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过年风俗
韶关过年风俗
  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年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到了汉代,春节的庆贺礼仪有了正式仪式,已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的心目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年俗活动内容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命为“春节”。
  韶关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然地形成一整套有其独特的春节习俗。韶关“本城人”(世居韶关市区市民)和浈江、武江、曲江三区的近郊村民,有着基本相同的传统观念,不仅非常重视春节,而且庆贺仪式很是隆重,至今在春节期间仍然沿袭着世代相传的习俗。
  首先,“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早上,进行“谢灶”,备上祭品相送灶君上天。这天,全家动手“大扫除”,大搞环境卫生、粉刷墙壁、清洗家具。第二天,开始筹备“过年”及年前相送亲友的物品。年三十(除夕)下午,隆重“接灶”,备上祭品迎接灶君回来,虔诚地安置“定福灶君”神位。
唐朝皇帝顺序表  除夕,张贴挥春、春联。晚上,进行“团年”,分家的兄弟也要相聚共吃“团年饭”。“团年饭”虽则贫
富有别,但是除了鸡一定要有之外,有四道菜肴是不能少的,那是红肉、扣肉、腐卷、鱼,取其家庭兴旺发达、团结和谐、老少平安、年年有余之意。饭后,全家人都要集中在厅堂进行“守岁”。最长者在“守岁”中给儿孙发红包(压岁钱)。他们信仰“守岁”愈深夜愈长命,要求守到凌晨。
  初一,是“斋日”,一家人都要吃素。男当家整天坐在厅堂,面对大门口迎接“财神”。女当家亲手制作年糕,年糕有九层糕、糖糕咸、甜两种,规定人人都要吃,意味着吃了九层糕就能长长久久、步步高升,吃了糖糕就能甜蜜地过上美好日子。
  初二,是“开牙日”,午餐和“团年饭”同等丰盛,祈望一年都能吃得好,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初三,认为是“穷鬼日”,一般人都不出门。
  初四以后,百无禁忌,家人可任意出门去探亲访友,并且欢迎亲友上门来相互拜年
  初九,通常叫“起灯”,即在家中的神龛上点燃长明灯,一直点燃到正月十五日的“完灯”。市区部分市民在“起灯”至“完灯”期间,进行“号灯”,即是购买花灯,高挂厅堂,供家人及亲友观赏,意思是“添丁发财”。
  元宵(正月十五日),市区的市民尚有吃汤圆(元宵)、郊区村民保留有吃“麻叶糍”(蕉叶裹糯米粉团)的习惯,预示一年一度的春节圆满结束。
  韶关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民俗文化,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同时,还可展示国泰民安、娱乐升平的美好景象。因而,春节的各种习俗,能够延续2000多年至今尚在市区及近郊盛行。
  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腊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然后整修房屋,购置新家具、新用品,添制新衣,购买与制作过年食品等。旧时初一,清晨有乞丐或孩子作“派财神”之俗。他们用小红纸写上“财神”二字,在各家门口高叫“财神到”,主家闻声开门接过小红纸“财神”,回以“利市”一封。
  旧俗年初一那天,家人吃过早餐,开始行贺岁礼。晚辈向长辈道贺,然后平辈间互相作揖道喜。行礼时,互相要说些吉利的祝词,礼毕,长者向少者赏赐红包利市。接着出门拜年,从亲到疏,拜年时要携带自家制作的煎堆、油角,水果等作为见面礼。
  【风俗习惯】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初一
  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4、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遠的地方。
  5、谢灶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
苹果手机怎么下载刺激战场国际服
  7、正月初7吃7樣菜,然后初7,要全家出去玩。
  8、12點,要在家里守歲。
  9、广東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广東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广東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广東人对花情有独钟,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井,过年都要买桃花等老几样,再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
  10、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广东醒狮舞起源佛山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沿街起舞,逐家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借此活动希望狮子能把好运带到家里。其次是舞龙,广东的龙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态,不同的'龙舞,寄托着人们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春节是喜庆之日,耍舞的多是热烈奔放的彩龙、金龙和纱龙之类,白天舞布龙,晚上耍龙灯。至于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传统文化
  广东人过年的禁忌和习惯
  按照“老广们”的旧习俗,农历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怕洗走财气;年初二是开年,自除夕年夜饭后,到今天才能动荤;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着车公诞、人日等等有说不完的讲究。还有,过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音“鞋”同“唉”;买书更不行了,书发音同“输”,
怕这一年都“输、输”声,更是大忌。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于谈吉利语,不说丧气话。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声“岁岁(谐碎)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广东人过年的饮食
  煎堆是家家必备的。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即可。现在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会放馅的也有。另外,还有油角,其中又有软角、脆角、酥角之分。
  春节还必备瓜子,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类则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笼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开口的竹笼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糕,金黄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是寓意招财进宝。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
言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广东地区新春美食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人乐意享用。如发菜炆猪手称“发财就手”,发菜炆蚝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舌(广州人称猪利)叫“一本万利”,炒鲜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金钱”,鱼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还有各种鸡类制品,美其名曰“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鸡是新春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所谓“无鸡不成宴” 嘛,还有烧猪肉,除婚嫁中象征贞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一午饭时,还必备一味素菜,俗称“罗汉斋”,用绍菜、木耳、粉丝、虾米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
  广东人过年的传统风俗
  扫尘
  清洁衣物被帐,打扫屋顶屋角,洗净台凳桌椅的污垢,谓之“扫尘”。相传它始于古代人们除疫祛灾的一种迷信仪式。唐代盛行此俗。宋人是吴自牧所作的记录苏杭民间风俗的《梦六一快乐祝福语
梁录》云:“十二月尽,……士庶人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去年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
  送灶君
  以前,不论贫富,家家都有灶君神位,灶君是奉天上玉帝之命,到人世间视察善恶的,他的神位安在灶台的壁上,上贴大红纸写的“灶君之神位”几个大字;两旁有一副小对联: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红纸下有一小型香炉,是户主每月初一、十五及逢年过节拜祭时插香烛用。到了灶君上天的十二月廿三晚,一些生活过得去的人家还要买一对用金纸剪塑成、高约12公分的灶花插在香灶两边,令昏暗的灶壁熠熠生辉。灶君坐镇人间,受每家之香火亦负起保护每家人平安健康的重任。
  灶君上天,就是要在玉帝面前禀奏一家人的功与过。功大于过,天宫会赐福,反之会降灾祸。这天一大早,人们就会买两根带蔗叶的甘蔗,以作天梯;还要买拜祭的鸡、鱼、猪肉等三牲,有茶有酒,让他吃饱喝醉,以便在玉帝前说吉利的话。民间传说灶君是大老粗,不识字,故要在灶神下放二个柑或大橘,两片红糖,以甜味封住他的嘴说好话,又因他是粗人,故当晚又要到香烛店买刻印好的“奏岁”形如一纸报告书文。在写好的“奏岁”文章的空白
处填写全家的门牌号码、人口、姓名及犯有某些对灶君不敬的事(如在灶前脱衣服、说粗话等),请其原谅等字眼,折好放入专门的信封(买“奏岁”时已备有)。
  拜祭时,用纸做的黑灶君衣是送给他去见玉帝时穿的新衣,与“奏岁”信,随纸宝香烛一齐烧掉,烧完后将糖与大橘放大米缸留待灶君年三十晚回来享用。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柴鸥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新年祝福经典句