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习俗与礼仪
第 一 节 迎娶仪规:
一、支客 男方的婚礼酒席一般为三天,婚前一天叫“支客”。席上明确各类帮忙人的职责,一边吃席,一边由执客司用押韵的四言八句把每个帮忙人的工作任务交待清楚,譬如执客司明确洗菜人的职责和注意事项时念道:
今夜五更早早起,三人洗菜要齐心。粗菜细菜分开洗,香料调货准备齐。 宾客都是龙凤体,干干净净吃酒席。 这天的酒席主要是招待众多帮忙的人。
三、迎亲队伍:由5~7人组成
寒战2的演员1. 下书人/押礼人 由新郎同辈中懂仪礼、善言词的人担任,负责解决迎娶中的各种问题和递交邀请新娘全族人吃喜筵的“满家请贴”。
2.迎亲娘子 2~3人,由才貌出众、通仪礼、有子女、无身孕的少妇担任,负责为新娘梳妆和
引导、陪伴新娘。
3. 报子 在两辆车前有一个骑马的报子领头开路。
迎亲的人数去单不去双,回来时加上新娘,便正好是双数。
四
祭祖
到祖坟烧纸祭祀,并要更换新衣,母亲为儿子戴礼帽,名日“升冠”。然后按辈份向长辈叩头。
五、第二天是娶亲的正日子,主要是招待娘家的客人,每桌只安排两个上亲,为的是让娘家人都坐上席,同时还要根据上亲的身份地位安排相应的陪客。
1. 燎轿
男方的家长点燃一捆于谷草,在新娘要坐的车或轿周围绕一圈,名曰“燎轿”
2
.迎亲
的迟早,按阴阳先生选定的新娘进门的时刻确定,大部分地方凌晨四点左右便备好轿子,到女方家吃一顿臊子面,太阳冒出地面时女方才发亲。
结婚时要给女方送二至四斤大肉,称“礼吊”,并要送猪前蹄一对。女方将“礼吊”留下,将猪前蹄退回。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要携带双份挂面及猪的后蹄一对,同回女方娘家,女方家留下挂面,将猪后蹄退回,叫做“蹄蹄来,蹄蹄去”,意为今后永远往来。
9. 鸣炮报迎 报子先到女方门前,下马后鸣放鞭炮,以示迎亲的花轿到了。
10. 女方“执事人”及亲属到门口迎接,“下书人”手捧大红帖,双手交给女方执事人。新郎下车恭立,执事人奉酒三杯,新郎饮一杯,其余两杯奠地,名为“下马酒”。
腾讯视频会员张雨生资料洛洛夏河11. 女方设宴招待迎亲宾客,此时新娘梳妆打扮、改换服饰。此日新娘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系玉带,下着彩裙,裙边缀有闪闪发光的小铃铛(多为租赁),脚穿绣花鞋。
12. 新娘上轿前,先到锅台前向灶神叩头,名为“辞灶”,再撒一双筷子,表示不再吃娘家饭,然后由胞兄背上轿,或由舅舅抱上轿,意为“不带娘家土”。上轿前,女方家长亦燎轿。
13. 新娘被抱上轿时,放声大哭,名为“哭轿”。建国前,华县有这样一首《哭轿歌》:
前年订婚刀割肉,今日出嫁火烧心。 这根铁锁谁制造? 紧紧锁我身。 (新版)爹妈从小养我大,今日就要去出嫁。丢下弟弟和妹妹,谁煮茶饭孝爹妈。
14. 送亲仪规 送亲者为男方迎亲人数的一倍,必为双数,其中有送亲娘子二至三人,由新娘的姑姑、姨姨或嫂嫂担任,如果坐车,送亲娘子则与新娘及迎亲娘子同坐一车。女方亦备车两辆,一车坐人,一车送饭(为新人婚后第二天准备的饭食),同去的还有新娘的两个小弟弟,手拿红包袱,一个包袱包着装有钥匙、镜子、梳子、篦子等梳妆用品的红漆木匣子,另一个包袱包着一个红釉瓷的尿盆子,另外还要带一个绣花门帘,女方父母一般不送亲,只送至村口,称“送路”。
15. 陪房 有些地方的嫁妆则于结婚的那天,随同新娘一起送往男家。陪房包括箱子、衣
服、被褥以及桌上的陈设品。凡是贵重的东西,都锁在箱子里,用食盒抬着。其他物品放在桌子上,四角用红布包裹。搬陪房讲究一次搬完,并要在举行婚礼前把所有陪送的东西摆好。陪房越多,越显得娘家大方和富有,同时陪房的多少,也决定新娘在婆家的地位。
16. 起花轿数字祝福 一切准备停当,新娘的花轿在鞭炮声和唢呐声中起行。轿前是乐队和迎亲的队伍,轿后是“搬陪房的和送亲的队伍。轿的最前面有骑马的“报子”开路,并有一人手捧红纸花沿途抛撒,如遇岔道、桥梁、庙宇、水井,须鸣放鞭炮惊禳平安保险保单查询,并用红纸压地,迷信的说法认为这样可使妖邪回避,确保一路平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