1925年的送灶祭典,都是在讲送灶神这段日子里在家中的所见所闻。乍一看不过是普通的对节日活动的描写,实际上却不止如此,而这,要从鲁迅先生归家的原因说起。
当时鲁迅先生的祖父身陷囹吾,孤身被困在杭州的监狱中,父亲也因病去世五年,家庭变故颇多,当时还是南京一名学生的鲁迅在送灶神这样一个喜庆欢腾的日子回到了自己早已散乱凋敝的故乡。
此时的绍兴农村虽有送灶神的热闹,却早已是满目疮痍,一片欢声笑语下是掩藏不住的萧条动荡,社会上民生凋敞、农村经济破产、妇孺流离失所……不光是绍兴,当时的中国农村大都是这般景象。
看看中国在1901年发生了些什么吧:2月1日, 清廷下旨护洋保教,应了《自责诏》里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2月14日, 清朝下令惩办反洋教的王公大臣;9月7日,清政府签订了极其屈辱的《辛丑条约》向列强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9月24日,清政府与日本签定重庆日租界协议书,30年为期……这样的1901年里的送灶神能有多喜庆?
更可悲的是,当时的中国完全处于一片蒙昧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戊戌变法才刚刚开始,《立宪法义》还有半年才会现世,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心中唯一“东方俾斯麦”的晚清名相李鸿章也垂垂老矣,在几个月后饱受《辛丑条约》签订过程的羞辱折磨之后,也将黯然辞世……
而在相隔二十几年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革命活动如火如荼,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封建殖民统治仍然深深盘踞在百姓之间,人民的愚昧仍然没有得到清除,一些平民百姓心中对家国存亡的重视甚至还不及眼前的这一个祭灶节日。面对此情此景,家庭的不幸与鲁迅先生的愤懑油然而生,于是他在《送灶日漫笔》的最末重重地写下了一段话:“我们中国人虽然敬信鬼神; 却以为鬼神总比人们傻,所以就用了特别的方法来处治他。至于对人,那
自然是不同的了,但还是用了特别的方法来处治,只是不肯说;你一说,据说你就是卑视了他了。诚然,自以为看穿了的话,有时也的确反不免于浅薄。”
那个年代里的送灶神,在鲁迅先生眼里大抵不是一件特别值得庆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